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2)
2023(3938)
2022(3161)
2021(2969)
2020(2277)
2019(5075)
2018(5026)
2017(9544)
2016(4890)
2015(5302)
2014(5290)
2013(5298)
2012(4983)
2011(4742)
2010(4892)
2009(4623)
2008(4301)
2007(4186)
2006(3830)
2005(2962)
作者
(13446)
(11388)
(11361)
(10761)
(7004)
(5529)
(5119)
(4496)
(4313)
(4038)
(3989)
(3810)
(3697)
(3415)
(3385)
(3287)
(3207)
(3191)
(3186)
(3104)
(2915)
(2819)
(2694)
(2589)
(2586)
(2545)
(2541)
(2412)
(2401)
(2325)
学科
(24409)
经济(24269)
(22011)
农业(14877)
(14603)
业经(10757)
管理(9032)
中国(8678)
方法(8620)
(7484)
企业(7484)
地方(6842)
农业经济(6730)
(5997)
(5891)
(5885)
数学(5837)
数学方法(5802)
收入(5617)
发展(5525)
(5512)
(4896)
农村(4879)
社会(4785)
建设(4601)
(4513)
理论(4419)
工作(4347)
(4150)
及其(3948)
机构
学院(71070)
大学(69159)
(30288)
经济(29547)
管理(26662)
研究(24500)
理学(22919)
理学院(22643)
管理学(22259)
管理学院(22103)
中国(18895)
(17089)
(14041)
(13866)
科学(13819)
中心(12133)
农业(11720)
(11507)
(11398)
业大(11097)
(10854)
师范(10808)
财经(10593)
研究所(10129)
经济学(9640)
(9572)
(9263)
社会(9135)
(8841)
经济学院(8643)
基金
项目(47431)
科学(38119)
研究(37968)
基金(34864)
(29323)
国家(28955)
社会(27976)
科学基金(25083)
社会科(24974)
社会科学(24964)
(19025)
基金项目(18756)
教育(16431)
编号(16306)
(15011)
成果(13775)
自然(13371)
自然科(13078)
自然科学(13077)
自然科学基金(12856)
资助(12607)
(11985)
国家社会(11283)
(11193)
(10824)
课题(10670)
重点(10168)
(10039)
(9915)
(9743)
期刊
(42958)
经济(42958)
(23742)
研究(21627)
中国(18410)
农业(15039)
学报(11447)
科学(11441)
业经(10572)
(10332)
大学(10082)
学学(9536)
(8059)
金融(8059)
教育(7965)
管理(7963)
农业经济(7591)
农村(7339)
(7339)
问题(5778)
(5617)
社会(5587)
财经(5512)
经济研究(5169)
农村经济(4964)
社会科(4834)
社会科学(4834)
(4794)
技术(4598)
经济问题(4410)
共检索到11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晓山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关键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能真正享有其土地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多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才有深厚的底蕴。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保护农民的权益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要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晓山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关键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能真正享有其土地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多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才有深厚的底蕴。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保护农民的权益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要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今后几年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壮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宏伟目标关键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水平,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差距。其次,通过社会结构理论工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因此,亟需加强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构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对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工业化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化,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狭义的工业化,而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是一种高质量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业化,其特点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资源环境友好、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不断提高,是一种包容性的工业化。自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建立了一种包容性学习与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祁祥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条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在解决这些矛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中国农村经过四个阶段的小康建设,将于2020年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在此过程中,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创性、全面性的伟大成就。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农村改革、尽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扶贫脱贫攻坚、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在后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要着力应对和解决逆全球化与单边主义、粮食安全风险、农村产业发展慢、农业资源紧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供给不足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弱项等问题和挑战,同时应制定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黎  
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山东省淄博市因地制宜,探索以联村党建引领村庄抱团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强村带动型、村村互助型、村企联建型、城乡融合型等多样化的联建发展模式,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实践效果表明,联村党建是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在新时期,为有效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议分类推进联村党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日前,财政部就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贯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良  
开启金融服务三农新征程2020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冠宇   张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加强科技创新广度、深度及融合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乡村地区新型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才结构和明确产权划分等诸多方面,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通过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金融制度创新、改革产权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与文化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与新优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王双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目标。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了一系列重大计划、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这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德友  李丽  
(一)改革、融合、创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产量的思想,正确处理产量和产能的关系。抓住当前全球粮食出现结构性富裕的时机,适当调减粮食作物尤其是产能过剩玉米的面积,增加国际国内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综合质量和效益。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尚君  崔健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农业保险更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真正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保障范围不断加大,保障效果持续加强。具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承保种类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全部领域,承保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280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已经超过65%。2016至2020年这5年间,累计为全国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额为12.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惠及农户8.02亿户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