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4)
2023(8462)
2022(6989)
2021(6609)
2020(5186)
2019(12066)
2018(12303)
2017(22732)
2016(13359)
2015(15311)
2014(15467)
2013(14818)
2012(14525)
2011(13546)
2010(14095)
2009(12931)
2008(12694)
2007(11709)
2006(11005)
2005(10427)
作者
(37064)
(30590)
(30280)
(29037)
(19352)
(14443)
(14011)
(11900)
(11787)
(11148)
(10356)
(10108)
(9886)
(9807)
(9591)
(9463)
(9068)
(9059)
(8862)
(8781)
(8180)
(7645)
(7422)
(7098)
(7013)
(6976)
(6946)
(6904)
(6207)
(6147)
学科
(55617)
经济(55565)
管理(28922)
(27507)
中国(26191)
教育(19963)
(18447)
企业(18447)
地方(18133)
(17223)
方法(17042)
数学(15068)
数学方法(14914)
(12599)
业经(12352)
(11926)
银行(11913)
(11853)
(11661)
(11483)
农业(11451)
(10958)
(10950)
金融(10950)
(10667)
贸易(10653)
地方经济(10418)
(10291)
发展(9864)
理论(9810)
机构
大学(188798)
学院(186276)
(75372)
经济(73511)
研究(72319)
管理(60979)
中国(52088)
理学(50057)
理学院(49324)
管理学(48522)
管理学院(48135)
(43649)
科学(40791)
(37782)
(36954)
(35460)
师范(35252)
研究所(32827)
教育(32561)
(31047)
中心(31038)
北京(29742)
师范大学(28670)
财经(28241)
(27472)
(25630)
(25430)
(25302)
经济学(23377)
技术(22767)
基金
项目(106417)
研究(88672)
科学(83952)
基金(71114)
(59960)
国家(59251)
社会(53452)
社会科(50453)
社会科学(50444)
科学基金(48828)
教育(46991)
(43522)
编号(39528)
(38052)
基金项目(36260)
成果(35906)
课题(31207)
(30353)
资助(29160)
自然(26792)
(26107)
自然科(26060)
自然科学(26053)
自然科学基金(25550)
重点(25405)
发展(25312)
(25173)
(24850)
规划(23508)
(23243)
期刊
(95223)
经济(95223)
研究(74095)
教育(53687)
中国(51231)
(26867)
(26480)
管理(24499)
学报(23679)
(22461)
金融(22461)
科学(22399)
大学(19666)
技术(19621)
农业(18652)
业经(16851)
学学(16575)
经济研究(15374)
财经(14247)
问题(13209)
职业(13105)
(12374)
(11156)
(10616)
论坛(10616)
(10147)
图书(9740)
国际(9731)
商业(9257)
(9249)
共检索到319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对 2 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和国际背景分析表明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与此同时 ,数量发展一定要与结构调整、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及基础教育发展相协调 ,否则很难全面实现“十五”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注意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给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压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解飞厚  
研究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厘清发展的内涵和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讨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全面协调,需要对50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增长轨迹进行描述,以此做出评价。从其轨迹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时比较全面、比较协调,有时则是不全面、不协调的。要真正做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和保证必要的投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我现场聆听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做的报告,很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报告的主题非常鲜明,虽然只有82个字,却深刻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报告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灵魂既独立成篇,又贯穿于整个报告。我体会,这个报告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宁  苏慧斌  
经济全球化环境与走向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至关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为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期间中国高等教育最丰厚的收益有三条:一是为中国参与下一步全球化转型竞争、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储备了宏大的高端生力军;二是参与角逐全球一流大学竞争为国家实施对外全球战略服务;三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朝着有利于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互为制衡的资源配置转型。加入WTO作为"第二次改革开放"的本质是面对全球市场经济的一次制度改革红利,其成果是习得全球制度规则与建立共识规则。站在逆全球化压力与共建全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石虹  
我国西部区域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化阶段,今后的发展目标应该围绕大众化,在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两条腿走路、人才立教、培育地方品牌、重视应用型等方面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和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2001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下,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历届论坛主题都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推动了教育思想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培森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审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德云  
"全面国际化"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出发点及关注点不断变化的产物,美国高校国际化的多维发展促使了全面国际化的诞生。全面国际化代表了高校国际化在规模与维度上的范式转移,这种转变试图影响高校的思潮、价值观及文化,使国际化的精神渗透到高校的所有层面,将国际与比较的视角深切融入到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所有使命中。全面国际化实施策略成功的关键,是不断调整高校自身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以应对时刻变化中的全球局势,长期的高校全面国际化战略行动需要在全校范围建立支持性的学校文化与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研究话语是研究人员使用的专业语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充分的话语体系。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实践性突出、政策色彩浓厚和学科性明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的国际可理解性问题应当受到重视,为此,必须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话语的共有元素,以及突破语言障碍,打通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沟通渠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诚  
文章认为 ,在新旧世纪之交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 ,国民经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后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以及教育事业本身亟待走向良性循环等新的形势和要求 ,给高等教育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因而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占得先机 ,赢得主动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最佳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庆元  胡绪阳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结构认识不够完整清晰,以致教育活动系统诸如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评价系统都有缺失。“四格”素质结构理念对学生全面素质作了新的认识,即学生(作为人)有待发展的全面素质由体格、心格、智格、行格“四格”组成,“四格”各自以自身独特的内涵而存在,又互相交融,不可分割。“四格”理念旨在构建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大成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高等学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协调关系,提高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加强党的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应生  钟秉林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地方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但同时也存在质量不高、区域特色不明显、经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区域特色,挖掘地方高等教育的生长点;进一步拓展地方高等教育的筹资渠道,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