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7)
2023(13376)
2022(11149)
2021(10480)
2020(8455)
2019(19182)
2018(18310)
2017(34919)
2016(18926)
2015(20431)
2014(19812)
2013(19546)
2012(18287)
2011(16663)
2010(16428)
2009(15063)
2008(14703)
2007(12708)
2006(11380)
2005(10222)
作者
(54434)
(45658)
(45369)
(43222)
(28918)
(21872)
(20372)
(17840)
(17573)
(15954)
(15861)
(15060)
(14694)
(14525)
(14487)
(14197)
(13711)
(13472)
(13091)
(13051)
(11424)
(11274)
(10882)
(10419)
(10365)
(10177)
(9942)
(9658)
(9066)
(9062)
学科
(81808)
经济(81729)
管理(50684)
(47741)
(35840)
企业(35840)
方法(33296)
数学(30534)
数学方法(30241)
中国(26380)
(22988)
(19893)
地方(18616)
(18495)
贸易(18487)
(18051)
(16160)
业经(15936)
(15564)
农业(15322)
环境(13296)
(13039)
银行(12999)
(12560)
(12518)
金融(12516)
(12254)
地方经济(10868)
技术(10819)
产业(10729)
机构
大学(268078)
学院(266248)
(121254)
经济(119202)
研究(101581)
管理(99937)
理学(86958)
理学院(85850)
管理学(84472)
管理学院(83984)
中国(77064)
科学(61312)
(57143)
(52931)
(51483)
(48453)
研究所(47304)
中心(44552)
财经(42244)
业大(40486)
经济学(38944)
(38847)
农业(38290)
(38035)
(36961)
北京(36126)
经济学院(35226)
(35076)
师范(34664)
财经大学(31601)
基金
项目(185267)
科学(148201)
基金(139374)
研究(130166)
(124780)
国家(123853)
科学基金(105243)
社会(87759)
社会科(83574)
社会科学(83557)
基金项目(73182)
(68530)
自然(68165)
自然科(66681)
自然科学(66658)
自然科学基金(65525)
(60060)
教育(58277)
资助(56618)
编号(48785)
重点(42501)
(42159)
(41304)
成果(38609)
国家社会(38378)
(38312)
创新(36094)
教育部(35808)
科研(35577)
中国(34985)
期刊
(128092)
经济(128092)
研究(82559)
中国(50728)
学报(45193)
(42863)
科学(42704)
(37472)
管理(35787)
大学(33898)
学学(32307)
农业(29304)
(25772)
金融(25772)
经济研究(23332)
教育(22287)
财经(21113)
业经(19562)
技术(19223)
(18337)
问题(17518)
(16755)
(16228)
国际(15136)
世界(14251)
资源(13354)
技术经济(12770)
统计(12590)
(12391)
科技(12328)
共检索到395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丁俊  王甫园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的连续调整,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也将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未来总人口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对中国区域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面放开二孩可以有效延缓中国总人口的递减趋势、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未来劳动人口不断走低的趋势;(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后,中国的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部人口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总体格局,全面放开二孩将会增加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分布东南集聚、西北相对稀疏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加剧;(3)根据各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人口变化强度,可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人口中速变化区、人口缓慢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戈艳霞  
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家庭类型的分年龄别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测算政策目标群体并根据其再生育意愿和计划完成时间推测新增出生人口,得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将累计多出生近2100万人,总人口峰值将推迟到2030年的14.66亿,略大于不调整政策的情况。同时,"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速度;增加了2035年之后的劳动力供给、减轻了劳动力负担和人口老化程度。但预测结果也显示总人口的减少趋势并没有改变,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以平均每年640多万的规模持续减少,到本世纪末人口减少到10.16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开泳  陈妤凡  丁俊  
研究目的:研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城乡人口和建设用地间的供需变动和影响。研究方法: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中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变化进行预测,建立城乡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测算二孩政策下2016—2030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研究结果:(1)2016—2030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明显大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且在人口快速释放的第一阶段(201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明显,后期趋于平稳,但未来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矛盾将持续加大;(2)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市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需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短期出生人口高峰,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城市就业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职工在事业发展方面可能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作用,育龄女性劳动者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女性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桂芝  崔红艳  严伏林  权少伟  
文章利用201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按层次递进的方式,分析当前我国育龄夫妇类型和生育状况,得出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和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及年龄构成,利用分类型分年龄的生育意愿数据,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以及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等人口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单独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的增加影响有限,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较多的几年,大约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口较少的年份,之后,预计出生人口将会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总人口峰值出现年份略有后推,峰值数量稍有增加;该政策对今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陈金科  
我国人口老年化和少子化趋势日益严重,抑制了住房消费的有效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否能改变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又将如何影响住房消费。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收入代际转移的利他主义理论,分别提出研究假设,推导出家庭住房消费函数,并得到两个理论假说,即老年抚养比影响住房消费的拐点论、少儿抚养比影响住房消费的瓶颈论。其次,本文利用2004-2014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确定我国老年抚养比的拐点为20.53%,目前尚未达到;收入瓶颈为15674.21元,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突破收入瓶颈的时间为2011年。然后,本文分别对"双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周灵灵  
在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状况、特征以及主要问题,并对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涵义。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再到限制生育、最后向鼓励生育转变的四次重大调整。与人口政策调整相对应,中国人口结构在经历了1953-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创造了大量人口红利之后,出现了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现象,人口总抚养比于2011年开始回升,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总抚养比明显高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且,部分年龄段性别比失衡严重,存在较大的"婚姻挤压"风险。这意味着,前期人口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显示,中国人口规模的峰值大约出现在2023年前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持续加重。这种变化会带来多方面挑战,需要政府采取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在促进人口平衡发展的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印红  任青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仿真研究,获知由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走低,我国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无法通过"普遍二孩"政策予以根本解决。通过比较"单独二孩"和"普遍二孩"政策,凸显后者在应对我国人口问题上一定的优越性,建议"普遍二孩"政策应非我国人口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国家应根据政策实施结果积极进行人口政策的再调整,最终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印红  任青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仿真研究,获知由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走低,我国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无法通过"普遍二孩"政策予以根本解决。通过比较"单独二孩"和"普遍二孩"政策,凸显后者在应对我国人口问题上一定的优越性,建议"普遍二孩"政策应非我国人口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国家应根据政策实施结果积极进行人口政策的再调整,最终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苓玲  徐雷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楠  邵凯  王前进  
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