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4)
2023(9537)
2022(7772)
2021(6974)
2020(5557)
2019(12283)
2018(11845)
2017(22230)
2016(12219)
2015(13594)
2014(13474)
2013(13247)
2012(12296)
2011(11208)
2010(11173)
2009(10674)
2008(10388)
2007(9561)
2006(8631)
2005(8117)
作者
(36886)
(30831)
(30671)
(29388)
(19508)
(14793)
(13837)
(11781)
(11750)
(10966)
(10719)
(10495)
(10109)
(9954)
(9935)
(9678)
(9276)
(9107)
(9052)
(8852)
(7740)
(7728)
(7536)
(7107)
(7026)
(6995)
(6852)
(6783)
(6250)
(6125)
学科
(49752)
经济(49668)
管理(38597)
(32136)
(26914)
企业(26914)
方法(16708)
(14750)
数学(14234)
数学方法(14052)
(14050)
中国(13933)
(13772)
地方(13311)
业经(12266)
(11010)
(10167)
环境(9143)
农业(9077)
(8910)
银行(8881)
(8846)
金融(8842)
(8522)
体制(8388)
地方经济(8034)
(7891)
(7804)
财务(7785)
财务管理(7759)
机构
大学(177363)
学院(177209)
(71319)
经济(69674)
研究(65502)
管理(62381)
理学(52981)
理学院(52301)
管理学(51381)
管理学院(51055)
中国(50016)
科学(40598)
(38022)
(35981)
(33901)
(31317)
研究所(30629)
中心(29515)
(28702)
财经(27392)
业大(26367)
(24754)
农业(24625)
(24333)
北京(23765)
(23586)
师范(23256)
经济学(22559)
(22431)
(21331)
基金
项目(120345)
科学(95179)
研究(87563)
基金(87059)
(77358)
国家(76728)
科学基金(64728)
社会(56572)
社会科(53516)
社会科学(53502)
(47660)
基金项目(45103)
自然(40975)
(40818)
教育(40151)
自然科(39960)
自然科学(39945)
自然科学基金(39223)
资助(34817)
编号(34668)
成果(29112)
重点(28544)
(27277)
(27070)
(26508)
课题(25662)
(25516)
创新(24027)
国家社会(23869)
科研(22848)
期刊
(84625)
经济(84625)
研究(54848)
中国(41033)
学报(31175)
(29885)
(28384)
科学(28230)
管理(25307)
大学(23712)
学学(22465)
教育(21394)
农业(19901)
(19029)
金融(19029)
技术(14576)
财经(14172)
经济研究(13338)
业经(13320)
(12238)
问题(10748)
(9543)
(9451)
科技(8757)
(8509)
业大(8239)
现代(7701)
国际(7583)
理论(7583)
技术经济(7469)
共检索到276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最新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追求“人民本位”,在过程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结果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契合。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二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政治领导机制、制度供给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全方位性”和“高品质性”,并通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民主的实践空间、提高民主体制的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云贵  刘晓燕  
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切入点。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直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多样性与矛盾性等难题。当前,绿色治理应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可行路径。而达成绿色价值的重叠共识、构建绿色治理体系、完善绿色治理机制谱系、强化绿色治理质量测评是推动绿色治理真正运转起来,进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着力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正>长期以来,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动力转型,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孙豪等著《从消费增长到消费升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路径研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探索了消费从水平提高到结构升级再到美好生活实现的递进性发展。整体而言,该书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框架系统。该书主要包括消费增长、消费升级与美好生活三篇。消费增长部分有七章,围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开展了系列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淑芳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一民主形态的科学表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秉持人民主权原则,实现了民主主体的全覆盖;通过保障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方面享有全方位的民主权利,实现了民主实现过程的重要转变;强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得益彰,互补、互联、互通、互促,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代英杰  张月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体系的一种高度凝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伟大尝试和探索,是中国民主政治区别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主要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备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能够维护好人民的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是旨在构建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共识的民主;是一种能够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民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衣永红  孙晶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乡村文化振兴根本上是要对乡村文化生活进行建构,因此要努力挖掘乡村生活的故乡文化、民风文化和生态文化意蕴。其着力点一方面是向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中寻找资源,另一方面是基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引领乡村文化生活新风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飞  
文章在论述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发扬光大伟大的建党精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裕国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个宏伟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方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这一全新的科学论断,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凝炼、再发展。以实现人民
关键词: 满足程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一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指出,科学发展经历了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阶段,实际上也到了需要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生活科学阶段,这其中具有一定的动力机制。生活科学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活科学的发展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卫华  
碳中和作为一项长远愿景将对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图。在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美好生活发展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物质生活丰富,而是物质、精神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和极大丰富。这为供给侧和消费侧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开展,将对全球产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消费端来看,以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观念将深入影响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和消费端的碳排放。消费转型为推动碳中和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消费转型和升级为基础,带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存良  袁峰  
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经历了自身的理论演进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属于有限民主,代替这种民主的新型民主应该将民主贯穿全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创立了苏维埃民主,并把党的领导与苏维埃民主建设有机复合。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把民主贯穿政党、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创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复合民主,其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需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有机复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宪良   方玉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民主政治探索的伟大创造,是集制度结构、运行过程、治理效能于一身的复合民主模式。“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不仅为我们深入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提供了宏观视域,而且把要素结构同运行过程和民主功能相连接,为全面理解“以何构成”“何以可能”“何以可行”奠定了框架基础。在结构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为一种动态闭环的互嵌结构,在“价值输入—共识转换—程序输出—系统反馈”的动态更迭中,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结构闭环;在过程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领导机制、环节贯通机制、要素协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互动融合而成的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全场景”的复合特征;在功能方面,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立体维度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功能互补的治理优势,即良法和善治相统一、活力和秩序相统一、参与和回应相统一,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整体超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欧阳春香   刘玉   张金金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由衰而兴的独特法宝之一,百余年来与中国共产党追求独立、探索民主的突破与进程相依相随,功能发挥与否是判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在发生机制上具有共生性,即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依托,生成二者功能上的互进性。一方面,统一战线作用发挥能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能促进统一战线包容性的增长、共识性的增进和时代性的增强。二者相促相融,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