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7)
- 2023(6620)
- 2022(4735)
- 2021(4027)
- 2020(3256)
- 2019(7092)
- 2018(7295)
- 2017(13981)
- 2016(7867)
- 2015(8960)
- 2014(8957)
- 2013(8436)
- 2012(7544)
- 2011(6729)
- 2010(6634)
- 2009(6014)
- 2008(5942)
- 2007(5520)
- 2006(5069)
- 2005(4936)
- 学科
- 济(32787)
- 经济(32741)
- 业(19556)
- 管理(19385)
- 企(14392)
- 企业(14392)
- 中国(12553)
- 农(11438)
- 方法(11009)
- 业经(9318)
- 数学(9195)
- 数学方法(9080)
- 学(8179)
- 农业(7975)
- 财(7645)
- 地方(7455)
- 制(6824)
- 发(6459)
- 发展(5606)
- 展(5587)
- 体(5434)
- 银(5427)
- 银行(5397)
- 理论(5368)
- 融(5287)
- 产业(5284)
- 金融(5284)
- 行(5171)
- 贸(4946)
- 贸易(4942)
- 机构
- 大学(110487)
- 学院(109068)
- 研究(43964)
- 济(43738)
- 经济(42816)
- 管理(35817)
- 中国(32377)
- 理学(30090)
- 理学院(29692)
- 管理学(28967)
- 管理学院(28791)
- 科学(28519)
- 京(24917)
- 农(24600)
- 所(23469)
- 研究所(21455)
- 财(20104)
- 农业(19529)
- 中心(18990)
- 业大(18595)
- 江(18276)
- 院(16179)
- 北京(15677)
- 财经(15397)
- 范(15229)
- 师范(14962)
- 省(14377)
- 经济学(14266)
- 经(14096)
- 州(13974)
- 基金
- 项目(73997)
- 科学(57567)
- 基金(53098)
- 研究(51552)
- 家(48823)
- 国家(48426)
- 科学基金(39802)
- 社会(32829)
- 社会科(30983)
- 社会科学(30972)
- 省(28880)
- 基金项目(27081)
- 自然(25805)
- 自然科(25210)
- 自然科学(25198)
- 划(25120)
- 自然科学基金(24760)
- 教育(23569)
- 资助(21333)
- 编号(20212)
- 重点(17748)
- 发(17158)
- 成果(16839)
- 部(15869)
- 课题(15095)
- 创(15015)
- 计划(14527)
- 科研(14370)
- 国家社会(14241)
- 创新(14146)
共检索到17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单东
小康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以后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连续过程。本文认为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为坐标 ,综合富强民主文明价值取向的全方位战略目标系统。在这一目标系统下的现代化战略工程 ,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现代化。全面小康、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华 文艺瑾
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根本原因在于理论创新呼应了实践发展需要。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步任务,发展目标转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的实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应的现代化理论也亟需回应与创新。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在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下一阶段新任务,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新路径,为世界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智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原理 赵向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应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响应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由股东、企业内部转向社会整体的主张,符合中华文明传统的一贯精神,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更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和优势。企业应秉持一种“共生共在”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主动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之中。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传导路径,间接驱动共同富裕;进一步讨论得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东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揭示了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引领效应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传导路径,间接驱动共同富裕;进一步讨论得出,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东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揭示了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引领效应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共同富裕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将共同富裕放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理解。未来15年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将由中国制造、科技进步和中国式小农户经济三轮驱动。当科技进步取得决定性进展时,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乡村,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就正当其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共同富裕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将共同富裕放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理解。未来15年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将由中国制造、科技进步和中国式小农户经济三轮驱动。当科技进步取得决定性进展时,建设强富美的中国乡村,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就正当其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立丰 王静 张艳
本文基于创新导向视角归纳提出具有鲜明的使命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特质的面向共同富裕的创新导向,初步构建“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推动力,在党的领导下,引导更广大群体形成契合自身的创新模式,探索更多样化、具有共同精神内核的,更加注重伦理性、意义性和使命性的创新模式,推进实施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模式,在实践层面以数字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以及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抓手,守正创新地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这一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范式,并对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理论展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光先 钟晓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在逻辑是,依据社会矛盾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人民的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实践进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并缩小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军鹏
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社会、全体人民都富裕、全面富裕、消除了两极分化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四个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建设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面向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针对当前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富裕社会 全面富裕 普遍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哲 苗青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全面、丰富的新内涵。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析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及实践路径,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