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7)
2023(4051)
2022(3197)
2021(2969)
2020(2474)
2019(5513)
2018(5166)
2017(10213)
2016(5117)
2015(5729)
2014(5512)
2013(5378)
2012(4881)
2011(4286)
2010(4581)
2009(4506)
2008(3321)
2007(2947)
2006(2634)
2005(2591)
作者
(12922)
(10475)
(10370)
(9945)
(6534)
(5046)
(4811)
(4324)
(3929)
(3701)
(3622)
(3553)
(3477)
(3361)
(3290)
(3230)
(3091)
(3019)
(2975)
(2754)
(2671)
(2545)
(2471)
(2454)
(2445)
(2422)
(2349)
(2137)
(2131)
(2124)
学科
(24269)
金融(24269)
(21198)
银行(21192)
(20665)
(19181)
经济(19165)
(15024)
中国(14602)
管理(13222)
(12468)
企业(12468)
中国金融(10861)
(8609)
(8231)
方法(7403)
数学(6883)
数学方法(6844)
地方(6826)
(5955)
财务(5942)
财务管理(5928)
企业财务(5731)
(5271)
业经(5267)
(4851)
事业(4440)
体制(4302)
农业(4147)
(4108)
机构
学院(63243)
大学(61955)
(30249)
经济(29618)
中国(25101)
管理(22337)
研究(21113)
理学(18494)
理学院(18324)
管理学(18087)
管理学院(17968)
(16545)
(14835)
银行(14368)
(13982)
金融(13728)
(13496)
财经(12583)
中心(12551)
(12384)
(11467)
人民(11307)
经济学(10992)
科学(10511)
国人(10288)
中国人(10237)
中国人民(10158)
经济学院(10070)
(9825)
财经大学(9572)
基金
项目(40679)
科学(32050)
研究(31663)
基金(29760)
(25075)
国家(24858)
科学基金(21647)
社会(21051)
社会科(20241)
社会科学(20238)
(16032)
基金项目(15505)
教育(13868)
(12850)
编号(12739)
自然(12327)
资助(12282)
自然科(12060)
自然科学(12059)
自然科学基金(11857)
成果(10527)
(10313)
(9776)
(9396)
重点(9381)
国家社会(9236)
(9055)
创新(8810)
(8682)
课题(8624)
期刊
(31122)
经济(31122)
(25837)
金融(25837)
研究(22118)
中国(14687)
(13222)
(8615)
管理(8577)
学报(8228)
科学(7196)
大学(6943)
财经(6739)
学学(6611)
(5754)
经济研究(5437)
教育(5421)
技术(4909)
农业(4714)
中国金融(4634)
理论(4404)
业经(4394)
实践(3999)
(3999)
问题(3938)
国际(3875)
(3700)
农村(3148)
(3148)
财会(2987)
共检索到108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晓鹏  
当前,受"三期叠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型,投资、净出口增长放缓,甚至反转,消费和服务业内生增长难以弥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发展出现"增长动力空档期",结构调整正在加速倒逼企业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邢天添  
受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大幅调整、国内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萎缩、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对此,应积极借鉴美国和日本实施的产业与金融的跨界、融合与创新经验,深化产融结合实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弥补金融服务短板,将货币资金的活水引入实体经济,实现产业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邢天添  
受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大幅调整、国内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萎缩、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对此,应积极借鉴美国和日本实施的产业与金融的跨界、融合与创新经验,深化产融结合实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弥补金融服务短板,将货币资金的活水引入实体经济,实现产业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调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益民  
经济要发展,金融须深化。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点何在?除了发展通常的银行业务外,金融业一个重要的主攻方向是推进产融结合。推进产融结合不仅是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的较好形式,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还是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为了推进我国的产融结合,产融双方上下要形成共识、大胆探索,近期要做好如下工作:开展金融机构向企业参股试验、建立政策金融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向企业委派经营管理人员或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慧芳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和银行的改革,都需要以银企集团的形式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实行产融结合,既要积极推动,又要循序渐进。要在着眼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在结合的进程上,要划分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在结合的对象上,要依据客观条件成熟的程度,由重点到一般地渐次选择与推行;在结合的程度上,要由浅到深;在结合的方式上,要由松散逐步走向紧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军  夏婷  方红英  曾萍  
以沪深A股2006~2018年的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区域金融深化对企业产融结合倾向的影响,以及从产融结合动机差异的视角实证考察区域金融深化对产融结合深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深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倾向;异质性影响表明区域金融深化会加深战略型产融结合深度、抑制投机型产融结合深度。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行为,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并且为上市公司经营者做出产融结合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莉娜  
充足的资本是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本在数量上扩张、质量上提升的过程。而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会对资本的数量、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产融结合若能得到有效配置、合理发展,是会推进一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艳  
产融结合是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市场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最佳场所,竞争机制是产融有效结合的启动器。从中国产融结合的条件与需求来看,在建立与完善产融结合机制市场化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以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为基础,以股权型产融结合方式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的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产融结合通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先国  程迅  
交易费用与产融结合姚先国,程迅产融结合,即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出于各自的需要彼此融合,互相渗透,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极为普遍的银企关系模式。纵观本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史,银行和企业在自身巨型化、集团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融合而形成"金融资本",在经济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凤岐  
一、产融结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所谓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业在商品经济中的内在结合或溶合。它包括两层内容:第一层是指在双方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中,互通信息,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产业和金融的发展。第二层是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渗透与溶合,一般通过相互持股或通过控股来实现,并通过资本的溶合使双方在经济活动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使第一层次的结合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李福祥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和实施。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由于没有IT环境的支持,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预算管理需要。本文结合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提出了在ERP系统下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模块的理念设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加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村发展,根基在产业发展,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国家队、主力军,农业银行始终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畅通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助力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孙增  
<正>进一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以构建与“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为目标2023年10月,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各项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将深化金融改革推入了新阶段。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