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0)
- 2023(17305)
- 2022(14825)
- 2021(13841)
- 2020(11784)
- 2019(26928)
- 2018(26665)
- 2017(52004)
- 2016(28024)
- 2015(31732)
- 2014(31459)
- 2013(30924)
- 2012(28363)
- 2011(25068)
- 2010(25011)
- 2009(22958)
- 2008(22613)
- 2007(20154)
- 2006(17805)
- 2005(15760)
- 学科
- 济(115931)
- 经济(115697)
- 业(103173)
- 管理(93223)
- 企(90481)
- 企业(90481)
- 方法(53609)
- 数学(43586)
- 数学方法(42957)
- 财(38094)
- 农(38076)
- 业经(34467)
- 中国(30547)
- 农业(26462)
- 务(25245)
- 财务(25151)
- 财务管理(25104)
- 企业财务(23770)
- 制(22916)
- 地方(21869)
- 技术(21628)
- 理论(21429)
- 学(21050)
- 和(20854)
- 贸(19201)
- 贸易(19193)
- 划(18735)
- 易(18631)
- 策(18377)
- 环境(16981)
- 机构
- 学院(397151)
- 大学(393650)
- 管理(163383)
- 济(160569)
- 经济(157210)
- 理学(140936)
- 理学院(139488)
- 管理学(137061)
- 管理学院(136324)
- 研究(124949)
- 中国(96630)
- 京(83300)
- 科学(76524)
- 财(76177)
- 农(63718)
- 所(61479)
- 财经(60307)
- 江(59464)
- 中心(58249)
- 业大(58186)
- 研究所(55423)
- 经(54857)
- 北京(52314)
- 范(50732)
- 师范(50324)
- 农业(49426)
- 经济学(47769)
- 州(47602)
- 院(45446)
- 财经大学(44545)
- 基金
- 项目(268205)
- 科学(212523)
- 研究(199031)
- 基金(195395)
- 家(168184)
- 国家(166652)
- 科学基金(145681)
- 社会(126859)
- 社会科(119613)
- 社会科学(119574)
- 省(105444)
- 基金项目(103619)
- 自然(94250)
- 自然科(92123)
- 自然科学(92101)
- 教育(91444)
- 自然科学基金(90461)
- 划(86929)
- 编号(81985)
- 资助(80310)
- 成果(65602)
- 部(59079)
- 重点(59031)
- 创(57075)
- 发(56526)
- 课题(55308)
- 创新(52702)
- 国家社会(51638)
- 教育部(51203)
- 科研(51119)
- 期刊
- 济(180329)
- 经济(180329)
- 研究(116219)
- 中国(75033)
- 管理(63582)
- 财(62075)
- 农(59440)
- 学报(57709)
- 科学(54921)
- 大学(45565)
- 教育(43294)
- 学学(42832)
- 农业(40999)
- 技术(37246)
- 融(33229)
- 金融(33229)
- 业经(31808)
- 财经(29840)
- 经济研究(27160)
- 经(25627)
- 问题(23762)
- 业(22276)
- 技术经济(21120)
- 图书(19710)
- 现代(18922)
- 理论(18790)
- 科技(18425)
- 统计(18223)
- 版(18195)
- 财会(18157)
共检索到587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戴天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深入厘清民生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清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的民生短板,对有效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戴天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生问题改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难点,深入厘清民生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认清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方面的民生短板,对有效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岳希明 种聪
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收入不平等看,市场收入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而政府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再分配政策中社会保障支出分配效应高于个人所得税。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及各分项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离退休金和报销医疗费支出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金对收入分配有正向作用。同时,本文对养老、医疗和教育补贴扩大不同倍数的减贫效应模拟发现,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有效减少农村贫困。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和瞄准性,发挥社会保障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农村保障性扶贫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宫民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康社会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护市场繁荣、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宣传落实党的十八大文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贯彻十八大精神后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并且针对中小企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就如何实现创新驱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发展 创新驱动 人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壮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宏伟目标关键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水平,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差距。其次,通过社会结构理论工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因此,亟需加强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构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社会结构 五位一体 社会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今后几年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龙正才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经济爬坡过坎的大考之年。湖北省财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聚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努力开创财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贡献更大力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王海云
破产、兼并企业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是企业深化改革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由于企业破产和被兼并 ,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已经终止和解除 ,职工处于待业状态 ,新的劳动关系尚未确立 ;职工心理失衡产生。为此 ,必须从四个层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解决劳动关系的建立健全问题。在此基础上 ,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 破产 兼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命题,落实到教育上,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其当然的意涵。(一)现代化命题:从面向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支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也需要现代化国家为依托。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凝练、丰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本文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由来和监测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把握、地区小康发展水平不平衡及监测指标计算结果的使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统计报表制度,加强数据审核评估、分类进行监测以及监测结果指标如何正确使用等思路,为更好地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 问题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美林
"十二五"时期以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全国多数省市相比,河南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关键词:
河南省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面临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娟 陈秧分 文长存
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业农村。本文在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农村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农业农村领域的重点工作安排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农业农村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润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正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解决好老年人口本身的生活、医疗等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现存主要问题有: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农村低保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城镇救济水平不高;老年贫困人口已构成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老年特困人群生活难以保障;老年社会福利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际需求发生错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需认真解决认识、资金、法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种人口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去为了解决生育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中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集中在降低生育水平上。在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并保持稳定的今天 ,应当提出全面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人口问题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对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工业化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化,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狭义的工业化,而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是一种高质量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业化,其特点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资源环境友好、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不断提高,是一种包容性的工业化。自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建立了一种包容性学习与创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