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6)
2023(10674)
2022(8619)
2021(7938)
2020(6714)
2019(14691)
2018(14776)
2017(28596)
2016(15084)
2015(16848)
2014(16803)
2013(16681)
2012(15217)
2011(13362)
2010(13852)
2009(12943)
2008(13249)
2007(12456)
2006(11262)
2005(10265)
作者
(42111)
(35505)
(35422)
(33202)
(22467)
(16958)
(15930)
(13810)
(13475)
(12843)
(12202)
(11815)
(11315)
(11283)
(10850)
(10546)
(10337)
(10331)
(10217)
(10185)
(8861)
(8841)
(8657)
(8402)
(8141)
(8014)
(7957)
(7850)
(7236)
(7034)
学科
(84359)
(68780)
经济(68593)
(67744)
企业(67744)
管理(58036)
(45341)
农业(30260)
业经(28812)
方法(26898)
(22749)
技术(20138)
中国(18968)
数学(18921)
数学方法(18827)
(16678)
财务(16649)
财务管理(16637)
(15738)
企业财务(15715)
(14747)
(13315)
(12917)
理论(12774)
(12568)
地方(12431)
技术管理(11994)
(11414)
贸易(11404)
(11134)
机构
学院(222327)
大学(212615)
(98711)
经济(96948)
管理(93422)
理学(79844)
理学院(79192)
管理学(78317)
管理学院(77893)
研究(68416)
中国(56329)
(49131)
(44345)
(44031)
科学(38288)
农业(36956)
(36694)
业大(35418)
财经(34511)
(33355)
中心(33194)
(31205)
研究所(29504)
经济学(28546)
(28158)
经济管理(27841)
北京(27029)
经济学院(25830)
(25397)
师范(25211)
基金
项目(141438)
科学(113630)
研究(110898)
基金(102463)
(86661)
国家(85643)
科学基金(75919)
社会(74443)
社会科(69431)
社会科学(69410)
(58263)
基金项目(54713)
教育(49013)
编号(46707)
自然(45522)
(45411)
自然科(44516)
自然科学(44509)
自然科学基金(43805)
资助(39474)
成果(36167)
(35125)
(33437)
(32176)
(32117)
重点(30717)
课题(30589)
创新(30327)
国家社会(30311)
(30297)
期刊
(123704)
经济(123704)
研究(64322)
(53615)
中国(49995)
管理(37414)
(37031)
农业(36145)
科学(30056)
学报(28164)
业经(27273)
技术(24565)
大学(23765)
学学(22520)
教育(22061)
(22016)
金融(22016)
(18578)
财经(17566)
经济研究(16772)
问题(16582)
技术经济(15300)
(15294)
农村(14119)
(14119)
农业经济(13834)
世界(13049)
现代(11711)
经济问题(11600)
(11456)
共检索到34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来自于中国整个发展阶段中所有的历史沉淀和将要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的事实: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一直是国家面临的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席晓丽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因此 ,从根本上说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只能是“非均衡、动态式、中性型”。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阮宜胜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宏伟,意义重大。它完全符合人民的愿望尤其是农民的愿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因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其中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贫困人口为数不少。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和农民。彻底改革农业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为重要而又现实的举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晓玲  文刚  
纵观世界各国 ,农业技术进步有着不同的路线模式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其必须根据自身的区情特点 ,创建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主辅双轨制”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模式 ,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志勇  倪军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技术进步经验,为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带来了有益的启示。两国的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增产的需要分别诱导了劳动节约型和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制约、工业化进程、稳定就业、食品结构升级、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报告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时代特征,选择科学的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及标准值,对于正确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到2020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目前,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都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非农化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非农化的实质就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问题。笔者认为,非农化是实现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并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霞  张文秀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前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小康是难点 ,也是关键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在科学界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而工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赫福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应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邵彦敏  
不同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尽相同 ,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美日两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依据诱导的技术变革理论 ,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 ,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其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 ,劳动、技术、资金密切相结合的农户需求主导型的技术进步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理论演绎都充分证明,建立在以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农业发展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为各种农业资源的潜力释放创造了无穷的机会,换言之,农业的进步增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据美国学者分析,美国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鹏  
农业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与立法选择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大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技术进步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新的农业技术条件可以使固定数量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其次,新的农业技术使资源按不同比例重新组合,减少等量产品生产需要支付的成本。无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见春  李敏昌  
近年来 ,我国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 ,增加农民收入 ,既要从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有效拉动农业增长 ,更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既要稳步推进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 ,又要建立起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既要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 ,又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加快城镇化进程 ;既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又要从总体上树立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次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既要依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又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