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8)
2023(5083)
2022(4368)
2021(4284)
2020(3602)
2019(8222)
2018(8213)
2017(16087)
2016(8499)
2015(9501)
2014(9489)
2013(9634)
2012(9235)
2011(8611)
2010(8909)
2009(8434)
2008(8217)
2007(7604)
2006(7307)
2005(6419)
作者
(24121)
(20140)
(19656)
(19021)
(12509)
(9469)
(9102)
(7572)
(7502)
(7167)
(6891)
(6531)
(6414)
(6354)
(6137)
(5939)
(5791)
(5766)
(5727)
(5662)
(5128)
(4806)
(4736)
(4628)
(4566)
(4538)
(4469)
(4385)
(4041)
(3998)
学科
(38089)
经济(37934)
(23808)
管理(20442)
(19713)
方法(15813)
中国(15566)
(15290)
企业(15290)
农业(13852)
数学(12597)
数学方法(12521)
业经(11426)
(11104)
(10020)
收入(8239)
(7860)
银行(7852)
(7597)
地方(7469)
(7256)
贸易(7249)
(7106)
(6896)
(6790)
(6391)
金融(6390)
理论(5898)
(5873)
(5772)
机构
大学(127793)
学院(126605)
(55824)
经济(54629)
管理(46299)
研究(44035)
理学(38997)
理学院(38520)
管理学(37970)
管理学院(37708)
中国(35228)
(29544)
(27102)
科学(23710)
财经(22452)
(21875)
(20204)
中心(19739)
(19360)
研究所(19182)
(19144)
(18095)
师范(18007)
经济学(17906)
北京(17770)
财经大学(16432)
经济学院(16227)
业大(15610)
(15482)
(15245)
基金
项目(74209)
研究(59443)
科学(58353)
基金(53701)
(45175)
国家(44695)
社会(40579)
科学基金(37367)
社会科(37136)
社会科学(37121)
基金项目(28081)
(27761)
教育(26972)
编号(25469)
(23496)
成果(22718)
资助(21250)
自然(20217)
自然科(19681)
自然科学(19674)
自然科学基金(19339)
(17651)
课题(17334)
(16775)
国家社会(16434)
重点(16406)
(15797)
教育部(15531)
(15331)
人文(15267)
期刊
(69796)
经济(69796)
研究(43791)
中国(27491)
(21618)
(21551)
学报(17555)
管理(17029)
科学(16780)
教育(15618)
(15438)
金融(15438)
大学(14503)
农业(14371)
学学(13372)
业经(12699)
财经(11777)
经济研究(10939)
问题(10219)
(10159)
技术(9188)
(8446)
理论(7185)
国际(6849)
经济问题(6444)
实践(6410)
(6410)
商业(6392)
农业经济(6271)
(6262)
共检索到20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到2020年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人口将全面脱贫,但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标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进入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并重的贫困分布的第二阶段,反贫困也将面临如何划定新贫困标准、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完整的城市反贫困体系、将农民工贫困治理纳入我国反贫困体系四大难点。与此对应,反贫困的战略重点应集中在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反贫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反贫困体系的建立、农民工市民化配套设施的完善四个方面,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璆  方正亚  刘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性质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的贫困评估标准也将随之改变。贫困地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文章根据新时期区域贫困特征,构建区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2020年以后仍需国家政策倾斜的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玲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拉开了区域经济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十六大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 ,如何提高反贫困效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贫困地区只能走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非常规发展道路才能缩小区域差距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今后几年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国兴  张英伦  
2020年,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坚定信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同时,习近平还系统阐述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等理论和实践问题。2020年,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方法论、理论价值,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本文对此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准确研判扶贫形势和任务,正确看待发展差距,是下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作为财政系统十八大代表,我深深认识到,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扶贫开发重任在肩,财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明确新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一、构筑全面小康必须加长发展短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壮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宏伟目标关键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水平,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差距。其次,通过社会结构理论工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因此,亟需加强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构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晓山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关键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能真正享有其土地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多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才有深厚的底蕴。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保护农民的权益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要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晓山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关键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能真正享有其土地增值收益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地分享城市化的“红利”。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多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才有深厚的底蕴。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利,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保护农民的权益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要促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守昆  
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必须针对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大难点,在区域共同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有重点地进行攻关。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对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工业化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化,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狭义的工业化,而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是一种高质量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业化,其特点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资源环境友好、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不断提高,是一种包容性的工业化。自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建立了一种包容性学习与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祁祥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条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在解决这些矛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承伟  袁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不断完善的实践成果。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基本目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阶段,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辉煌成就的根本遵循,将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岳希明  种聪  
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收入不平等看,市场收入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而政府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再分配政策中社会保障支出分配效应高于个人所得税。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及各分项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离退休金和报销医疗费支出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金对收入分配有正向作用。同时,本文对养老、医疗和教育补贴扩大不同倍数的减贫效应模拟发现,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有效减少农村贫困。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和瞄准性,发挥社会保障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农村保障性扶贫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晖  
实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具有其内在必然性,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应该从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出发,从多个层面探索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而促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