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7)
2023(6909)
2022(5758)
2021(5238)
2020(3998)
2019(9133)
2018(9114)
2017(17011)
2016(9283)
2015(10248)
2014(10237)
2013(10081)
2012(9969)
2011(9246)
2010(9522)
2009(8509)
2008(8328)
2007(7522)
2006(6866)
2005(6579)
作者
(27428)
(22714)
(22606)
(21259)
(14580)
(10883)
(10363)
(8868)
(8728)
(8199)
(7841)
(7572)
(7447)
(7240)
(7237)
(6965)
(6729)
(6621)
(6566)
(6508)
(5935)
(5728)
(5527)
(5342)
(5174)
(5146)
(5137)
(5118)
(4698)
(4572)
学科
(43872)
经济(43824)
(20560)
管理(20033)
地方(17398)
中国(16715)
(13766)
企业(13766)
(13373)
业经(11038)
方法(10161)
地方经济(9945)
(9619)
农业(9585)
(9279)
金融(9276)
(8900)
银行(8880)
(8744)
(8389)
数学(8354)
数学方法(8271)
(7670)
(7487)
贸易(7476)
环境(7473)
发展(7215)
(7193)
(7186)
(7139)
机构
学院(129732)
大学(127822)
(54391)
经济(53176)
研究(52677)
管理(43119)
中国(40968)
理学(35158)
理学院(34627)
管理学(34071)
管理学院(33813)
科学(32148)
(29243)
(27829)
(25188)
研究所(24970)
(24415)
中心(23371)
(21778)
(20613)
师范(20397)
北京(19234)
(18935)
农业(18881)
财经(18502)
业大(18051)
(17886)
(17159)
经济学(16764)
(16671)
基金
项目(79751)
科学(61992)
研究(61390)
基金(54537)
(47475)
国家(47000)
科学基金(38972)
社会(37894)
社会科(35823)
社会科学(35818)
(32872)
基金项目(28248)
教育(27709)
(27396)
编号(25627)
(24429)
自然(22893)
自然科(22328)
自然科学(22325)
成果(22100)
自然科学基金(21896)
资助(21578)
发展(19991)
(19637)
课题(19144)
重点(18549)
(16962)
(16886)
(15881)
创新(15823)
期刊
(72194)
经济(72194)
研究(44470)
中国(35242)
(24895)
教育(20665)
学报(20226)
科学(18696)
管理(18304)
(17854)
农业(17120)
(16839)
金融(16839)
大学(15250)
学学(13996)
业经(12985)
技术(11707)
经济研究(11434)
问题(9264)
(9251)
财经(9002)
(7880)
图书(7747)
世界(7615)
(7556)
国际(7142)
(6953)
论坛(6953)
(6643)
商业(6443)
共检索到223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楚廷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地位要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举措要有新思考。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休闲是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也是人"成为人"的重要过程。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由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大大增加。如何了解休闲、获得休闲,马克思给出了间接有力的回答。马克思作为现代休闲研究的早期开拓者和创造人,他的休闲思想隐喻在其"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理论之中。在他看来,休闲强调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它的实现推动着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休闲观的文本分析,试图梳理休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诠释马克思休闲思想关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十六大”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的地位 ,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的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公民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当前只有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立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明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状,从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具体表现,揭露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工人却越来越贫困的根源。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合理、贪污腐败等社会现实矛盾,如何抓住重点、扭转发展困境,必然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异化现象并非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要有私有制的存在,就会有异化现象生长的沃土。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异化问题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异化现象既体现在生产过程,也体现于人际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以及改革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崇正  
马克思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及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不仅仅或主要是从阶级剥削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揭露和论证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和暂时性,以及被新的合理社会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性、合理性,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从而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马克思理论占主导的应该是他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人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主流经济学很少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而是将其抽象化、同质化,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也仅仅关注到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度量人的发展状况只是单一维度。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人的发展四个维度:人的劳动性、需求性、社会性和个性及可持续性,结合已有的关于人类发展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度量人的发展的指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淑英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由"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整体思想可以深入领会习近平完整的新战略思想,具体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如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战略、生态扶贫战略和民生导向战略等,既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思想来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探索具体经济活动乃至改革过程。基于此,2016年5月11日,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大连哲学研究基地和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林烽  韩小荣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历史性地考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工具,智力受到摧残,造成了个人的片面发展。但大工业生产又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造就个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马克思的科学论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其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分工、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仍不过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大工业的普遍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应当遵循的普遍规律;其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终身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