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2)
2023(12785)
2022(10674)
2021(9837)
2020(8421)
2019(19752)
2018(19225)
2017(36493)
2016(20180)
2015(23215)
2014(22938)
2013(23389)
2012(22242)
2011(20292)
2010(20092)
2009(18327)
2008(18243)
2007(16444)
2006(14293)
2005(12877)
作者
(60308)
(50814)
(50483)
(48377)
(32365)
(24454)
(23178)
(19773)
(19402)
(17970)
(17425)
(17150)
(16145)
(16134)
(16080)
(15923)
(15385)
(14963)
(14699)
(14612)
(12672)
(12562)
(12413)
(11539)
(11419)
(11395)
(11270)
(11059)
(10305)
(10294)
学科
(92700)
经济(92615)
管理(54648)
(52186)
方法(44640)
数学(40692)
数学方法(40399)
(39413)
企业(39413)
中国(25689)
(25567)
(22046)
(19595)
(18882)
贸易(18869)
地方(18598)
(18353)
业经(17174)
农业(17054)
环境(16430)
(16380)
(13750)
银行(13705)
(13670)
(13514)
金融(13509)
(13110)
(12818)
财务(12802)
财务管理(12764)
机构
大学(298647)
学院(293689)
(129861)
经济(127537)
管理(110507)
研究(106629)
理学(95328)
理学院(94175)
管理学(92703)
管理学院(92151)
中国(82638)
科学(65037)
(64157)
(57489)
(55748)
(54483)
中心(49817)
研究所(49792)
财经(46240)
业大(46115)
(44127)
农业(43983)
(42330)
经济学(42052)
北京(40706)
经济学院(38198)
(38027)
(37936)
师范(37613)
财经大学(34476)
基金
项目(198619)
科学(156762)
基金(147704)
研究(141264)
(130519)
国家(129516)
科学基金(109858)
社会(91739)
社会科(87146)
社会科学(87117)
基金项目(77637)
(74302)
自然(71103)
自然科(69497)
自然科学(69473)
自然科学基金(68331)
(64623)
教育(64442)
资助(61186)
编号(54492)
(45693)
重点(45219)
成果(44554)
(43229)
(40672)
国家社会(39515)
教育部(38946)
科研(38754)
创新(38310)
课题(37902)
期刊
(137170)
经济(137170)
研究(86521)
中国(58829)
学报(51262)
(49885)
科学(45887)
(43535)
大学(38346)
管理(37809)
学学(35886)
农业(33750)
(28646)
金融(28646)
教育(26955)
技术(23628)
财经(23318)
经济研究(23231)
(20121)
业经(20118)
(19542)
问题(18996)
(17624)
统计(15351)
技术经济(15276)
世界(15229)
图书(14980)
(14826)
国际(14698)
资源(14075)
共检索到44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鲜军  周新苗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先增后减。本文从实证角度检验了经济增长的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本文从县域视角定量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从整体上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以及剔除极端观测值后仍稳健成立。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减排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显著存在,但是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旨在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书舟  
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手工整理得到2005—2018年264个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数据,运用SBM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地级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重点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银行业竞争加剧显著促进了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银行业竞争加剧情况下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途径,而研发创新因受制于绿色创新专利数量占比较低的缘故,未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加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当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守坤   范文诚   万骞  
本文关注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土地出让数据,研究发现县域挂牌出让工业用地的面积比例越大,辖区内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抑制效应就越大。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的两阶段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该抑制效应在中西部企业、远离省会城市企业以及高资产企业中会被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会通过预算支出缺口效应、企业利润收缩效应和劳动力平均报酬下降效应这三种途径,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还会加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不利于缓解地方经济资源错配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当持续推进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土地出让效果评估机制,从而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冕  王银  
本文在测算我国内地30个省份2001-2012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FDI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FDI规模扩张总体上对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东、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反,却对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东、中部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而西部地区由于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对引资质量和外资投向缺乏有效甄别,且尚未达到促使外资产生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彩霞   刘倩  
本文从微观的企业角度,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参与PPP项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PPP项目能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参与PPP项目能够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减轻融资约束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验证结果既为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积极影响提供了证据,又为如何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锋  陶鹏  
本文基于我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且以“竞次”特征为主,而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同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从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影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洪铎  
本文对G-S模型进行拓展,从理论层面刻画了金融发展通过缓解企业的研发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采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G-S模型的理论预期。同时,本文研究发现:若不考虑金融发展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研发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较之于国有、外资企业等,金融发展在缓解私营企业的研发融资约束进而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上扮演着更为重要和显著的角色;分地区估计表明,金融发展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在东部最为显著,在西部则最弱。这表明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消除基于所有制性质的信贷歧视并协调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应成为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潇  
碳达峰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工业大国为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必经过程。本文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我国28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新疆、西藏和宁夏)在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动态分解指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其中,西部地区生产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在碳达峰约束下,青海省、海南省位于高效率聚类,传统工业大省如广东省、辽宁省等则位于低效率聚类;各省区市动态生产率在不同程度均有所提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细化地方节能减排绩效指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统筹规划碳排放税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翠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讨论了影响TFP的主要因素。这些主要因素不仅包括本国的研究与发展投入,还包括国外的研究与发展投入,并估算了这些因素对TFP增长的作用。结论是,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的TFP对产出增长起了主要作用,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是促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嘉雯  陈华超  徐强  
文章基于总量和分类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能源消费以及对应的碳排放,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198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逐渐产生正向影响,滞后3期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滞后4期才能对碳排放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生产率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碳排放的增加仍然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悦  王泽宇  宁璐  
通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的数据(2016年)分析,从企业社保覆盖率、社保种类数量、人均社保支出角度,测度社保投入因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制造业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下,如何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降低劳动力的过度流动,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启示。OLS回归发现:企业社保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发现: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结构和管理水平是社保投入作用于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同时,在社保征缴转为税务部门征收之后,企业应将社保投入视作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激励措施,通过合理的社保投入组合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用工成本的合理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