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9)
2023(6373)
2022(5071)
2021(5064)
2020(3965)
2019(9571)
2018(9898)
2017(16280)
2016(10225)
2015(11466)
2014(11645)
2013(10350)
2012(9428)
2011(8793)
2010(9075)
2009(7659)
2008(7672)
2007(7043)
2006(6676)
2005(5910)
作者
(23718)
(19650)
(19591)
(18878)
(12475)
(9339)
(9191)
(7934)
(7456)
(7280)
(6793)
(6679)
(6414)
(6392)
(6296)
(6295)
(5929)
(5757)
(5753)
(5597)
(5330)
(4860)
(4819)
(4658)
(4644)
(4639)
(4431)
(4373)
(3998)
(3975)
学科
(27687)
经济(27653)
教育(21069)
管理(18535)
中国(17497)
(13471)
(10797)
企业(10797)
理论(10163)
(9671)
(9311)
教学(9295)
地方(8463)
业经(7759)
方法(7706)
(7680)
(7331)
(7152)
(6785)
数学(6261)
数学方法(6091)
农业(6040)
发展(6026)
(5898)
(5710)
银行(5705)
体制(5663)
(5543)
金融(5543)
(5542)
机构
大学(118602)
学院(115736)
研究(47646)
(38463)
经济(37179)
管理(34451)
教育(31882)
中国(30893)
(28528)
理学(27968)
(27887)
师范(27746)
理学院(27492)
科学(26736)
管理学(26725)
管理学院(26450)
(23419)
师范大学(22821)
(21608)
(21364)
研究所(20798)
中心(20427)
职业(19838)
技术(19668)
北京(19553)
(17696)
(16439)
(15836)
财经(14586)
(14183)
基金
项目(69170)
研究(62889)
科学(54972)
基金(43175)
教育(38826)
(36334)
国家(35768)
社会(35009)
社会科(32643)
社会科学(32635)
编号(29970)
(29744)
科学基金(29516)
成果(27966)
(26950)
课题(25564)
(22163)
基金项目(21665)
规划(18320)
重点(17679)
项目编号(17525)
(17219)
(17120)
资助(16778)
(16735)
(16158)
自然(15626)
教育部(15453)
自然科(15183)
自然科学(15180)
期刊
教育(58516)
(51763)
经济(51763)
研究(50004)
中国(44749)
技术(17616)
职业(16953)
(16663)
管理(14871)
(14736)
学报(14436)
大学(12947)
科学(12705)
技术教育(11341)
职业技术(11341)
职业技术教育(11341)
(10658)
金融(10658)
农业(9804)
学学(9762)
(9001)
论坛(9001)
图书(8779)
业经(7657)
高等(7632)
经济研究(7535)
财经(7214)
(7150)
书馆(6633)
图书馆(6633)
共检索到21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整体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当然,前提仍旧是多方位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改革可以促发展,改革可以添动力。为着力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需要在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上下功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永新  
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办学方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职业教育战线,要强化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要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要注重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张玉凤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10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成为“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大国”的高级演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命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次提到教育强国建设,对教育强国的地位、作用、要求和目标任务均作出重要论述,教育强国概念已从教育工作的价值愿景转变为极其重要的政策概念。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份量之重前所未有。在这一背景下,必须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宏阔视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水平。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对接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济政治化和大国博弈加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鸿  
新时代,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职业教育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需要站在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与历史使命,贯彻新方略,坚持正确的建设方向和道路,聚焦新需求,创新建设思路与举措,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进步、社会变革、产业转型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丹   王志伟  
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应”到“协调”的互动转向。为厘清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需要基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探寻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源流。面向未来,要树立类型化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新引擎,塑造中国特色高技能人才品牌,构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登煌   张伟  
作为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强有力、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基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特征,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运行层和保障层等。其是由理论性、物质性、文化性、社会性、政策性、组织性和师资性等支撑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主体职责分工的不同,这一体系可以划分为党和政府的主导建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体建构、代表社会力量的行业企业参与建构三种主要运行模式。基于此,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其支撑体系的要素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进行整合优化。既要充分挖掘符合职教类型发展定位的多重支撑要素,也要着力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实践转化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效能评价机制等,使各类支撑要素整合在呈现帕累托最优效应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志勇   赵新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以治理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路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本质是教育权力的科学配置及其有效行使。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治理主体、教育治理手段、教育治理对象、教育治理效能等要素结构上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治理主体更加强调多元参与、治理手段更加强调依法治教、治理对象更加强调主体自治、治理实施更加强调内在自觉。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化党在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建设;加快教育立法、修法,深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纵横向权力配置,重视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教育决策和政策调整的适切性、科学性;深化教育治理工具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淑珍  肖海鹏  王庭槐  
2012年,中山大学申报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医学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卓越医师提供了良机与发展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及"五年制临床医学平台。试点立项以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卓越医师人才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获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养目标,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立项,为新时期加快推进临床通过系列有效的政策与措施,顺利推进了卓越医师项目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建成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前提条件,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国家发展程度。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在于高等工程教育要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阙明坤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伟大时代。立足伟大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在历史总结、比较分析和前瞻预测中,全面深刻认识未来12年教育强国建设的地位、方位、重点和路径。一、教育强国:是基础,也是引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素质提升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自信、自强、自立,凝聚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制度和道路的自信,奠定民族复兴伟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