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0891)
- 2022(8795)
- 2021(8324)
- 2020(6446)
- 2019(14395)
- 2018(14298)
- 2017(25869)
- 2016(13988)
- 2015(15372)
- 2014(15093)
- 2013(14438)
- 2012(13269)
- 2011(12007)
- 2010(12472)
- 2009(11253)
- 2008(10923)
- 2007(10478)
- 2006(9130)
- 2005(7862)
- 学科
- 济(47613)
- 经济(47557)
- 业(42479)
- 管理(40394)
- 企(31869)
- 企业(31869)
- 农(28036)
- 农业(19025)
- 中国(18839)
- 业经(17297)
- 技术(16436)
- 地方(13776)
- 财(13516)
- 制(13117)
- 方法(13109)
- 技术管理(11733)
- 银(10407)
- 银行(10392)
- 数学(9981)
- 行(9974)
- 理论(9966)
- 数学方法(9810)
- 教育(9741)
- 发(9736)
- 融(9513)
- 金融(9511)
- 策(8513)
- 学(8327)
- 农业经济(8231)
- 发展(8007)
- 机构
- 学院(183118)
- 大学(177173)
- 济(69763)
- 管理(68259)
- 经济(67838)
- 研究(59756)
- 理学(56740)
- 理学院(56095)
- 管理学(55201)
- 管理学院(54806)
- 中国(47977)
- 京(37370)
- 财(34839)
- 科学(34237)
- 江(31904)
- 农(29820)
- 中心(29491)
- 所(28105)
- 范(27351)
- 师范(27144)
- 州(25799)
- 财经(25415)
- 研究所(24675)
- 业大(24046)
- 北京(23570)
- 经(22852)
- 技术(22423)
- 院(22154)
- 省(21505)
- 农业(21471)
- 基金
- 项目(115715)
- 研究(96113)
- 科学(91559)
- 基金(78699)
- 家(66329)
- 国家(65545)
- 社会(60127)
- 科学基金(56757)
- 社会科(56447)
- 社会科学(56435)
- 省(49491)
- 教育(44834)
- 编号(42472)
- 基金项目(41535)
- 划(39342)
- 成果(36047)
- 自然(31525)
- 自然科(30780)
- 自然科学(30777)
- 课题(30586)
- 创(30345)
- 自然科学基金(30224)
- 资助(28709)
- 发(27499)
- 创新(27231)
- 年(26293)
- 重点(25984)
- 项目编号(25035)
- 制(24599)
- 性(24594)
共检索到30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湛礼珠
乡村建设旨在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公共物品可及性,进一步优化农民发展空间,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淄博市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两个大局,坚持"系统推进、民生导向、多元共建、建管结合"的乡村建设路径,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公共物品可及性不断提高、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乡村建设"淄博模式"。但在此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仍不健全,乡村建设惠民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范围亟须进一步拓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尊重农民意愿、厘清主体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并积极鼓励创新发展。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惠霞 胡海峰 曾玉藤
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崭新表现。日本普惠金融振兴乡村行动的背后有一套有效政策供给、涉农贷款风险化解机制与政策红利所构成的动力机制。日本经验的启示在于,普惠金融振兴乡村的关键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但我国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受到城乡经济循环堵点、断点与农村金融结构不佳的制约,有必要通过持续性制度变革和结构优化等方式畅通普惠金融动力机制。通过引入金融社工机制、融合绿色理念、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等行动路径,普惠金融体系将自身打造为乡村振兴赋能平台。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赋能平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瑞霞 陈烈 沈静
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也曾有过乡村建设的历史。立足国情,它们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反哺切入点、发展路径和战略模式。其中,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民众的广泛参与、体制的保障与革新以及中介组织的培育等在各国的乡村建设中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经验,提出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赋予农村领导机构以明确主权、开展以县域单元为核心的乡村系统研究、最大化地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国外经验 共性 差异 发展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何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加快从扶贫金融向“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从支持生态扶贫向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传统金融扶持向金融科技赋能的四重逻辑转换,并由此针对性地破题制约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新形势新要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须立足新的逻辑起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完善各类金融互补合作机制、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开放型乡村金融信息平台、加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以及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琴
西方国家既有实践证明,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而2020年之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完善阶段。欧洲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因系统性强、实践适应性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好的乡村发展工具,可为我国发展乡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同阶段的发展侧重与协调重点。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创新必须尊重本土制度框架与文化逻辑,立足我国国情与乡村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之路。论文因此提出3阶段创新方向为生态引领-上下共创、村民为本-内外共赢、文化为根-主客共生。最后,从整体性、地方性、维度性、阶段性、可测性、主体性角度归纳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与实施要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宏伟 王雨宁 黄家慧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成效显著,贡献了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变革,乡村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仍然存在不少难点和困境。只有不断完善“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主体现代化并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才能在治理有效中实现乡村善治,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善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邬志辉 徐萌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要培养,根本在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在政策意涵上,彰显了乡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统筹设计,乡村教育振兴层次类别与地域功能全面覆盖;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意识到用西方理论套裁中国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从中国实践出发”或“扎根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方案,但理论原型依然是“西方”的,是“从西方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中国”,应回归“把中国作为方法”;在实践路径上,实现了赓续优秀传统与弘扬现代价值、教育振兴乡村与乡村教育振兴、政府倾斜支持与多方援助帮扶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保障 路径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 组织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德友 李丽
(一)改革、融合、创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产量的思想,正确处理产量和产能的关系。抓住当前全球粮食出现结构性富裕的时机,适当调减粮食作物尤其是产能过剩玉米的面积,增加国际国内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综合质量和效益。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诗源 郭雅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常态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对“三农”领域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探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对于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显东 张捐社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峪灼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乡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乡村振兴的经济法治保障体系成为提高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经济与法治的价值遵循,分析乡村振兴中经济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乡村政府部门长期管理意识、凝练彰显乡村经济法治体系特色、构建乡村经济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乡村经济法治服务多元实践的路径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法治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经济法治 价值遵循 构建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为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助力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本文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对文件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认为,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从内在逻辑上,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丰富发展;从科学方法上,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路径上,有力有效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决策部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