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00)
- 2023(4643)
- 2022(3997)
- 2021(3831)
- 2020(3074)
- 2019(6751)
- 2018(6468)
- 2017(12309)
- 2016(6442)
- 2015(6854)
- 2014(6777)
- 2013(6570)
- 2012(6058)
- 2011(5581)
- 2010(5620)
- 2009(4868)
- 2008(4685)
- 2007(4363)
- 2006(3983)
- 2005(3354)
- 学科
- 济(31723)
- 经济(31574)
- 业(15758)
- 管理(14904)
- 方法(12128)
- 农(11696)
- 地方(11454)
- 企(10420)
- 企业(10420)
- 中国(9461)
- 数学(9052)
- 数学方法(8973)
- 农业(8833)
- 业经(7561)
- 地方经济(7483)
- 和(6411)
- 财(6362)
- 收入(5996)
- 学(5702)
- 理论(5540)
- 环境(4691)
- 制(4606)
- 分配(4532)
- 发(4205)
- 融(4120)
- 金融(4118)
- 社会(4104)
- 教育(3682)
- 银(3642)
- 银行(3635)
- 机构
- 大学(88566)
- 学院(88188)
- 济(37683)
- 经济(36941)
- 管理(32814)
- 研究(32271)
- 理学(28467)
- 理学院(28038)
- 管理学(27543)
- 管理学院(27347)
- 中国(23723)
- 科学(19577)
- 京(18183)
- 财(17039)
- 所(15846)
- 中心(14779)
- 研究所(14406)
- 范(14100)
- 师范(14027)
- 江(13462)
- 财经(13416)
- 农(13378)
- 经(12191)
- 经济学(12189)
- 院(11718)
- 业大(11697)
- 师范大学(11497)
- 北京(11152)
- 经济学院(10961)
- 州(10732)
- 基金
- 项目(62757)
- 科学(51118)
- 研究(47782)
- 基金(46463)
- 家(40130)
- 国家(39772)
- 科学基金(34467)
- 社会(34428)
- 社会科(31423)
- 社会科学(31411)
- 基金项目(24620)
- 省(24589)
- 教育(21568)
- 划(20709)
- 自然(19947)
- 自然科(19501)
- 自然科学(19497)
- 编号(19192)
- 自然科学基金(19160)
- 资助(17445)
- 成果(15982)
- 发(14879)
- 重点(14467)
- 国家社会(14399)
- 部(14149)
- 课题(13301)
- 创(12797)
- 教育部(12338)
- 人文(12323)
- 发展(12291)
共检索到134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璆 方正亚 刘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性质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的贫困评估标准也将随之改变。贫困地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文章根据新时期区域贫困特征,构建区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2020年以后仍需国家政策倾斜的区域。
关键词:
小康社会 贫困区域 层次分析法 江西省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到2020年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人口将全面脱贫,但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标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进入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并重的贫困分布的第二阶段,反贫困也将面临如何划定新贫困标准、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完整的城市反贫困体系、将农民工贫困治理纳入我国反贫困体系四大难点。与此对应,反贫困的战略重点应集中在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反贫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反贫困体系的建立、农民工市民化配套设施的完善四个方面,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城乡反贫困 反贫困体系 城乡一体化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今后几年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玲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拉开了区域经济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十六大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 ,如何提高反贫困效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贫困地区只能走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非常规发展道路才能缩小区域差距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区域差距 政府主导 反贫困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国兴 张英伦
2020年,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坚定信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同时,习近平还系统阐述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等理论和实践问题。2020年,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方法论、理论价值,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本文对此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胜脱贫攻坚 新奋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准确研判扶贫形势和任务,正确看待发展差距,是下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作为财政系统十八大代表,我深深认识到,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扶贫开发重任在肩,财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明确新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一、构筑全面小康必须加长发展短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壮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宏伟目标关键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水平,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差距。其次,通过社会结构理论工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因此,亟需加强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构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社会结构 五位一体 社会建设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对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工业化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化,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狭义的工业化,而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是一种高质量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业化,其特点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资源环境友好、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不断提高,是一种包容性的工业化。自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建立了一种包容性学习与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祁祥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条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在解决这些矛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PPP 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承伟 袁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不断完善的实践成果。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基本目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阶段,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辉煌成就的根本遵循,将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晖
实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具有其内在必然性,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应该从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出发,从多个层面探索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而促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秀敏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农村社会突破发展障碍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近10年来取得了快速增长,已经从引入期进入成长初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促进创新和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幸福,助力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受到一些瓶颈问题的制约,需要政府、平台企业及社会各界合力推动发展。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扶贫 互联网+ 全面小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娟 陈秧分 文长存
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业农村。本文在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农村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农业农村领域的重点工作安排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农业农村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