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92)
2023(3098)
2022(2428)
2021(2644)
2020(2047)
2019(4739)
2018(5021)
2017(7475)
2016(5387)
2015(6190)
2014(6306)
2013(5227)
2012(4855)
2011(4537)
2010(4753)
2009(3768)
2008(3576)
2007(3297)
2006(3012)
2005(2872)
作者
(11655)
(9511)
(9481)
(9258)
(6047)
(4563)
(4550)
(3988)
(3712)
(3507)
(3343)
(3184)
(3165)
(3113)
(3094)
(3007)
(2943)
(2940)
(2822)
(2753)
(2653)
(2460)
(2294)
(2279)
(2269)
(2212)
(2157)
(2052)
(2010)
(1988)
学科
教育(18765)
中国(10578)
(9220)
经济(9210)
管理(7263)
理论(5940)
教学(5725)
(5264)
(4707)
方法(4164)
(3980)
数学(3789)
发展(3728)
数学方法(3694)
(3601)
(3487)
企业(3487)
(3445)
(3288)
研究(3198)
思想(3184)
改革(3161)
高等(3107)
政治(3066)
(3007)
思想政治(2916)
政治教育(2916)
治教(2916)
德育(2892)
技术(2850)
机构
大学(62700)
学院(57268)
教育(26289)
研究(24724)
(19447)
师范(19382)
师范大学(16265)
(15568)
(15217)
经济(14570)
管理(14440)
科学(14104)
理学(12278)
(12082)
中国(12068)
理学院(11936)
管理学(11449)
管理学院(11301)
职业(11185)
研究所(11018)
北京(10917)
技术(10899)
(10584)
中心(10121)
教育学(10055)
(9041)
(8121)
(8010)
职业技术(7643)
教育学院(7385)
基金
项目(35555)
研究(33675)
科学(29581)
教育(24955)
基金(22156)
(18650)
社会(18367)
国家(18329)
社会科(17099)
社会科学(17096)
编号(16448)
成果(16318)
(15310)
(15185)
课题(14957)
科学基金(14810)
(13058)
规划(10881)
基金项目(10830)
(10092)
重点(9933)
项目编号(9865)
(9498)
教育部(9468)
(9269)
(9043)
研究成果(8957)
资助(8732)
年度(8404)
(8396)
期刊
教育(45337)
研究(28746)
中国(24932)
(16674)
经济(16674)
职业(10931)
技术(9098)
学报(7921)
大学(7452)
技术教育(7108)
职业技术(7108)
职业技术教育(7108)
科学(6519)
(6390)
(5655)
管理(5237)
高等(5200)
学学(5126)
成人(4849)
成人教育(4849)
(4844)
论坛(4844)
高等教育(4618)
(4332)
农业(3911)
发展(3702)
(3702)
职教(3649)
图书(3525)
比较(3377)
共检索到102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晓灵  
我校的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培元"源于孙中山先生之语——"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1924年改称为培元小学。1944年增设初中并定名为培元学校。1952年与蓝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玉冰  张海燕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为导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积极力量,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生活。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发展方向及其研究范式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书锋  
积极心理学运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沿袭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师与学生关系、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梳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美琴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立高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向"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优化师生关系,转换教育过程,完善咨询服务,改良测量工具,变革评价方式,创建积极的教育支持系统,培养和激发高职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其积极、健康、幸福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英  杨舜尧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文章在解读积极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毅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年上升,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萌  张冲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如何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入职业教育中,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为提高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小红  
文章总结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培养。提出将研究视野从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并依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五点建议。最后,提供了"遇到困难我能坚持"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春勇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个体身心疾病或人格缺陷以及职业倦怠等。目前,传统的"诊治式"的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治标不治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说来,可通过增进主观幸福感、开发心理潜能、增进自我效能感等途径,促进教师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克服职业倦怠,并由此带动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实现师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庞亚男  李泊  朱丽娟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何依据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流动儿童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如何看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主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各地10万名大中小学生分层抽样调查,建立了1个全国万人数据库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数据库,建立了全国性常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良好,各类积极心理品质"低水平"的人数比例很低;但在个别积极心理品质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不同学段、性别、年级和区域学生在各维度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中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健  吴海艳  
文章在分析和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内涵及积极心理治疗技术,提出了干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塑造技术,并对通过筛选的52名抑郁症状大学生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干预实验。随机选择26名大学生为实验组,另外26名大学生为对照组,干预前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和贝克抑郁量表测试,干预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抑郁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抑郁症状与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实验干预的效果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颍惠  王瑞  
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要传递幸福,教育是实现幸福的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既以幸福教育为导向,又是幸福教育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海淀区将心理品质培养、生涯规划、发展指导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育学生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创新自主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打造全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创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推进立足全面,彰显主体,注重体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为每一位学生成才奠基,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师生共享教育幸福,推进了海淀教育的内涵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