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5)
- 2023(7712)
- 2022(6338)
- 2021(5670)
- 2020(4662)
- 2019(10315)
- 2018(9812)
- 2017(18059)
- 2016(9948)
- 2015(10706)
- 2014(10152)
- 2013(9864)
- 2012(8795)
- 2011(7865)
- 2010(7576)
- 2009(6893)
- 2008(6837)
- 2007(5858)
- 2006(5056)
- 2005(4233)
- 学科
- 济(39675)
- 经济(39627)
- 管理(30956)
- 业(30903)
- 企(23952)
- 企业(23952)
- 方法(20573)
- 数学(18939)
- 数学方法(18733)
- 财(12079)
- 农(11228)
- 中国(9856)
- 业经(8906)
- 贸(8834)
- 贸易(8834)
- 学(8754)
- 易(8636)
- 务(8455)
- 财务(8450)
- 财务管理(8437)
- 农业(7994)
- 企业财务(7733)
- 技术(6847)
- 环境(6750)
- 制(6353)
- 产业(5641)
- 划(5523)
- 地方(5366)
- 银(5270)
- 银行(5226)
- 机构
- 大学(142650)
- 学院(141165)
- 济(60810)
- 经济(59897)
- 管理(54665)
- 研究(49329)
- 理学(49023)
- 理学院(48492)
- 管理学(47488)
- 管理学院(47262)
- 中国(35870)
- 农(33396)
- 科学(32524)
- 京(29137)
- 业大(27601)
- 农业(26899)
- 财(25827)
- 所(25664)
- 研究所(23940)
- 中心(22205)
- 财经(21751)
- 经(20133)
- 经济学(19539)
- 江(19411)
- 农业大学(18355)
- 经济学院(17970)
- 院(17756)
- 北京(17515)
- 财经大学(16599)
- 经济管理(16304)
- 基金
- 项目(106029)
- 科学(83856)
- 基金(80433)
- 家(74312)
- 国家(73766)
- 研究(68305)
- 科学基金(62612)
- 社会(46392)
- 社会科(44253)
- 社会科学(44243)
- 自然(43280)
- 基金项目(42449)
- 自然科(42388)
- 自然科学(42375)
- 自然科学基金(41681)
- 省(40232)
- 划(35206)
- 资助(32646)
- 教育(30990)
- 重点(24340)
- 编号(23992)
- 部(23325)
- 创(22427)
- 计划(22031)
- 发(21876)
- 科研(21537)
- 创新(21103)
- 国家社会(20846)
- 业(20380)
- 教育部(19532)
共检索到192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林 汤秀梅 刘小玄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函数实证研究,本文关注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成本函数估计的影响。为此,本文首次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一个包含全要素生产率的完整的成本函数模型,并以我国大型重化工企业2003—2007年的样本进行回归,同时使用传统模型与SFA模型回归,以进行方法论的比较。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对成本函数估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良前的传统模型可能出现"遗漏变量"问题,使似不相关回归产生内生性问题。三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显著的;但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检验结果却不稳健,不同方法的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对规模经济的测度应该尽量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并使用多种检验方法,以保证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朱沛华
研究目标:探索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对成本函数模型估计的影响。研究方法:简要归纳出各类成本函数族和基于半参数法的生产函数改良思路,将以往用于生产函数估计的Olley-Pakes(OP法)运用到成本函数估计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半参数估计的成本函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的回归结果对比发现,OP法用于估计成本函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步性问题以及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并能测算与分解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创新:通过改良成本函数估计方法以控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和同步性问题。研究价值:对该方法论的探讨有助于成本函数在经济统计、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政策效应评估等领域的推广与改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朱沛华
研究目标:探索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对成本函数模型估计的影响。研究方法:简要归纳出各类成本函数族和基于半参数法的生产函数改良思路,将以往用于生产函数估计的Olley-Pakes(OP法)运用到成本函数估计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半参数估计的成本函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的回归结果对比发现,OP法用于估计成本函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步性问题以及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并能测算与分解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创新:通过改良成本函数估计方法以控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和同步性问题。研究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 支大林 李宏瑾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产函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章上峰 许冰
由于缺乏资本价格等国民核算资料,收入份额法在我国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的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反映的只是整个研究时期的一个平均水平,适用于估计整个研究时期的平均贡献率,但用于估计逐期贡献率很可能是有偏的甚至是有误的。本文给出了一个改进生产率增长测算的新思路,系统地提出利用非参数模型、变系数模型、可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替代收入份额法,估计不同时期资本和劳动力的时变产出弹性。实证结果表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具有更好的统计性质。
关键词:
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产出弹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义青 耿艳楼 姚连宵
科学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引导企业健康成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主动性决策理论,运用势分析方法,将势效系数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导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及分析框架,即全要素生产率等于单要素生产率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在此框架下,对河北省2018—2022年连续在册的5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概况还是基于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而资本产出率增速较低是限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编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建立京津冀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依法规范资本行为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本文叙述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进行分离,其中包括一项技术效率的变化率;第二部分将结合数学推导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陈丹丹
通过对比不同核算方法下TFP增长率,研究R&D核算方法的调整对TFP增长率估计值的影响。研究表明:(1)相较SNA2008,之前的核算方法倾向于高估TFP增长率,从而低估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 R&D资本增长速度越快,不同核算方法下TFP之间的缺口越大,并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关键词:
R&D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恒 柳荻 李世刚
论文结合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的理论发展,以中国竞争性行业为例,系统比较不同方法的估计结果。结构估计方法试图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充分利用企业行为和决策结构方面的信息,因而成为企业TFP估计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然而Olley and Pakes(1996)、Levinsohn and Petrin(2003)、Ackerberg et al.(2006)等前期的结构估计方法面临着"共线性"问题的困扰,影响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了传统指数方法的结构估计结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波
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实践和经济管理中所采用的生产率指标都是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当然,这些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在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反映单要素的生产效率,如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着劳动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现实中,我们并不能保持一个要素不变,因此,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前提很不可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或叫综合要素生产率)来反映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则更为科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波
指数方法是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之一。关于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已经作过介绍。本文的目的是推出部门水平上和国民经济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方法。为了便于阅读和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先对厂商水平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作一概括。然后再讨论部门和国民经济水平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宇明 齐中英
本文应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53~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估计了样本区间内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与传统的索洛残差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时变参数方法得到的TFP增长率计算结果由于不包含方程误差,比索洛残差方法的结果精确;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和GDP的增长趋势相同,只是有所滞后,滞后期一般为一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