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
2023(522)
2022(383)
2021(352)
2020(277)
2019(592)
2018(597)
2017(981)
2016(621)
2015(730)
2014(641)
2013(556)
2012(498)
2011(501)
2010(477)
2009(354)
2008(396)
2007(378)
2006(370)
2005(229)
作者
(1300)
(1030)
(1019)
(956)
(645)
(517)
(473)
(422)
(388)
(385)
(357)
(351)
(350)
(345)
(332)
(312)
(311)
(309)
(293)
(280)
(272)
(254)
(251)
(251)
(249)
(248)
(242)
(233)
(231)
(223)
学科
(1661)
经济(1659)
中国(1075)
管理(1064)
地方(941)
教育(822)
(699)
(612)
教学(552)
业经(515)
理论(480)
(474)
企业(474)
技术(429)
农业(423)
研究(407)
地方经济(397)
(391)
政治(385)
工作(367)
思想(366)
思想政治(364)
政治教育(364)
治教(364)
(363)
德育(361)
学校(354)
学法(341)
教学法(341)
发展(303)
机构
大学(6165)
学院(5530)
研究(2129)
(1873)
经济(1802)
管理(1756)
中国(1547)
理学(1430)
理学院(1408)
(1404)
管理学(1352)
管理学院(1341)
科学(1256)
(1210)
教育(1138)
(1037)
中心(1020)
(1015)
师范(1009)
技术(967)
(916)
北京(911)
(896)
(891)
(884)
(860)
(838)
业大(810)
研究所(793)
职业(784)
基金
项目(3884)
研究(3709)
科学(3035)
基金(2156)
教育(2107)
社会(2051)
(2036)
社会科(1898)
社会科学(1898)
(1718)
国家(1698)
(1614)
成果(1583)
编号(1568)
(1536)
课题(1518)
科学基金(1469)
(1337)
大学(1335)
创新(1255)
基金项目(1082)
规划(1069)
重点(967)
(943)
项目编号(939)
高校(936)
研究成果(907)
(905)
(899)
(884)
期刊
教育(3203)
中国(3166)
(2657)
经济(2657)
研究(2582)
管理(1024)
高等(968)
(865)
高等教育(801)
技术(792)
(782)
职业(775)
大学(730)
农业(674)
学报(651)
图书(600)
科学(548)
科技(501)
成人(489)
成人教育(489)
业经(476)
书馆(464)
图书馆(464)
(462)
金融(462)
学学(458)
(407)
论坛(407)
教研(406)
高教(406)
共检索到11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宏伟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意识上强化协同是基本前提,在推进实施上强化规划是重要基础。在机制建设上强化联合攻关是关键所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开放创新是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开展协同创新,既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通过需求拉动、利益驱动、优势带动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是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是行业特色大学参与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推进协同创新,需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选准推进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需要坚持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积极性;需要坚持优势带动,逐步扩大和深化协同创新领域;需要坚持科教融合,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的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元元  
学术性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最本质的属性,学术卓越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华南理工大学提出"坚持学术立校"的发展新理念,强调追求学术卓越是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学术立校,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是研究型大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是研究型大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更好发展的根本保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群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元,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重点考察专业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支撑效果。专业评估突出对专业评估对象的充分尊重,坚持校内外多元评估主体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建平  
从对科学发展观实质的认识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结合天津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探索,对高等学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介绍了山东大学进入历史上快速发展时期所取得的十个方面的成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高校的同志们都非常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认识到:这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正国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高水平大学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高水平大学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就成为办学者、教育者、管理者需要深思、探索和实践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宇陆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之路,在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等三链相互有效衔接。学校科学研究的选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围绕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企业急需的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发展环境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转变为行业企业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洪煜  
本文建构了协同创新对学术产出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注重考察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协同创新活动对顶级期刊论文比例、篇均被引用数、高被引论文比例等直接、间接反映学术论文质量的变量的影响,采集了SciVal数据库北美大学联盟与中国"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相关指标数据,并根据理论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发现: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在过去20年间逐步走向成熟;北美大学联盟通过学术期刊出版系统强化了其优势累积效应;中国高水平大学对国际合作的依赖性强;校企合作可能对学术产出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据此对我国大学协同创新提出了三点建议:注重学术积累,鼓励潜心研究;瞄准中国问题,开展国际合作;明确办学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鸿全  周小波  高大海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协同创新的瓶颈和障碍主要是各协同主体在价值观念及利益趋向上的背离、资源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以及保障机制的缺失。高校在协同创新链条中应协助政府作好规划、协调各方利益、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开展协同创新,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主体分散,资源重复配置、利用率低以及利益失调等问题;可以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资源,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新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的主动性,促使"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高校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作为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行业科技进步的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