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058)
- 2022(1694)
- 2021(1792)
- 2020(1523)
- 2019(3715)
- 2018(4151)
- 2017(7302)
- 2016(4143)
- 2015(4272)
- 2014(4230)
- 2013(3890)
- 2012(3529)
- 2011(3114)
- 2010(3308)
- 2009(3086)
- 2008(3068)
- 2007(2484)
- 2006(2515)
- 2005(2412)
- 2004(2329)
- 学科
- 济(13930)
- 经济(13904)
- 管理(8854)
- 业(7177)
- 制(7054)
- 企(6285)
- 企业(6285)
- 中国(5433)
- 体(5373)
- 财(4956)
- 体制(4758)
- 方法(4330)
- 农(3878)
- 银(3868)
- 银行(3864)
- 数学(3807)
- 数学方法(3746)
- 行(3737)
- 融(3614)
- 金融(3614)
- 业经(3537)
- 税(3341)
- 税收(3264)
- 收(3223)
- 地方(2998)
- 教育(2994)
- 财政(2957)
- 度(2940)
- 制度(2938)
- 教学(2594)
- 机构
- 大学(47129)
- 学院(45886)
- 济(20769)
- 经济(20336)
- 研究(20007)
- 中国(16239)
- 管理(15727)
- 财(12489)
- 理学(12478)
- 理学院(12308)
- 管理学(12114)
- 管理学院(11990)
- 京(10941)
- 科学(10857)
- 所(10221)
- 研究所(8973)
- 中心(8602)
- 江(8541)
- 财经(8167)
- 农(7543)
- 经(7438)
- 北京(7390)
- 院(7353)
- 省(7086)
- 范(7063)
- 师范(7013)
- 经济学(6582)
- 教育(6192)
- 州(6190)
- 财经大学(5965)
共检索到88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复龄
在改革开放的列车狂飙疾驶35年之后,中国的改革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谓冲破僵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始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相对单一,公有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落后。历经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地区间、城乡间、各经济部门间差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交织融合。如何破除利益集团的藩篱固化?未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何在?如何才能使中国避免落入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果红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培训着眼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着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与自主性为切入点,构建教师自主选学支持服务体系为深化点,探索构建任务驱动的项目式研修学习模式为生长点,深化培训改革。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培训 学习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贞 汤谷良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央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序幕,从改革的顶层设计上看,此次改革的基本方向与重要举措已经清晰,包括:(1)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保值增值等。(2)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3)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行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建若干国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毅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文化产业是文化性和经济性相融合的产业部门,它在文化守正和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领域。基于供给体系存在的"供需错配"、"产能过剩"、"杠杆依赖"等现实问题,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产业供给管理的必要性、着力点,是本文的现实关切。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文化供给从注重"增量"到注重"提质"根本转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在制度供给、资本供给和创新供给等方面着手,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现实路径,为文化生产力发展蓄积动力、释放活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佩蕾丝“技术—经济范式”的研究思路,对资本循环理论进行拓展,形成一个解构生产力的框架,并总结得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时期“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互动演进逻辑的梳理,结合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提出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五个方面为着力点,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敬琏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和形成兼容激励机制的两大基本功能,都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早在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指出,必须改革既不反映成本、又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计划价格制度,"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可惜的是,由于某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牵制,30多年后价格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动力来自于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尚全
2013年11月3日,"2013年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论坛"在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举行。高尚全教授代表中改院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是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政府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勇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为电力体制改革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是指导电力改革的行动纲领。但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启动初期,由于电网等垄断市场主体的核心权益(如电力调度、并网准入、存量售电权等)并未打破,如果不能找到改革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改革可能会陷入"有劲使不出"、"多管齐下,徒劳无功"的尴尬境地。因此,当前电力改革在出台有关配套措施、细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邵国富,董丽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卫生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结合医院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医院改革的着力点从观念到举措,有以下五个方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勇 马佳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以资产存量调整和重组为切入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资本运营效益。股份经济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大力推进股份制改组,着力资本运营,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扩张,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敏 余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加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把握以下三点要义:全面深化改革应针对"第二个飞跃";"两个毫不动摇"应服从"三个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把握这三点,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春
确立新的产权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切入点邓春华一、确立新的产权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这一中心服务,便是题中之义了。然而,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声皖 方勉红
对于电大这样一个非行政结构的、多层次的、网络遍布全国的庞大教学体系来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是不适合的,而只有以专业为单元的管理,才最贴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切入系统管理的最佳选择;且因其有专业教学计划为法规依据,所以便具备了可靠的“依法管理”条件;又因其将管理对象分解到单元,复杂的管理头绪,被归纳成教学流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双管循环系统,这就为“科学管理”机制的形成锻造了最坚实的基础;而管理信息上下循环,又必将由“民主管理”产生出内在的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