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2)
- 2023(5088)
- 2022(4374)
- 2021(3960)
- 2020(3399)
- 2019(7322)
- 2018(7171)
- 2017(13538)
- 2016(7587)
- 2015(8696)
- 2014(8636)
- 2013(8142)
- 2012(7904)
- 2011(7559)
- 2010(7859)
- 2009(7097)
- 2008(6586)
- 2007(6140)
- 2006(5741)
- 2005(5372)
- 学科
- 济(54225)
- 经济(54194)
- 管理(19817)
- 地方(15636)
- 方法(14390)
- 数学(13100)
- 数学方法(12992)
- 业(12529)
- 地方经济(11945)
- 中国(11129)
- 企(9619)
- 企业(9619)
- 财(8916)
- 学(8783)
- 业经(8121)
- 农(7166)
- 经济学(6612)
- 家(6492)
- 制(6474)
- 环境(6374)
- 国家(6171)
- 体(5944)
- 融(5818)
- 金融(5815)
- 发(5559)
- 财政(5473)
- 产业(5298)
- 教育(5183)
- 农业(5131)
- 及其(5105)
- 机构
- 大学(111659)
- 学院(111344)
- 济(57771)
- 经济(56802)
- 研究(43482)
- 管理(36597)
- 理学(31051)
- 中国(30989)
- 理学院(30591)
- 管理学(30054)
- 管理学院(29824)
- 财(25930)
- 科学(24315)
- 京(23088)
- 所(22359)
- 经济学(20150)
- 研究所(20022)
- 财经(19806)
- 中心(18288)
- 经(17979)
- 经济学院(17807)
- 江(17160)
- 农(15839)
- 范(15134)
- 师范(15015)
- 院(14932)
- 北京(14797)
- 财经大学(14433)
- 科学院(13388)
- 业大(13347)
- 基金
- 项目(67818)
- 科学(53303)
- 研究(51398)
- 基金(48921)
- 家(41866)
- 国家(41529)
- 科学基金(34964)
- 社会(34935)
- 社会科(33144)
- 社会科学(33136)
- 省(26466)
- 基金项目(24929)
- 教育(24000)
- 划(21755)
- 资助(20123)
- 自然(19686)
- 编号(19666)
- 自然科(19231)
- 自然科学(19224)
- 自然科学基金(18868)
- 成果(17532)
- 发(16192)
- 重点(15588)
- 部(15452)
- 课题(15050)
- 国家社会(14997)
- 大学(14287)
- 济(14078)
- 经济(13943)
- 创(13748)
共检索到182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善玲
全面抗战时期,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既"居不易"又"行路难"的艰难处境。为救助海外留学生,国民政府专门制订了救济方案,使不少确有困难的留学生获得了政府救济。海外留学生的一般救济流程十分繁杂而且耗时较长,但在特殊情况下,国民政府也采用紧急处理办法。国民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救济,其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培育人才,就客观效果而言,确实有不少留学生获得救济并归国服务,其深远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国民政府在救助海外留学生的过程中也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使救济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海外留学生 救济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善玲
全面抗战时期,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既"居不易"又"行路难"的艰难处境。为救助海外留学生,国民政府专门制订了救济方案,使不少确有困难的留学生获得了政府救济。海外留学生的一般救济流程十分繁杂而且耗时较长,但在特殊情况下,国民政府也采用紧急处理办法。国民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救济,其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培育人才,就客观效果而言,确实有不少留学生获得救济并归国服务,其深远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国民政府在救助海外留学生的过程中也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使救济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海外留学生 救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殿君
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殿君经济统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贯穿抗日战略始终,虽然在个别阶段不直接称为“统制”(如有时称为“管理”、“管制”等),但“实际上均带统制意味”。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出于特殊需要,通过政治力量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大学军事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磊
南京国民政府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内债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5月13日发行的3000万元的“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与1928年1月11日发行的4000万元的“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分别对“四一二政变”后南京政府的稳固与蒋介石下野后的复出起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1927—1931年的短短5年间,国民政府发行的内债较之北洋政府16年的总额还多1倍左右。可以说,十年内战时期,公债政策是国民政府财政政策的基础。及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的内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迄今为止,经济史学界对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内债尚无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蓉芳 刘志英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发内债不仅包括公开发行的货币内债和实物内债,还包括大量未公开发行的国库证。在战时内债运行中,国民政府利用内债向国家银行抵押借款,是内债增加法币供应量的主要方式,也是引起或恶化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国民政府修改法币发行准备制度,使法币发行不受限制,则是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弥补财政赤字进而推动通胀的形成方式。对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可能推动的通胀率进行量化分析,可知因国家银行存款存在抵消作用,国民政府抵押内债的数额并不会造成等量法币的发行,因抵押内债推动的通胀率亦不会全部转化为现实的通胀率。国民政府一再违背内债"吸收游资、回笼法币"的本意,进而使其成为助长通胀的工具,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胀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内债 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均伟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民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着重对国民政府开展的易货借款、铁路借债、合资经营和合作技术等利用外资措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利用外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评价,肯定其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利用外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成婧
伴随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安银行业的兴起,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制度及协调市场秩序的同业组织,1942年西京银行公会成立。鉴于西北大后方银行放款投资于商业,商人囤积居奇,物价上涨,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战时金融管制法规。银行公会协助国民政府从缴纳存款准备金,督促执行蒋介石手令、财政部颁行金融管制法令,参与组建银钱业放款委员会审核放款,指导银钱业行庄验资注册等方面,监督管理银行资金营运,并维护同业利益,为引导银行资金投入战时工农业经济建设,为战时金融制度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对增强大后方抗战实力产生重要影响,西京银行公会尽到了金融业同业团体的职责。
关键词:
西京银行公会 抗战时期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银侠
按照粮食库券条例规定,粮食库券以田赋征实所得实物为担保,到期后可以粮食库券面额抵缴当年粮户应缴田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粮食库券却大多没有按照规定偿还。造成此种状况的主因既有印刷、运输的迟缓,亦有大面额粮食库券太多难以分发的困难,更有后期国民政府粮食短缺而不愿按规定偿还的苦衷。由于国民政府在粮食库券返还问题上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粮食库券的长期效应远不及短期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石慧玺
甘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又是制约甘肃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瓶颈。抗战以前,仅有一西兰公路勉强通兰州。抗战时期,开发西北及甘肃的交通运输是国民政府的一大举措。文章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北及甘肃交通运输业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得失做一探讨。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开发 西北 甘肃 交通运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宇
国家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是一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国民政府时期,随着中央银行实力的逐渐强大和职能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也渐趋强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非常条件下特殊的经济和金融需求,使国民政府在实施战时金融管制中尤其重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建设,由此也促使了中央银行制度走向完善,对于抗战胜利的取得意义重大。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亦有其局限。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国民政府为保障抗战胜利与发展经济,制定了许多巩固货币金融安全的政策。国民政府通过统一货币发行权、调控货币流通、加强外汇与黄金的管理以便稳定币值,巩固法币安全;实行战时经济金融统制政策,成立四联总处,扩大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建立地方金融网络,健全金融机构;为应对日本扰乱中国金融的意图,确保战争胜利制订系列对策。这些战时货币金融政策为巩固货币安全、保障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金融政策 货币安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牛力
全面抗战时期的大学教授,收入显著下降。1942—1945年间,大学教授的薪津实值不及战前1/10,陷入空前的“薪津洼地”。教授生活困窘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影响到政治稳定,为政学各界瞩目。在蒋介石的推动下,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救济教授生活,以教员奖助金、久任奖励金和学术研究费最具代表。美国援华会在华成立教授补助金管理委员会,并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等机构对大学教授开展医药救助和研究补助。国民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救助各有侧重,互有补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但战时救济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教授生活,仅仅是将其“稳定”在很低的水平上。直到抗战胜利,大学教授的收入才有所回升。
关键词:
全面抗战 大学教授 救济 援华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晋文 杨卓英
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国民政府为适应发展资本主义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推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增加了经济制度的供给。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也不宜评价过高。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经济政策 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晓军 隋红岩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坚持为教学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经费预算和使用方面形成了与战前完全不同的特点,如:通货膨胀造成实际购买力下降;采购教学用书困难;外汇管制;由于战争,即使有外汇也难以及时购得外文书刊等。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高等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经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