- 年份
- 2024(4439)
- 2023(6390)
- 2022(5263)
- 2021(4798)
- 2020(4011)
- 2019(8850)
- 2018(8804)
- 2017(15391)
- 2016(9074)
- 2015(10370)
- 2014(10488)
- 2013(10021)
- 2012(9022)
- 2011(7811)
- 2010(7972)
- 2009(7401)
- 2008(7678)
- 2007(7277)
- 2006(6401)
- 2005(5906)
- 学科
- 管理(37833)
- 业(28371)
- 济(27553)
- 经济(27516)
- 企(25844)
- 企业(25844)
- 财(14378)
- 方法(10961)
- 务(10176)
- 财务(10135)
- 财务管理(10106)
- 中国(9802)
- 制(9718)
- 企业财务(9328)
- 数学(8419)
- 数学方法(8323)
- 农(7721)
- 业经(7372)
- 学(7357)
- 体(7331)
- 银(7234)
- 银行(7211)
- 理论(7158)
- 行(6732)
- 划(6324)
- 策(6038)
- 地方(5672)
- 融(5664)
- 金融(5657)
- 教育(5314)
- 机构
- 大学(118332)
- 学院(118200)
- 管理(46241)
- 济(42631)
- 经济(41313)
- 研究(40416)
- 理学(37012)
- 理学院(36581)
- 管理学(36020)
- 管理学院(35754)
- 中国(34082)
- 京(27002)
- 科学(24977)
- 财(24967)
- 农(21383)
- 江(21041)
- 所(20927)
- 中心(19626)
- 研究所(18724)
- 业大(17789)
- 财经(17659)
- 北京(17067)
- 农业(16705)
- 州(16516)
- 省(16027)
- 经(15925)
- 院(15438)
- 技术(15351)
- 范(15012)
- 师范(14795)
- 基金
- 项目(74625)
- 科学(57112)
- 研究(55421)
- 基金(51569)
- 家(45761)
- 国家(45371)
- 科学基金(38062)
- 社会(32799)
- 社会科(31020)
- 社会科学(31013)
- 省(30050)
- 基金项目(26501)
- 教育(26215)
- 划(25052)
- 自然(24500)
- 自然科(23903)
- 自然科学(23893)
- 自然科学基金(23459)
- 编号(23375)
- 资助(21311)
- 成果(20100)
- 课题(17090)
- 重点(16948)
- 部(15935)
- 发(15512)
- 创(15049)
- 项目编号(14671)
- 科研(14216)
- 创新(14116)
- 性(13925)
共检索到20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尧明
文章认为,在全面质量管理条件下,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员工;企业应通过选择相对稳定的供应商来寻求降低采购成本;成本管理的起点是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生产规划;成本核算的内容应包括质量成本;成本控制以责任人自控为主;成本管理具体方法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全面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目标。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现行成本管理体系,挑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蒋尧明
全面质量管理对现行会计管理体系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 ;二是会计管理不能单纯追求价值管理的单一计量模式 ,而是质量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 ;三是选择长期的稳定的供货商 ,并与之建立战略联盟 ,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四是“用户第一”观点的确立 ,对会计管理理念带来巨大冲击 ;五是 QC小组的全面发展对财会部门的职能、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及会计报表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章豹 李巧林 郑治祥
数量与质量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质量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如何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当前和今后办学中的首要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近年来,我校在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努力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袁少茹
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操作流程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利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根据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管理流程建立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解决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质量标准、绩效评价问题,对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留平 朱云骢
在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更多企业设计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规避风险。然而两种管理体系并存使企业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出现众多问题。文章对比内部控制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阐述两者在企业中共同运行引发的问题,指出两种体系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且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整合的方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 整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矛盾日趋明显。世界各国都在试图研究和解决这对矛盾,并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体系。本文拟围绕国外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和可能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房海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其中管理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是探索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探讨了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慧 叶陈刚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晓瑞
用全面质量管理对资源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将图书馆发展目标分解和细化。以现有馆藏信息作为统计分析基础,制定资源建设整体规划体系。用量化的指标对过程进行管理,并以此作为过程控制中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关键词:
过程 资源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毅磊 王鹏 林立娜
高校有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理论模型与实施构建两方面内容,涉及评价标准、评价管理等要素,秉持准确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教育性的原则,通过全面评价、量化计算的方法,在制度、组织与设施条件等方面的保障下,以多部门配合联动、整体协作的方式进行实施,并坚持自检评估,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关键词:
诚信体系 诚信评价 学生诚信 高校评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莹
海南大学图书馆自2005年引入ISO9000、ISO11620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系列标准对图书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以来,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得到有效提升。TQM体系下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包括电子文献资源的相关性、学术价值、检索系统以及数据库提供商的售后服务、馆藏补充能力、经费的投入效益等基本要素。其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采访流程、监控机制及评价体制有助于促进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值得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艳 彭芃 张金玉 李红 林群
课程建设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元素。加强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究,构建了“五系统、四机构”管理机制下“四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教育理念、质量标准、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四方面深化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全过程工作,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内部质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夏鹏
在当今国际市场上,质量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竞争武器,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极大重视,在长期的质量管理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即TQM。管理会计与之相适应,也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质量成本制度(cost of quality system)。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多年来,我国一直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估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毕业率都在99%以上,就业率也达到80%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整体素质并不高,基本文化水平较差,实践能力不强,是很多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普遍反映,这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招生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柯 刘梅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其中主要是贷款资产质量不高造成的。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中有大量的呆、坏账无法收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1)银行外部的原因。在政府非市场行为干预下形成的不良贷款:我国微观经济环境不佳,如:企业自身、企业间缺乏信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等,而造成的不良贷款;还有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不良贷款等外部因素。(2)银行内部的原因。由于银行自身的管理不善、不严造成的;还有因为员工综合素质差造成的不良贷款等内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