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0)
2023(9639)
2022(8053)
2021(7610)
2020(6291)
2019(14656)
2018(13976)
2017(26918)
2016(14380)
2015(16030)
2014(15758)
2013(15872)
2012(14754)
2011(13597)
2010(13283)
2009(12095)
2008(12089)
2007(10501)
2006(9135)
2005(8552)
作者
(42461)
(35730)
(35203)
(33702)
(22600)
(17149)
(15996)
(13700)
(13509)
(12528)
(12370)
(11955)
(11465)
(11428)
(11373)
(11088)
(10455)
(10314)
(10157)
(10087)
(8749)
(8626)
(8516)
(8041)
(8031)
(7962)
(7917)
(7369)
(7209)
(7112)
学科
(66225)
经济(66173)
(37877)
管理(37593)
方法(33176)
数学(30673)
数学方法(30462)
(29085)
企业(29085)
中国(19737)
(18268)
贸易(18258)
(17946)
(16664)
(16290)
(12651)
(12572)
(12290)
(11827)
金融(11827)
(11707)
银行(11681)
业经(11483)
(11252)
农业(10411)
(9408)
财务(9397)
财务管理(9373)
企业财务(9054)
(9030)
机构
大学(215174)
学院(210340)
(102589)
经济(101084)
研究(79831)
管理(79163)
理学(68208)
理学院(67437)
管理学(66487)
管理学院(66097)
中国(63891)
(45931)
(45673)
科学(45513)
(40711)
(38564)
财经(37282)
研究所(37086)
中心(35107)
经济学(34960)
(34398)
经济学院(31698)
业大(31286)
农业(30640)
北京(29102)
(29046)
财经大学(28321)
(28044)
科学院(24573)
(24543)
基金
项目(142408)
科学(113914)
基金(110133)
研究(99183)
(98554)
国家(97877)
科学基金(83092)
社会(68201)
社会科(65156)
社会科学(65139)
基金项目(56671)
自然(53452)
自然科(52289)
自然科学(52275)
自然科学基金(51454)
(49853)
资助(46524)
教育(44741)
(43954)
编号(35247)
(34177)
重点(32390)
国家社会(31197)
(29914)
教育部(29517)
中国(29502)
(29385)
成果(28183)
创新(27782)
科研(27738)
期刊
(103286)
经济(103286)
研究(66536)
中国(40706)
学报(36232)
(35024)
科学(33626)
(33480)
管理(29327)
大学(27519)
学学(26235)
(24434)
金融(24434)
农业(22999)
财经(20181)
经济研究(19254)
(17498)
(16270)
技术(15220)
教育(14921)
问题(14540)
国际(14342)
(14008)
业经(13331)
世界(13163)
统计(11354)
技术经济(11284)
(9779)
(9698)
理论(9504)
共检索到318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蒋涛  
通过在货币经济模型中应用商业周期报告(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 BCA)方法,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波动的动态关联性。中国经济中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波动被分解为效率、劳动、投资、政府消费、资产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六种楔子的波动。对这些楔子的模拟实验表明,效率楔子和资产市场楔子对于产生中国通胀-产出动态关联性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意味着:应该更加注重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和资产市场扭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货币经济波动;在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上,应该更加注重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来影响产出,同时预防因资产市场扭曲产生的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向阳  王勇华  
基于2013-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传媒产业劳动力要素存在较大的负向扭曲,资本要素存在负向扭曲和正向扭曲两极分化现象,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稳定现象。用一般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发现中国传媒要素市场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且劳动要素扭曲度效应大于资本要素扭曲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传媒产业全要素增长的一部分贡献率来自于要素市场扭曲,这在长期内会抑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因此,降低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消除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提升传媒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芃  武英涛  
能源产业的市场扭曲已成为制约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相关研究多将能源作为一种要素对其扭曲情况进行了分析,忽略了其作为一重要产业自身发展的特征。为此,本文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维度对我国能源产业面临的市场扭曲进行了系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层面两维度的市场相对扭曲均显著存在,而造成扭曲的原因主要是要素配置扭曲而非要素价格扭曲;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企业层面市场扭曲的变化对行业层面市场扭曲的测度存在显著影响;通过模拟发现,对以上扭曲逐一纠正后可实现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3.51%,其中纠正企业间要素市场相对扭曲对其增长贡献最大。因此,为实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磊  朱帆  
企业进入退出选择机制和资源再配置机制是提升生产率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企业进入退出与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以生产率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对企业退出的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低效率企业退出概率越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企业更替的竞争效应与学习效应对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影响。此外,通过对省级层面总量生产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解,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资源再配置机制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要素市场扭曲降低1%,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0.53%,企业进入退出净效应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提高1.43%。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要素市场改革与总量生产率演化之间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从广义视角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通过影响在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若资本市场扭曲得到改善,样本期间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57.79%,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31.46%,间接效应提高26.32%;若劳动力市场扭曲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33.12%,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11.42%,间接效应提高21.69%。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劳动力收入份额、国有企业以及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模型和结论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建忠  彭甲超  程胜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干预、产业结构扭曲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实证考察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各省份产业结构扭曲程度平均值达到10. 60%;政府干预通过促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动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扭曲通过阻碍技术进步的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方式实现的,产业结构扭曲不论是偏向工业还是偏向服务业均不改变影响机制;产业结构扭曲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平均水平达到了0. 53%,且这一损失呈现U型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江洋  袁晓玲  
本文在Hsieh and 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生产函数忽视能源要素的不足,对其拓展补充,首次探讨了能源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率(TFP)的关系,分析了能源扭曲的影响因素,并以2004-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保持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能源扭曲越高,企业TFP越低;(2)企业规模、出口对能源扭曲有负向降低作用,能源强度政策对能源扭曲有增加作用,国有化程度的提高对能源扭曲有降低作用。本文的政策内涵是:通过降低能源扭曲能显著提高TFP;降低能源扭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出口、扩大规模、深化所有制改革并严格执行环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莹  王二龙  
本文从社会网络和产业演化的角度,系统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抑制机理,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我国2004—2010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性检验。研究发现,转轨时期我国正规要素市场的扭曲导致生产性服务企业畸形依赖社会网络特别是政府关系网来获取生产要素,由此导致的经营目标短期化直接抑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素市场扭曲还通过制约制造业的演化进程间接抑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想切实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必须系统性地纠正要素市场扭曲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双重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