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6)
- 2023(11676)
- 2022(8747)
- 2021(7750)
- 2020(6351)
- 2019(14150)
- 2018(14113)
- 2017(26777)
- 2016(14568)
- 2015(16424)
- 2014(16028)
- 2013(15949)
- 2012(14251)
- 2011(12189)
- 2010(12729)
- 2009(11940)
- 2008(12407)
- 2007(11523)
- 2006(10382)
- 2005(9813)
- 学科
- 业(80619)
- 企(76789)
- 企业(76789)
- 管理(68919)
- 济(63666)
- 经济(63587)
- 业经(31558)
- 财(26475)
- 方法(24177)
- 农(22360)
- 务(20976)
- 财务(20940)
- 财务管理(20913)
- 企业财务(19730)
- 技术(16711)
- 农业(16671)
- 制(15981)
- 数学(15739)
- 数学方法(15614)
- 中国(15430)
- 策(14788)
- 理论(14469)
- 划(14362)
- 和(13429)
- 经营(12945)
- 企业经济(12692)
- 体(11719)
- 技术管理(10889)
- 产业(10885)
- 银(10682)
- 机构
- 学院(207690)
- 大学(200302)
- 管理(89550)
- 济(85757)
- 经济(83918)
- 理学(74309)
- 理学院(73672)
- 管理学(72956)
- 管理学院(72540)
- 研究(59274)
- 中国(52700)
- 财(44789)
- 京(42234)
- 江(34993)
- 财经(33567)
- 科学(32959)
- 农(32422)
- 经(30400)
- 中心(29050)
- 所(28774)
- 州(27564)
- 业大(27051)
- 北京(26489)
- 商学(25451)
- 农业(25271)
- 商学院(25201)
- 研究所(25159)
- 经济学(24442)
- 财经大学(24422)
- 经济管理(23130)
- 基金
- 项目(127314)
- 科学(101393)
- 研究(98865)
- 基金(91165)
- 家(77512)
- 国家(76741)
- 科学基金(68319)
- 社会(63173)
- 社会科(59942)
- 社会科学(59920)
- 省(51769)
- 基金项目(47803)
- 教育(44260)
- 自然(42177)
- 编号(41373)
- 自然科(41238)
- 自然科学(41226)
- 划(41206)
- 自然科学基金(40573)
- 资助(35763)
- 业(32837)
- 成果(32575)
- 创(30729)
- 重点(27857)
- 创新(27727)
- 发(27680)
- 课题(27456)
- 部(27389)
- 制(26937)
- 项目编号(26382)
- 期刊
- 济(106802)
- 经济(106802)
- 研究(61138)
- 中国(47340)
- 管理(42242)
- 财(42136)
- 农(31088)
- 科学(24983)
- 学报(24300)
- 技术(22787)
- 融(22451)
- 金融(22451)
- 教育(22243)
- 农业(21270)
- 业经(20134)
- 大学(19927)
- 学学(18520)
- 财经(17443)
- 业(15753)
- 经济研究(15470)
- 经(15175)
- 财会(13954)
- 技术经济(13067)
- 会计(12769)
- 问题(12747)
- 现代(12063)
- 商业(11028)
- 图书(10583)
- 经济管理(10237)
- 贸(10116)
共检索到33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红军
本文从对企业数字责任概念的再理解和本质的再认识出发,认为企业数字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从属关系、扩展关系、互补关系和融合关系,而是在数字社会情境下和更高层次上重新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形态。企业数字责任构面建构需要超越移植应用型和增维拓展型两种既有范式,应当以数字化活动为底层架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外显层次的“二维矩阵”进行建构,识别出技术维、产品维、运营维和决策维的企业数字责任具体元素。企业数字责任实施的两种既有范式即数字社会议题嵌入模式和数字责任管理嵌入模式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全面数字责任管理作为企业数字责任实施的高阶范式实现了对它们的全面超越,包括对企业数字责任的性质认知由外生性转向内生性、管理定位由操作型转向战略型、管理思维由物理化转向数字化、管理方式由回应式转向敏捷式、管理机制由线性化转向生态化、管理边界由片面性转向全面性。本文构建了由处于中心的路径模块和覆盖周边的全面性要求模块构成的全面数字责任管理框架模型,提出企业数字责任实施系统重构的五大方向,即以内驱为导向的企业数字责任动力重构、以归核为引领的企业数字责任战略重构、以赋能为核心的企业数字责任能力重构、以互融为重点的企业数字责任管理重构、以共益为基础的企业数字责任生态重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伟阳 肖红军
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在科学的社会责任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企业以自身行为应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为动力,以充分实现企业的社会功能为内容,通过激发利益相关方的社会价值创造潜能,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伟阳 肖红军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一种社会价值目标管理模式,它与目前的股东利润目标管理模式在管理框架、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价值和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管理性质定位的全局性、管理责任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实施范围的全覆盖、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融合以及管理预期目标的综合性等特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基本假设、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解决核心问题的基本范式等本质层面上与现有的管理理论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这必将推动世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变革。本文还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3T"模型,建立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思想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红军
共享价值式企业社会责任范式试图破解企业与社会关系中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冲突的难题,受到许多世界一流企业的青睐与推崇,但这一范式固有的理论缺陷和经常出现的实践困境也招致了诸多质疑和批判,因此有必要重新对这一范式进行深刻认知与反思。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动态演化的纵贯序列中审视、认知和定位共享价值本质,认为其是经过进化的高阶企业社责任即CSR3.5,并从逻辑缘起、逻辑中介和逻辑归宿3个连续的逻辑片段对共享价值式企业社会责任范式的生成逻辑链条进行解构,抽象出"搜寻—嵌入—衡量"的运作逻辑和核心过程。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共享价值式企业社会责任范式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多重隐忧,包括企业价值本位引致本源性的精致利己主义、实质性的市场逻辑主导、潜在的脱伦理化倾向,过度工具理性催生合法性悖论与冲突再现的风险、"手段—目的"链断裂的风险、衡量失败与内生伪共享的风险,议题嵌入模式可能引发议题错位、局部嵌入、责任脱耦的现象。最后,本文提出全面超越共享价值式企业社会责任范式的CSR4.0,即共益均衡型企业社会责任范式,要求企业与社会关系定位由共享价值式转向共生共益式,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由单一视角界定转向理念维度、行为维度、内容维度、制度维度的四维建构,企业组织形态假设由纯粹经济组织转向具有均衡型企业使命、多重制度逻辑融合共生的共益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由议题嵌入模式转向社会责任根植模式与议题嵌入模式的高阶耦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现实中商业企业频频出现"社会脱嵌"问题和不断陷入"嵌入、脱嵌、再嵌入、再脱嵌"的反复循环怪圈,社会企业因为社会性使命和商业性嵌入的矛盾导致造血功能不足与可持续发展受挫,都促使学术界从组织范式层面重新探寻更加合意的社会责任实践载体。作为21世纪新型混合组织,共益企业实现了对商业企业和社会企业等已有组织范式的再变革,具有双重价值的高阶均衡、双重"合法性"的调适一致和双元运作的融合匹配等突出特点,成为内生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合意性组织范式。共益企业强调均衡型企业使命的建构、共益型企业家的责任领导力、多重制度逻辑的融合共生、构建可持续的价值共创共享商业生态圈以及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机制。然而,共益企业的健康成长也面临着使命漂移的本源性难题、边界模糊的内生性难题和组织形态伪共益的运作性难题,需要通过全面推进双重使命的法律化和问责制的建构、构造情境双元与领导双元相结合的双元组织、构建价值一体化的责任型治理和价值共创共享的平台网络架构、创新推行适宜共享人的价值观管理和赋权赋能等方式予以破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清泉 丁燕
数字技术推动了企业从工业化到数智化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生存与发展驱动要素的更新迭代促进了企业运营范式的深度变革,由此引致了组织、价值、流程等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运营范式重构突破了传统企业的边界和路径依赖,一系列严重的社会责任问题不断涌现,进而对数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数智化 运营范式重构 社会责任演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瑞铧 唐健飞 廖金锋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仅催生规模庞大的数字平台企业,而且逐渐渗透,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然而,数字技术助力经济发展、企业转型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企业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算法伦理的担忧和诉求。企业数字责任起源于公众对于企业在不断使用数字技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对消费者甚至对社会整体权益的损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本文沿着"认知—行为—评价"的基本思路,基于平台属性与平台情境的异质性,通过推演出四个核心命题厘清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实现平台企业社会责任逻辑起点的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从"目的属性—内容嵌入"和"组织情境—主体选择"两种视角解构了传统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的内容构面,并基于"情境选择—战略导向—平台基础"三维框架,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范式归结为"平台嵌入式""平台嫁接式""平台撬动式"与"平台新创式"四种类型。本文的研究为重新认识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框架,为平台企业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范式选择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红军
平台化履责越来越成为领先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新范式,但理论界对其却缺乏研究。本文在将企业履责方式划分为独立自履、合作自履、价值链履责推动和平台化履责四种范式基础上,分析了平台化履责对传统履责范式在社会治理方式、价值创造方式、社会责任边界和社会责任管理上的超越,提出平台化履责的四个前提条件,即道德资源和爱心资源的稀缺性假说、社会价值本位的判断标准假说、平台化资源配置的更优效率假说和社会主体多元价值偏好的更优实现需求假说。本文认为,平台化履责的基本目标是要形成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机制,高阶目标则是要打造可持续的社会责任生态圈,其核心机制包括初创形成阶段的搜寻机制和生成机制、扩张成长阶段的触发机制和吸纳机制、稳定运行阶段的协调机制和治理机制、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的进化机制和退出机制。本文还构建了综合社会问题类型、企业社会回应策略与企业影响力范围的平台化履责范式的适用情境模型,基于"平台基础—实现方式"区分出企业实施平台化履责的六类战略,即新创战略、演化战略、包络战略、购买战略、嫁接战略和转化战略,提出企业应当结合应用平台化履责与传统履责范式、重视多履责平台管理与外部履责平台接入、适时承担与退出履责平台提供者角色、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机制并实施分类治理、更多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化履责范式等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红军
平台化履责越来越成为领先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新范式,但理论界对其却缺乏研究。本文在将企业履责方式划分为独立自履、合作自履、价值链履责推动和平台化履责四种范式基础上,分析了平台化履责对传统履责范式在社会治理方式、价值创造方式、社会责任边界和社会责任管理上的超越,提出平台化履责的四个前提条件,即道德资源和爱心资源的稀缺性假说、社会价值本位的判断标准假说、平台化资源配置的更优效率假说和社会主体多元价值偏好的更优实现需求假说。本文认为,平台化履责的基本目标是要形成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机制,高阶目标则是要打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炜 刘胜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更多贡献的呼声越来越大,我国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发关注。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有了初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样本企业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现状,并从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社会公益事业及反商业贿赂等方面研究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现状。通过对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认识到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认知与实施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并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姜雨峰 黄斯琦 潘楚林 李浩旋
数字经济不仅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变化,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伦理风险和道德困境,从而促使新兴概念“企业数字责任”应运而生。文章以分析企业数字责任的内涵为起点,以识别企业数字责任的治理体系为终点,从个体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揭示企业数字责任的问题、内容、动因和结果,构建企业数字责任的双循环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模型,丰富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研究从治理对象、治理工具和治理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企业数字责任的治理体系,其中治理对象包括伦理治理、数据治理和算法治理;治理工具包括法律制度、行业规范和场景规制;治理模式包括敏捷治理、柔性治理和弹性治理。未来研究应该集中于企业数字责任的本土化案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进行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文静 黄嬿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宏观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整体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地预测、分析和筹划,并对执行过程实施监督,同时将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不断对比和调整,改善企业经营过程,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的财务计划,其不仅仅某一个部门的管理活动,而是全员、全过程参与的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仅仅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预算控制,现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夏俊 李莉 冯兵
车务段点多线长,站场设备及生产状况复杂,在铁路收支两条线的核算模式下,为了提高车务段预算编制质量,协调各站、各科室工作,有效控制各站、各科室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成本,考核评价各站、各科室的工作业绩,应将车务段的全部资源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统筹配置。文章以某车务段为例,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经验和效果。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全面预算 控制实施 考核奖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激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实施,但企业在组织预算编制工作中,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如编制方法模式化,更多关注编制技术本身,片面追求预算指标的准确性,致使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针对企业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建立预算编制基本流程。将务文式的预算管理制度流程化,有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预算编制基本流程可以反映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部门和各责任中心在预算编制中的主要职责、相互关系和工作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