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0)
2023(5427)
2022(4253)
2021(3932)
2020(3085)
2019(6928)
2018(6780)
2017(12703)
2016(6896)
2015(7628)
2014(7479)
2013(7577)
2012(7320)
2011(6929)
2010(7132)
2009(6495)
2008(6125)
2007(5866)
2006(5438)
2005(4550)
作者
(21896)
(18436)
(18163)
(17243)
(11450)
(8953)
(8101)
(7257)
(7045)
(6536)
(6423)
(6194)
(6106)
(5819)
(5806)
(5695)
(5370)
(5296)
(5295)
(5216)
(4677)
(4646)
(4548)
(4477)
(4229)
(4198)
(4084)
(4007)
(3912)
(3903)
学科
(30019)
经济(29896)
(23583)
(17908)
农业(15796)
管理(13467)
中国(10478)
业经(10028)
方法(9533)
(8633)
企业(8633)
数学(8525)
数学方法(8422)
地方(8239)
(7699)
(7590)
农业经济(7076)
(6885)
(6879)
发展(6147)
(6125)
收入(5973)
(5240)
农村(5221)
及其(5087)
(5037)
(4835)
银行(4809)
(4792)
金融(4792)
机构
学院(98855)
大学(98344)
研究(39975)
(39764)
经济(38734)
管理(33017)
中国(30340)
(28547)
理学(27928)
理学院(27533)
管理学(26862)
管理学院(26690)
科学(25643)
(21520)
农业(21386)
(20990)
研究所(19076)
业大(18834)
(18667)
中心(18527)
(16817)
(15955)
(14238)
(14213)
师范(14005)
农业大学(13519)
财经(13418)
北京(13405)
(12848)
经济学(12550)
基金
项目(67065)
科学(51904)
基金(48152)
研究(48038)
(43714)
国家(43266)
科学基金(35288)
社会(31205)
社会科(29057)
社会科学(29048)
(26922)
基金项目(25015)
(22715)
自然(22015)
自然科(21471)
自然科学(21459)
自然科学基金(21078)
教育(20958)
编号(19256)
资助(19235)
成果(16608)
(16408)
(15962)
重点(15548)
(14647)
课题(14065)
(13362)
国家社会(13162)
计划(13016)
科研(12963)
期刊
(53744)
经济(53744)
(33880)
研究(30098)
中国(28196)
农业(22052)
学报(21854)
科学(19069)
大学(16921)
学学(16142)
(13331)
业经(11852)
管理(11607)
(11530)
金融(11530)
教育(11470)
(8448)
农业经济(8101)
农村(8007)
(8007)
(7599)
经济研究(7291)
业大(7289)
问题(7167)
技术(7000)
财经(6770)
农业大学(6397)
(5900)
社会(5549)
农村经济(5343)
共检索到16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深入领会其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立法特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结合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更好地落地见效仍需不懈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峪灼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乡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乡村振兴的经济法治保障体系成为提高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经济与法治的价值遵循,分析乡村振兴中经济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乡村政府部门长期管理意识、凝练彰显乡村经济法治体系特色、构建乡村经济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乡村经济法治服务多元实践的路径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旭峰  武萍  
我国原有的单向城市化格局已演化为城乡互动格局,以城乡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重新配置和互动流通来激活乡村活力,形成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法治主体缺位,自治限于形式;涉农立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法治环境恶劣,法律意识薄弱的三大困境。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乡村振兴法律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约束公共权利;加强基层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以法治保障吸引人才回流;强化村规民约与基层党建,推进普法宣传,构建新型法治环境;结合城乡长效互动机制,建立"三位一体"的乡村法治建设长效保障机制作为构建城乡互动格局下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路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植于基层、形成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战略的根本遵循。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本文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8个重大政策问题,做了分析阐述,并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方面政策部署做了梳理解读,以期对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蓝图有所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引,而《民法典》的出台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的落实。民法的平等理念对促进城乡二元体制的解体和新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易和共同发展。《民法典》有助于促成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规定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重塑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灵魂。《民法典》通过规范家庭、邻里、社区等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在物权、侵权、合同、人格各编的具体规则,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婉颖  杨军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当前,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面临过度开发、侵权、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等方面的纠纷,需要从法治上予以保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一是乡土法治文化资源与国家规范成文法互补共融是动力源泉,国家规范成文法需要乡土法治文化资源的补充,优秀的乡土法治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有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国家规范成文法实施是重要保障,法律实施阶段最需要规范、完善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之间协调性以防止机械司法;三是用法治守护传承人权利是重要内容,明确传承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地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让对传承人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开发过程中重视传承创新农村文化资源的历史担当是重要前提,制定明确统一的开发规划,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准入与审批制度,完善农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五是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是重要环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处理权利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刘玲  高珍妮  叶思彤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分为5种,剖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6个难题。据此,提出8项法治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智心  
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体现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法律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城乡关系问题进行了科学定位,从政府职责和行为规制方面进行了规范,着重从资金和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法律从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等方面强化执行。在推进法律落实过程中要坚持统筹推进、执法为民、科学施策、因地制宜等基本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昫光  杜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其培育、引导及走向建立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体现于青年大学生择业观。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进而优化青年大学生择业观、汇聚人才活水反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既是紧迫的现实需要,也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代伟  
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于2017年首次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指健全乡村自治、推动乡村法治、弘扬乡村德治,尤其推动乡村法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普及法律知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黎  
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山东省淄博市因地制宜,探索以联村党建引领村庄抱团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强村带动型、村村互助型、村企联建型、城乡融合型等多样化的联建发展模式,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实践效果表明,联村党建是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在新时期,为有效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议分类推进联村党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良  
开启金融服务三农新征程2020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尚君  崔健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农业保险更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真正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保障范围不断加大,保障效果持续加强。具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承保种类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全部领域,承保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280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已经超过65%。2016至2020年这5年间,累计为全国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额为12.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惠及农户8.02亿户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