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1)
2023(13264)
2022(11259)
2021(9971)
2020(8710)
2019(19768)
2018(19147)
2017(37767)
2016(20717)
2015(22966)
2014(22711)
2013(22857)
2012(21667)
2011(19731)
2010(19668)
2009(18296)
2008(18125)
2007(16516)
2006(14295)
2005(12707)
作者
(65735)
(55035)
(55003)
(52037)
(34672)
(26673)
(24901)
(21583)
(20772)
(19463)
(18792)
(18411)
(17591)
(17558)
(17422)
(17276)
(16960)
(16345)
(15971)
(15861)
(14035)
(13663)
(13450)
(12602)
(12388)
(12229)
(12157)
(12075)
(11157)
(11076)
学科
(94250)
经济(94150)
(59373)
管理(58794)
(47486)
企业(47486)
方法(46416)
数学(41634)
数学方法(41309)
(24857)
(23617)
中国(21472)
(20713)
业经(19928)
(17968)
贸易(17966)
地方(17817)
(17439)
农业(16697)
(16324)
(15068)
财务(15053)
财务管理(15013)
企业财务(14340)
技术(14240)
产业(13625)
环境(13136)
(12941)
金融(12939)
(12737)
机构
大学(312740)
学院(310008)
(131695)
经济(129265)
管理(117246)
研究(109661)
理学(102525)
理学院(101328)
管理学(99583)
管理学院(99045)
中国(80128)
科学(70913)
(66052)
(65575)
(58109)
(57110)
业大(54265)
研究所(53418)
农业(52719)
中心(49457)
财经(46749)
(46085)
(42621)
经济学(41795)
北京(41015)
(39071)
经济学院(38242)
(38096)
师范(37481)
(35920)
基金
项目(215369)
科学(168826)
基金(158611)
研究(146008)
(142940)
国家(141831)
科学基金(119609)
社会(94426)
社会科(89826)
社会科学(89797)
基金项目(84088)
(83907)
自然(80728)
自然科(78922)
自然科学(78894)
自然科学基金(77587)
(72030)
教育(66640)
资助(65708)
编号(55385)
重点(49503)
(47941)
(46899)
(44836)
成果(43283)
计划(42856)
科研(42483)
创新(42083)
教育部(40137)
国家社会(39926)
期刊
(135482)
经济(135482)
研究(84227)
学报(60535)
(57357)
中国(55171)
科学(52501)
大学(43841)
(43756)
学学(41926)
管理(40657)
农业(38811)
(25531)
金融(25531)
技术(24284)
财经(23978)
教育(23954)
经济研究(23164)
业经(22056)
(21509)
(20673)
问题(18859)
技术经济(16514)
(16344)
业大(15864)
(15502)
统计(15444)
科技(15101)
商业(14661)
(14194)
共检索到441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符淼  
本文利用能源消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特殊现象.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当第一产业比例下降或第二产业比例上升时,能源消耗增加。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2000年后能源消耗重新抬头并不否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而是缺乏节能意识的负面影响抵消并逆转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嘉雯  陈华超  徐强  
文章基于总量和分类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能源消费以及对应的碳排放,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198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逐渐产生正向影响,滞后3期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滞后4期才能对碳排放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生产率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碳排放的增加仍然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雪梅  
文章从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TFP高的地区与TFP高的地区相邻;TFP低的地区与TFP低的地区相邻;泰尔指数与TFP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条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军涛  范卓玮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和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和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城市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中性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到技术效率、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中介效应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罗迎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学威  
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了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量化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安徽省不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而且技术进步速率也较慢;一产比重的降低和二产比重的提升,带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不同,安徽省带动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论和安徽省经济现状,对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献金  陈晓乐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肖志学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辉芳  
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但由于市场割裂及城乡流通发展差距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的技术效应情况,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发展背景,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为切入点,计算了我国商贸流通业2010年、202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采用超越对数下的随机前沿分析(B-SFA)预测了我国商贸流通业203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本文指出,要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必须持续助力技术进步,推动技术与价值的双循环,进而带动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晋鹏  宋晓洪  
文章基于2003~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粮食全要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金额的增长不仅抑制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还抑制了农户对技术使用效率的提升,仅实现了促进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直补不仅具有推动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还有阻碍生产效率提高的挤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代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支出对于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与动态模型研究表明,在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较大,但是财政支出结构亟待优化,尤其是应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科技事业费用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具备创新溢出效应的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建成具备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体,未来应继续坚持"创新导向型"的财政政策导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泳泽  刘冉  杨晓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应从加大要素投入向结构效率提升转变。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总结出生产要素再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分工专业化效应三个机制。并采用静态和动态的面板模型,以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工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变量,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升级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起反作用。由此,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渐下降。产业结构服务化作为当今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重要的解释意义。从产业结构服务化角度考察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原因时发现,2008~2016年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了27.6%,并且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服务化效率不高、生产要素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存在区域差异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应提升服务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累积与配置效率,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提升服务业效率,完善"去产能"财政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