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9)
- 2023(3871)
- 2022(3483)
- 2021(3044)
- 2020(2498)
- 2019(5840)
- 2018(5692)
- 2017(10886)
- 2016(6056)
- 2015(6521)
- 2014(6228)
- 2013(6239)
- 2012(5733)
- 2011(5303)
- 2010(5169)
- 2009(4553)
- 2008(4259)
- 2007(3755)
- 2006(3297)
- 2005(2840)
- 学科
- 济(29398)
- 经济(29379)
- 业(16853)
- 管理(16039)
- 方法(15279)
- 数学(14542)
- 数学方法(14405)
- 企(11150)
- 企业(11150)
- 农(9077)
- 地方(7526)
- 农业(6492)
- 财(5882)
- 中国(5851)
- 业经(5430)
- 环境(5345)
- 技术(4879)
- 学(4779)
- 贸(4358)
- 贸易(4357)
- 地方经济(4218)
- 易(4182)
- 划(3558)
- 发(3447)
- 制(3386)
- 务(3329)
- 财务(3327)
- 财务管理(3325)
- 出(3284)
- 企业财务(3193)
- 机构
- 大学(87099)
- 学院(86869)
- 济(40489)
- 经济(39921)
- 管理(34181)
- 研究(31123)
- 理学(30554)
- 理学院(30188)
- 管理学(29657)
- 管理学院(29506)
- 中国(22105)
- 科学(19806)
- 农(19470)
- 京(18030)
- 业大(16379)
- 所(15970)
- 农业(15582)
- 财(15088)
- 研究所(14946)
- 中心(14190)
- 经济学(13121)
- 财经(12837)
- 经济学院(12054)
- 江(11976)
- 经(11775)
- 范(11055)
- 经济管理(10946)
- 师范(10899)
- 北京(10826)
- 院(10802)
- 基金
- 项目(65833)
- 科学(52561)
- 基金(49565)
- 研究(45147)
- 家(44649)
- 国家(44348)
- 科学基金(37750)
- 社会(30877)
- 社会科(29480)
- 社会科学(29470)
- 基金项目(26737)
- 省(25372)
- 自然(24702)
- 自然科(24176)
- 自然科学(24171)
- 自然科学基金(23762)
- 划(21760)
- 教育(20474)
- 资助(19927)
- 编号(16591)
- 重点(15168)
- 发(15129)
- 部(14978)
- 创(13971)
- 国家社会(13716)
- 创新(13212)
- 科研(12732)
- 计划(12709)
- 教育部(12684)
- 人文(12343)
共检索到117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广生 黄祎 田海峰 王凤萍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投入替代。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密切关系;(2)尽管地区间"能源效率缺口"绝对量在逐年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追赶与收敛趋势。能源效率的地区结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3)在能源效率变化的三个分解项中,投入替代变化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首要因素。以上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及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斌磊 肖雅韵 徐君 袁菱苒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替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斌磊 肖雅韵 徐君 袁菱苒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替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喻冬梅
本文采用增长会计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劳均产出差异的来源进行了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我国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制度、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全要素生产率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力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加速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地区差异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鲁云 王力
以1999—2017年中国12个棉花主产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作物替代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了棉花生产者进行作物替代,有效缓解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作物替代的遮掩效应仅在内地棉区存在。西北内陆棉花种植者采取作物替代策略时,面临一些约束条件。进一步检验发现,棉花目标价格政策降低了新疆棉花生产者进行作物替代的动机,使得低效率的棉农能够在市场中生存,阻断了通过作物替代提升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新
采用转换份额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省际要素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利用要素边际产出探讨了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要素配置效率对生产率的贡献较小,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配置效率的贡献要高于资本配置效率,其原因是劳动与资本配置机制存在差异;我国地区间的要素边际产出差异依然巨大,要素配置效率较低。因此,改善要素配置机制,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要素配置 生产率 随机前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尹硕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导节能型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鼓励外资转移、扩散更多包含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尹硕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导节能型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鼓励外资转移、扩散更多包含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罗迎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能源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胡敏杰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经济学中的替代关系根源于微观经济生产理论,能源作为投入要素能否被其他要素替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替代,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然而基于不同的样本和方法,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及其大小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能源与非能源替代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总结主流的弹性计算方法,梳理了国际相关经验研究,并剖析差异性结论的原因,以推进我国同类领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能源 替代弹性 生产函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蒋晶晶 冯邦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其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显现。通过对1985年~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对要素投入增长与全要素增长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有效劳动作用不明显的结论,指出今后经济发展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俊
经济增长的直接来源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方面。需求不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必然会通过制约这两方面的增长而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方面,需求不足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的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而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投入影响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但在总体上会抑制这四种要素综合投入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会制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综合两方面看,需求不足会明显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经济理论和经验数据分析需求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振兴 常向阳
为了探析劳动力价格上升背景下非三大主粮粮食作物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情况,文章采用1991—2018年中国大豆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投入的相关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运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份额方程,并测算要素需求弹性和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劳动力和化肥需求缺乏弹性,机械需求富有弹性但有减弱趋势;机械、化肥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两两替代关系,其中机械与劳动替代关系最强,化肥与劳动替代关系最弱;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关系有下降趋势,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关系有上升趋势。因此,建议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我国大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1)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进一步促进大豆生产机械技术推广,降低生产成本;2)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统筹作物轮作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攻关,加大大豆生产机械技术研发和推广;3)兼顾化肥利用效率和生态收益,优化肥料施用种类,采用生物和物理方式来代替部分化学肥料,借助机械和"外包"服务优化施肥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