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9)
- 2023(15289)
- 2022(12857)
- 2021(11744)
- 2020(9943)
- 2019(22268)
- 2018(21932)
- 2017(42954)
- 2016(23489)
- 2015(25924)
- 2014(25729)
- 2013(25493)
- 2012(23379)
- 2011(21071)
- 2010(21375)
- 2009(20515)
- 2008(20671)
- 2007(18778)
- 2006(17170)
- 2005(15705)
- 学科
- 济(97657)
- 经济(97500)
- 业(96388)
- 管理(87107)
- 企(85609)
- 企业(85609)
- 方法(41454)
- 财(35110)
- 农(33432)
- 数学(32904)
- 数学方法(32582)
- 业经(32157)
- 制(26630)
- 中国(26302)
- 务(23756)
- 财务(23722)
- 财务管理(23685)
- 农业(22936)
- 企业财务(22470)
- 策(20034)
- 技术(19749)
- 贸(19413)
- 贸易(19403)
- 易(18965)
- 体(18517)
- 划(17847)
- 银(17528)
- 银行(17482)
- 行(16724)
- 和(16475)
- 机构
- 学院(345160)
- 大学(340010)
- 济(148189)
- 经济(145287)
- 管理(136472)
- 理学(116677)
- 理学院(115547)
- 管理学(114011)
- 管理学院(113382)
- 研究(112713)
- 中国(90179)
- 财(74715)
- 京(70903)
- 科学(65630)
- 农(62943)
- 财经(57817)
- 所(57192)
- 江(53991)
- 经(52412)
- 中心(51541)
- 业大(51457)
- 研究所(50969)
- 农业(49576)
- 经济学(44929)
- 北京(44520)
- 财经大学(42589)
- 州(41851)
- 经济学院(40630)
- 院(40168)
- 范(39350)
- 基金
- 项目(219164)
- 科学(173852)
- 基金(160754)
- 研究(160114)
- 家(140050)
- 国家(138767)
- 科学基金(119602)
- 社会(104157)
- 社会科(98838)
- 社会科学(98813)
- 省(85832)
- 基金项目(84306)
- 自然(76965)
- 自然科(75220)
- 自然科学(75198)
- 自然科学基金(73968)
- 教育(72955)
- 划(71743)
- 资助(65817)
- 编号(63586)
- 成果(51588)
- 部(49270)
- 重点(49130)
- 创(48440)
- 发(46990)
- 业(46063)
- 制(45431)
- 创新(44534)
- 课题(44264)
- 国家社会(43046)
- 期刊
- 济(170446)
- 经济(170446)
- 研究(104066)
- 中国(68076)
- 财(60898)
- 农(58772)
- 管理(56230)
- 学报(51173)
- 科学(48394)
- 农业(39685)
- 大学(39657)
- 学学(37896)
- 融(37323)
- 金融(37323)
- 教育(31153)
- 业经(30042)
- 技术(29802)
- 财经(29664)
- 经济研究(27122)
- 经(25542)
- 业(22984)
- 问题(22578)
- 技术经济(18943)
- 贸(18927)
- 现代(17106)
- 商业(16911)
- 国际(16215)
- 世界(16046)
- 财会(15886)
- 版(15809)
共检索到527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刘海洋
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新近发展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高生产率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存在于规模较大的市场,本文在后者理论框架下考察中国企业区位选址这一被忽视的问题。运用中国1999~2007年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00多万家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发现: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组,高生产率企业选址于更大规模的城市。而且,这种选址倾向在不同区域和企业所有制上具有差异表现:相比传统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生产率企业选址于大城市的倾向更为明显;相比集体企业,港澳台、外商及私营企业的这种倾向性更为显著,且估计结果显示国有企业选址不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以上发现...
关键词:
区位选址决策 倾向得分匹配 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钞小静 周文慧 刘亚颖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共享、全面互联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属性,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排除小样本估计偏误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加速数字化转型三个作用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规避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分权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
关键词:
环境分权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阳阳
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研发补贴的作用效果更强;(2)研发补贴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补贴是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来实现的;(3)研发补贴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而生产补贴仅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激励作用;(4)研发补贴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强,而生产补贴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方式,进而提升补贴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颖 许月朦
基于2007~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ML指数法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与分解,并用三重差分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GTFP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在营改增背景下服务化制造企业GTFP较其他企业有明显提升;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营改增实施后,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企业通过服务化显著提升了GTFP;从服务化程度来看,过高与过低的服务化均不利于我国制造企业GTFP的提升。最后,提出企业应利用好营改增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依据不同情景适时、适度地实施服务化发展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构建大数据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内在机理表明,企业创新、要素配置与数据赋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数据赋能来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效应表明,大数据发展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薛龙 张雪蟒 欧阳志刚
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结合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企业成长性越好,投资机会越充足,越会加深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传导渠道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通过降低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和提升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水平两种渠道抑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红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正向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资源错配缓解是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异质性检验证实,时期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长期效应、滞后效应,即政策实施后2~6年显著为正,在出台后第3年大幅度上升后保持平稳推进状态;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高技术制造企业、大型高技术制造企业、实施组织政治战略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区位层面,对市场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高亲近及高清白政商关系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嵌入高技术制造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