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5)
- 2023(12071)
- 2022(9856)
- 2021(9094)
- 2020(7085)
- 2019(15903)
- 2018(15534)
- 2017(29939)
- 2016(16134)
- 2015(17843)
- 2014(17923)
- 2013(17480)
- 2012(16184)
- 2011(14845)
- 2010(15397)
- 2009(14602)
- 2008(14343)
- 2007(13317)
- 2006(12133)
- 2005(10935)
- 学科
- 济(64721)
- 经济(64617)
- 管理(50810)
- 业(49976)
- 企(37990)
- 企业(37990)
- 农(31346)
- 财(21890)
- 方法(21164)
- 中国(20726)
- 农业(20709)
- 制(20105)
- 业经(19796)
- 数学(17367)
- 数学方法(17094)
- 地方(14359)
- 策(13769)
- 银(13362)
- 银行(13353)
- 体(13052)
- 行(12850)
- 融(12271)
- 金融(12266)
- 学(11767)
- 贸(11371)
- 贸易(11362)
- 易(11076)
- 理论(10979)
- 务(10825)
- 财务(10796)
- 机构
- 学院(231981)
- 大学(228682)
- 济(99594)
- 经济(97293)
- 管理(87326)
- 研究(78819)
- 理学(73765)
- 理学院(73009)
- 管理学(71951)
- 管理学院(71477)
- 中国(62396)
- 财(52779)
- 京(47251)
- 科学(42755)
- 财经(39017)
- 江(37907)
- 所(37661)
- 中心(36746)
- 农(36693)
- 经(35243)
- 研究所(33210)
- 经济学(31270)
- 范(31092)
- 师范(30888)
- 北京(29713)
- 业大(29657)
- 州(29380)
- 院(28651)
- 财经大学(28496)
- 经济学院(27886)
- 基金
- 项目(145805)
- 科学(116540)
- 研究(115775)
- 基金(105489)
- 家(89017)
- 国家(88130)
- 科学基金(76378)
- 社会(75809)
- 社会科(71572)
- 社会科学(71560)
- 省(57257)
- 基金项目(54230)
- 教育(53141)
- 编号(48740)
- 划(47029)
- 自然(44422)
- 自然科(43342)
- 自然科学(43333)
- 自然科学基金(42555)
- 成果(42102)
- 资助(41821)
- 制(34555)
- 课题(34467)
- 部(33314)
- 发(32715)
- 重点(32622)
- 国家社会(31320)
- 性(31091)
- 创(30692)
- 教育部(29442)
- 期刊
- 济(125343)
- 经济(125343)
- 研究(76189)
- 中国(54148)
- 财(41421)
- 农(40630)
- 管理(34233)
- 教育(30107)
- 学报(29915)
- 科学(29801)
- 融(28797)
- 金融(28797)
- 农业(26095)
- 大学(25223)
- 学学(23693)
- 业经(22678)
- 财经(20068)
- 技术(19681)
- 经济研究(18683)
- 经(17346)
- 问题(16085)
- 贸(12444)
- 版(11740)
- 农村(11507)
- 村(11507)
- 农业经济(11189)
- 现代(11131)
- 经济问题(10757)
- 理论(10586)
- 世界(10560)
共检索到37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关长坤 王亚华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谋划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协同设计,提高两者的衔接度和整合度,对推进中国共同富裕进程意义重大。首先,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共同富裕的“经济效率—社会正义—精神自由”三维度框架,讨论中国式共同富裕之路对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然后,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九条路径机制;最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途径。本文有望在理论层面上丰富拓展乡村振兴增进共同富裕机制的科学认知,在实践层面上为中国实践者理解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和政策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神富裕 理论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现实困境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华 关长坤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引入市场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市场既存在发展困境,又面临市场失灵,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处于初级阶段,增进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关系,对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厘清了乡村振兴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共同富裕的财富效应、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然后围绕乡村振兴中市场失灵与市场发展困难,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服务、补充、监管市场增进市场机制的共富效应;最后讨论了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互相依赖的关系。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市场失灵 政府职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华 关长坤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引入市场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市场既存在发展困境,又面临市场失灵,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处于初级阶段,增进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关系,对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厘清了乡村振兴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共同富裕的财富效应、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然后围绕乡村振兴中市场失灵与市场发展困难,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服务、补充、监管市场增进市场机制的共富效应;最后讨论了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互相依赖的关系。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市场失灵 政府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瞿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鸿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挑战与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王淑佳
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时代伟大实践,但“摸着石头过河”也意味着推动路径道阻且长,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解构并厘清相关议题的理论体系。超循环理论有助于解构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复杂路径。在反应过程方面,乡村资源与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路径的起点,稳定复制与创新发展是路径的核心过程,路径反应的终点则指向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在循环层次方面,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可以解构为由低阶到高阶的乡村内部反应循环、乡村整体催化循环和城乡体系超循环三个阶段,分别指向夯实乡村功能、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实践发展阶段与理论研究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健
在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如何深化乡村振兴成为新发展阶段乡村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过程。迈入新发展阶段,厘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富裕,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耦合机制 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爱华
主持人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已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财政制度优势。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财政仍肩负着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的重任。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王亚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导向逐渐全面和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繁杂细微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县域单元。本文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内循环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切入,分析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势能释放和农民生活幸福渴望角度分析县域层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从做大县域财富和分好县域财富两个方面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 徐康 陈彬
乡村振兴是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普惠金融、公共服务正向影响共同富裕,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最强、绿色普惠金融次之、公共服务最弱。因此,应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底盘;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引领高地,贯通科技循环通路;强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延伸金融覆盖范围。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供给,力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城乡差异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王瑜
乡村振兴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城乡共富和乡村共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瞄准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中期目标,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战略路径选择上,要从内生增长和成果共享两个方面着力,既要激发乡村内生活力,释放乡村增长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整体富裕,又要完善共享机制,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民生活共富,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要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建立差别化的支持策略,合理确定政策供给的优先序,实施分区推进与分类推进并举,探索创新多元化的乡村共富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共享式增长 推进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