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4)
2023(15414)
2022(12978)
2021(11881)
2020(9693)
2019(21910)
2018(21466)
2017(40948)
2016(21521)
2015(23779)
2014(23596)
2013(23051)
2012(21605)
2011(19633)
2010(19647)
2009(17836)
2008(17072)
2007(14932)
2006(13329)
2005(12041)
作者
(59929)
(50306)
(49810)
(47499)
(31988)
(23948)
(22719)
(19519)
(19331)
(17629)
(17253)
(16949)
(15984)
(15686)
(15654)
(15327)
(14895)
(14355)
(14351)
(14158)
(12615)
(12131)
(12008)
(11743)
(11449)
(11281)
(10950)
(10550)
(10043)
(9784)
学科
(113040)
经济(112859)
管理(57880)
(54043)
(43448)
企业(43448)
方法(42287)
数学(35533)
数学方法(35105)
中国(30239)
地方(29482)
(26746)
业经(24434)
(20901)
(20625)
农业(18410)
地方经济(17298)
理论(16662)
(16626)
(16392)
环境(16257)
(16006)
贸易(15994)
(15586)
金融(15582)
(15318)
(14898)
(14872)
银行(14857)
(14406)
机构
学院(306883)
大学(306729)
(137442)
经济(134818)
管理(117529)
研究(108771)
理学(100981)
理学院(99755)
管理学(98082)
管理学院(97474)
中国(81708)
(64839)
科学(63535)
(60887)
(52896)
中心(49443)
财经(48271)
研究所(47784)
(45503)
(44112)
(43890)
经济学(43631)
(43036)
师范(42681)
北京(40803)
业大(40483)
(39623)
经济学院(38932)
(36215)
财经大学(35860)
基金
项目(205828)
科学(165211)
研究(153117)
基金(151357)
(130707)
国家(129633)
科学基金(112890)
社会(102510)
社会科(96510)
社会科学(96485)
基金项目(79851)
(79676)
自然(70274)
教育(69856)
自然科(68668)
自然科学(68656)
自然科学基金(67424)
(67036)
编号(60949)
资助(60606)
(49390)
成果(48882)
重点(46883)
(45864)
国家社会(42967)
(42821)
课题(42213)
教育部(40108)
创新(40052)
发展(39966)
期刊
(159612)
经济(159612)
研究(96021)
中国(61871)
(45993)
管理(45411)
学报(42053)
科学(41957)
(40598)
大学(33572)
教育(33323)
学学(31515)
技术(28715)
(28629)
金融(28629)
农业(27966)
经济研究(26316)
财经(24801)
业经(24611)
(21576)
问题(20614)
技术经济(16525)
统计(15484)
(15423)
资源(14901)
世界(14836)
(14289)
商业(14206)
(13942)
现代(13923)
共检索到468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荣臻  
中国在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运用方差分解法研究2000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来源及变化,发现:从区域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最高,同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东部地区贡献了主要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从整体看,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但相对差距在缩小。在新古典主义区域空间均衡理论框架下,当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时,会使得区域间的生产效率趋同,推动经济发展达到绝对均衡。但现实中要素自由流动存在很多阻力,政府可有效疏解这些阻力。建议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应顺应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通过改善落后地区的营商环境和放开发达地区的落户限制,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双向流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马颖经济理论的假定前提是指该理论各推理环节所依赖的假设结构。假设结构往往以假设系统形式(既包括公理性假设,又包括辅助性假定和技术性假定)表现出来。本文拟介述早期新古典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诚然,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林  
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 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吸收FD I的地区分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特征。这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收入分配、综合竞争等方面阐述了FD I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德国的财政平衡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马颖人们公认,在发达国家当中,战后以来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较为平稳而均衡,究其原因,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框架条件和推行以过程政策和秩序政策为主体的稳定政策以及社会政策等具有德国特色的经济政策之外,还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东  
1 经济重心地域迁移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反映经济重心,顾名思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平衡点。它既可以看做是区域内各个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辐射的合力作用的平衡点,也可以看做是区域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重心的空间叠置平衡点。它的位置可以用几何作图及数量指标计算确定。其位置的空间变化,即所谓的地域迁移,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低时,可用人口的分布变化来反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也可以用城市的分布重心反映。为准确计量,常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或工业总产值的总量、人口平均值或单位面积平均值等经济统计指标予以确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灵碧  
我国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石油企业相对地方经济超前发展有其先天优势条件和客观因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长期看,只有从规范油地区域分工、互补功能、互惠共赢的全方位视角认知由石油企业拉动地方经济组合联动的模式切换,驾驭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实现油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2011年,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积极寻找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均衡点,力求实现双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巍  郭晓霏  
"营改增"所引发的收入分享比例调整话题颇受热议。比例调整问题不应当仅研究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格局变化,还应关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目标下,不同地区间采用相同的收入分享比例是否有助于缩小区域间差距问题。本文通过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共享税收入分享比例的调整应当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在满足地方财政支出需要的同时,制定分享比例指导区间,以利于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桂龙  于蕾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差异上,而且也表现在速度差异上。这种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的递减特征和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相一致,实证数据表明FDI并没有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反而起到了相反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燕飞  曾令华  刘亦文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佩芸  邢俊  
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进行述评,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转变,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从建立有效补偿机制、加快外来资本的培植、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角度,给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义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一、发展思潮划分标准发展经济学中的思潮或流派划分,比起正统的宏微观经济学唯其不易。原因不仅在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对于发展实践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还在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宗教习俗方面具有很大差别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发展经济学中很难找到类似货币主义的共同学术渊源,分析工具和政策主张的经济学派别。但是一定程度的划分是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选取什么样的划分标准。近年来比较有意义的是以下三种划分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