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6)
- 2023(10512)
- 2022(8981)
- 2021(7848)
- 2020(6729)
- 2019(15472)
- 2018(15005)
- 2017(28976)
- 2016(16028)
- 2015(18167)
- 2014(18516)
- 2013(18483)
- 2012(17636)
- 2011(16148)
- 2010(16566)
- 2009(15546)
- 2008(15265)
- 2007(14077)
- 2006(12611)
- 2005(11546)
- 学科
- 济(91014)
- 经济(90953)
- 管理(43848)
- 业(41565)
- 方法(35801)
- 数学(32156)
- 数学方法(31909)
- 企(31101)
- 企业(31101)
- 农(20934)
- 地方(20855)
- 中国(19958)
- 财(17805)
- 学(17578)
- 业经(16190)
- 农业(14511)
- 地方经济(13785)
- 贸(13771)
- 贸易(13759)
- 易(13267)
- 制(13152)
- 环境(11692)
- 和(11016)
- 融(10719)
- 金融(10717)
- 银(10716)
- 银行(10666)
- 务(10476)
- 财务(10455)
- 财务管理(10423)
- 机构
- 大学(246188)
- 学院(245227)
- 济(113598)
- 经济(111433)
- 管理(89796)
- 研究(89407)
- 理学(76752)
- 理学院(75846)
- 管理学(74574)
- 管理学院(74116)
- 中国(66449)
- 科学(54144)
- 京(51805)
- 财(49409)
- 所(47055)
- 农(46783)
- 研究所(42623)
- 中心(40103)
- 财经(39259)
- 江(38498)
- 业大(38322)
- 农业(36948)
- 经济学(36791)
- 经(35376)
- 经济学院(33068)
- 北京(32599)
- 范(31239)
- 院(31061)
- 师范(30922)
- 州(29698)
- 基金
- 项目(157187)
- 科学(122578)
- 基金(113821)
- 研究(112056)
- 家(100216)
- 国家(99439)
- 科学基金(83700)
- 社会(72710)
- 社会科(69039)
- 社会科学(69015)
- 省(61516)
- 基金项目(59683)
- 自然(52974)
- 自然科(51729)
- 自然科学(51712)
- 划(51379)
- 教育(51249)
- 自然科学基金(50842)
- 资助(47414)
- 编号(44303)
- 成果(36368)
- 重点(36016)
- 发(35657)
- 部(35106)
- 创(31672)
- 课题(31026)
- 国家社会(30788)
- 科研(30119)
- 创新(29808)
- 教育部(29783)
共检索到37486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被当作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这样一个目标在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流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粗放增长阶段的无法避免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有效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TFP的测算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楚尔鸣 马永军
需求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制度的波及效应,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对1980~2012年的中国TFP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高于投资增长率和其它要素增长率;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高于政府消费增长率;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具有趋同趋向。因此,政府应出台各种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胡敏杰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中韩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军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宪春 张钟文 常子豪 雷泽坤
从行业层面考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路径,有利于明确新时代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方向,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同质可比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核算法测算了行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基于总生产可能性边界法和跨行业直接加总法测算总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研究发现,1985-2015年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升的70%来源于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率为3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振锴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通过运用C-D函数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和C E S生产函数法这三种方法对上海市1978-2010年这31年期间的要素投入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认为C-D函数法更有效。同时基于C-D函数估计结果,对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和不同阶段的比较。文章进一步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运用改进的GLS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R&D活动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变迁因素作用不显著,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于"稳态增长"。
关键词:
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芸 杨冠琼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角度,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真实或可信这一逻辑是否成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缓慢的演化过程,那么,作为技术进步替代性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没有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就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没有非正常情况发生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般而言,是产出测量或投入测量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恰好面临技术革命或根本性制度变迁时期,则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漂移性变化,即从这一时刻起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永久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利用DEA模型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X省经济增长、全要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心弘 裴平
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金融科技推进业态创新,加快数据要素积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数字经济增长。政府采取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和数据要素积累的政策,能够产生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直接政策效应(经济数字化效应)的机制是,金融科技扩散程度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外溢程度直接决定数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外部性大小,即外部性越大,数字经济增长就越迅速。间接政策效应(人口覆盖效应)的机制是,基于金融科技充分挖掘中国大量人口潜在数据要素价值,进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增加数字经济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增加科研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更有利于间接推动经济增长,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宗晓华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技术效率改善并不明显。但是技术效率变动的差异却导致了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发散趋势,而后者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帆 孙琳琳
文章基于我国2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国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外溢中的信息化(ICT)外溢是否促进了我国TFP增长。结论显示,由于进口贸易带来的ICT外溢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同发达国家的进口贸易。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