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9)
- 2023(6983)
- 2022(5997)
- 2021(5728)
- 2020(4810)
- 2019(11209)
- 2018(11218)
- 2017(21798)
- 2016(11928)
- 2015(13627)
- 2014(13484)
- 2013(12949)
- 2012(11676)
- 2011(10629)
- 2010(10957)
- 2009(9971)
- 2008(9913)
- 2007(8942)
- 2006(7817)
- 2005(6905)
- 学科
- 济(53155)
- 经济(53105)
- 管理(34774)
- 业(33415)
- 方法(30244)
- 数学(27709)
- 数学方法(27117)
- 企(26926)
- 企业(26926)
- 农(13420)
- 中国(11574)
- 财(10618)
- 业经(10342)
- 学(9989)
- 贸(9634)
- 贸易(9628)
- 易(9373)
- 理论(9232)
- 农业(8739)
- 制(8012)
- 技术(7380)
- 地方(7338)
- 环境(7165)
- 划(7082)
- 银(6656)
- 务(6630)
- 银行(6630)
- 财务(6595)
- 财务管理(6578)
- 融(6336)
- 机构
- 学院(173610)
- 大学(173600)
- 济(71322)
- 经济(69936)
- 管理(68950)
- 理学(60721)
- 理学院(60094)
- 管理学(58595)
- 管理学院(58311)
- 研究(54386)
- 中国(41162)
- 京(36024)
- 科学(35092)
- 农(31115)
- 财(30596)
- 业大(28272)
- 所(27623)
- 中心(25496)
- 研究所(25356)
- 财经(25262)
- 江(25166)
- 农业(24726)
- 经(23070)
- 经济学(22255)
- 北京(22081)
- 范(21498)
- 师范(21230)
- 经济学院(20219)
- 州(19835)
- 院(19200)
- 基金
- 项目(119718)
- 科学(94989)
- 基金(88803)
- 研究(82507)
- 家(78575)
- 国家(77993)
- 科学基金(67689)
- 社会(53499)
- 社会科(51034)
- 社会科学(51020)
- 省(46841)
- 基金项目(46184)
- 自然(45665)
- 自然科(44780)
- 自然科学(44772)
- 自然科学基金(44011)
- 教育(39809)
- 划(39391)
- 资助(38471)
- 编号(32399)
- 重点(26902)
- 部(26496)
- 成果(24827)
- 创(24730)
- 发(24324)
- 科研(23176)
- 创新(23148)
- 教育部(22816)
- 国家社会(22729)
- 计划(22352)
共检索到244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元硕 黄昊 张琼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元硕 黄昊 张琼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值中的加成定价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经验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偏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剑宏 刘清泉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分析生猪产业政策的影响,以2004—2007年与2007—2011年为两个子时期对我国生猪主产省份不同养殖规模结构的规模报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整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散户尤其小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下降,中规模户尤其大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结合规模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变化比较分析表明,稳定要素价格、促进技术进步和完善生猪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生猪生产绩效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笔者研究了我国地区要素集聚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各省就业密度和就业集中度指数发现,在我国的确存在地区劳动力集聚的情况。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劳均资本存量的绝对差距指数和相对差距指数以及运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的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存量在省际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根据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的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弹性效应差异很大,并且中、西部地区的规模弹性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于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出现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念
本文基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在可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2003-2011年我国服务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服务业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替代弹性、规模报酬和生产率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服务业 替代弹性 规模报酬 生产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向阳 徐翔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01年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与规模报酬状况,并计算了决定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两种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与边际生产率,最后分析了这一估计结果对今后发展中国服务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服务业 生产率 规模报酬 替代弹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根据管理要素报酬递增规律的基本假定,从理论上分析了短期生产中企业生产率的改进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宏观生产函数,并利用我国1986~2006年的工业总产出数据,对生产函数进行了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超过了资本和劳动要素,从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释。由此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管理要素的作用,通过管理要素投入对微观企业效率的促进,最终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管理要素 报酬递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抗 战炤磊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的衰退。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研发经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制约作用,而平均收入规模、区位熵、有效专利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特色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扶持中小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并举,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和谐共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具有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点。(2)从单因素考虑,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3)从协同效应来看,城市规模能够提升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但是制造业集聚阻碍了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互相匹配;以制造业集聚效应为标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存在较大范围的提升空间。(4)从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内在路径差异来看,制造业集聚、城市规模对不同路径具有作用相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城市规模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