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38)
2023(20284)
2022(17149)
2021(16178)
2020(13637)
2019(31320)
2018(30862)
2017(57434)
2016(31369)
2015(36345)
2014(36250)
2013(35674)
2012(33527)
2011(30259)
2010(30547)
2009(28721)
2008(28866)
2007(25887)
2006(22650)
2005(20580)
作者
(92667)
(77694)
(77485)
(73776)
(49380)
(37275)
(35304)
(30266)
(29651)
(27901)
(26573)
(26443)
(24894)
(24854)
(24432)
(24025)
(23175)
(22860)
(22650)
(22319)
(19533)
(19067)
(18940)
(17838)
(17464)
(17463)
(17318)
(17116)
(15827)
(15604)
学科
(131834)
经济(131609)
管理(92620)
(86850)
(72152)
企业(72152)
方法(60905)
数学(52383)
数学方法(51686)
(37864)
中国(37775)
(37095)
业经(30112)
(29691)
(28176)
(25585)
贸易(25573)
(24888)
农业(24716)
地方(23624)
(22255)
银行(22199)
(22132)
财务(22054)
财务管理(21997)
理论(21822)
(21734)
金融(21725)
(21199)
企业财务(20884)
机构
大学(462427)
学院(457560)
(189366)
经济(185421)
管理(172288)
研究(159634)
理学(147824)
理学院(146115)
管理学(143263)
管理学院(142434)
中国(123341)
(98760)
科学(96348)
(90973)
(81287)
(78206)
中心(74051)
研究所(73475)
财经(71489)
(69783)
业大(67079)
(64936)
北京(62488)
(61199)
农业(61191)
师范(60548)
经济学(58955)
(57437)
(54746)
财经大学(53064)
基金
项目(302327)
科学(238318)
基金(221565)
研究(218804)
(193975)
国家(192387)
科学基金(164289)
社会(140783)
社会科(132815)
社会科学(132778)
基金项目(115887)
(115663)
自然(105888)
自然科(103500)
自然科学(103463)
教育(102508)
自然科学基金(101680)
(98659)
资助(91856)
编号(87472)
成果(73412)
重点(68704)
(68498)
(63441)
(61842)
课题(61579)
教育部(58889)
国家社会(58863)
科研(58209)
创新(57953)
期刊
(209859)
经济(209859)
研究(137437)
中国(96412)
学报(75975)
(72579)
(72167)
科学(68915)
管理(64273)
大学(58177)
学学(54548)
教育(52323)
农业(48782)
(45301)
金融(45301)
技术(39763)
财经(36324)
经济研究(33798)
业经(32306)
(31289)
问题(27407)
(26034)
(24958)
统计(24018)
(23887)
国际(22296)
世界(22099)
图书(21988)
技术经济(21898)
(21283)
共检索到699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泓波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应然层面的发展目标与价值诉求,更是实然层面可感可知、不断完善的制度过程与政治体验。民众关于其制度优势的主观体验,不仅是一种政治心理意义上的结果,也将反作用于民主体系本身,从而构建民主政治的民意基础。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民众对全过程民主各面向的积极体验比例均远高于不充分体验,但存在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性与群体之间的多样性。相较于理性绩效与文化取向的既有解释路径,民主政治的民众体验能够显著促进个体的民主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过程”优势,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的结构性过程之中,也体现在民众民主政治心理各环节的相互促进之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代英杰  张月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体系的一种高度凝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伟大尝试和探索,是中国民主政治区别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主要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备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能够维护好人民的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是旨在构建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共识的民主;是一种能够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民主。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淑芳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一民主形态的科学表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秉持人民主权原则,实现了民主主体的全覆盖;通过保障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方面享有全方位的民主权利,实现了民主实现过程的重要转变;强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得益彰,互补、互联、互通、互促,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宪良   方玉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民主政治探索的伟大创造,是集制度结构、运行过程、治理效能于一身的复合民主模式。“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不仅为我们深入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提供了宏观视域,而且把要素结构同运行过程和民主功能相连接,为全面理解“以何构成”“何以可能”“何以可行”奠定了框架基础。在结构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为一种动态闭环的互嵌结构,在“价值输入—共识转换—程序输出—系统反馈”的动态更迭中,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结构闭环;在过程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领导机制、环节贯通机制、要素协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互动融合而成的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全场景”的复合特征;在功能方面,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立体维度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功能互补的治理优势,即良法和善治相统一、活力和秩序相统一、参与和回应相统一,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整体超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存良  袁峰  
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经历了自身的理论演进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属于有限民主,代替这种民主的新型民主应该将民主贯穿全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创立了苏维埃民主,并把党的领导与苏维埃民主建设有机复合。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把民主贯穿政党、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创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复合民主,其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需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有机复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最新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追求“人民本位”,在过程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结果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契合。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二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政治领导机制、制度供给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全方位性”和“高品质性”,并通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民主的实践空间、提高民主体制的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滨  袁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这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引了方向。在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中,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民主建设俨然成为一种前沿性的途径和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数字化民主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欧阳春香   刘玉   张金金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由衰而兴的独特法宝之一,百余年来与中国共产党追求独立、探索民主的突破与进程相依相随,功能发挥与否是判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在发生机制上具有共生性,即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依托,生成二者功能上的互进性。一方面,统一战线作用发挥能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能促进统一战线包容性的增长、共识性的增进和时代性的增强。二者相促相融,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俊山  
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数据,通过住房对老年人迁移愿望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尽管住房面积小、室内设施较差,但大部分不愿意迁移,居住在子女住房,街道年数越长的老人尤甚。面对部分愿意迁移的老年人,应建造专门的住房类型并精心评估其住房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刚   熊正韬   蒋尧明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如何“稳就业”“保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层面极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职工董事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代表和维护着企业员工的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其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设立职工董事能够促进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职工董事能够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职工董事在发挥促就业效应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视角,揭示了职工董事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拓展了职工董事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解决“稳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宁  何土凤  
厘清城市房价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机制,对破解人才集聚困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国69个样本城市房价中位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人才吸引力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城市房价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城市房价上涨,人才吸引力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中国多数城市正处于发展速度放缓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科学引导人才流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容  杜鹏飞  
研究目的:厘清城乡居民膳食需求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障城乡居民健康营养的膳食需求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膳食营养分析、耕地足迹方法。研究结果:(1)近39年来城乡居民植物性食物比例日趋减少、动物性食物比例上升,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与胆固醇近几年均呈上升趋势,城乡膳食结构与营养差异在缩小;(2)受膳食结构、农业生产力及人口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均膳食耕地足迹较于20世纪80年代均有所减少,但城乡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波动中有所上升,城镇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增加,农村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有所减少;(3)提高水果及奶类食物比例、减少畜肉食物是未来城乡居民膳食优化方向;(4)预计2030年中高能量理想膳食模型的耕地足迹将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城乡居民膳食变迁将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压力,耕地保护对于保障国民健康营养膳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爱  盖骁敏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