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3)
2023(3963)
2022(3332)
2021(3164)
2020(2840)
2019(6434)
2018(6347)
2017(12441)
2016(6801)
2015(7665)
2014(7564)
2013(7497)
2012(7145)
2011(6423)
2010(6681)
2009(6295)
2008(6723)
2007(6131)
2006(5573)
2005(5228)
作者
(20937)
(17371)
(17305)
(16472)
(11311)
(8262)
(7899)
(6935)
(6559)
(6453)
(6301)
(6084)
(5784)
(5612)
(5602)
(5554)
(5178)
(5169)
(5156)
(4814)
(4640)
(4301)
(4256)
(4139)
(4101)
(4063)
(4028)
(3726)
(3555)
(3456)
学科
(21013)
经济(20973)
(19216)
银行(19070)
(18715)
(17759)
管理(16678)
(15453)
(14330)
企业(14330)
(11795)
金融(11792)
方法(11267)
(10831)
保险(10740)
业务(10378)
(10161)
制度(10157)
数学(9880)
数学方法(9752)
银行制(8770)
中国(8551)
(7704)
(6069)
体制(5539)
(5524)
(5336)
财务(5333)
财务管理(5307)
企业财务(5101)
机构
大学(96733)
学院(93556)
中国(37137)
(35896)
经济(34957)
管理(34138)
研究(32828)
理学(27646)
理学院(27288)
管理学(26690)
管理学院(26517)
(23174)
(21454)
(21057)
银行(20449)
科学(20312)
(20016)
(18965)
财经(17638)
(17582)
中心(16905)
农业(16149)
(16100)
(16097)
研究所(15984)
(14870)
金融(14677)
业大(14129)
财经大学(13624)
北京(13480)
基金
项目(58826)
科学(45513)
基金(44263)
(39510)
国家(39219)
研究(39192)
科学基金(32927)
社会(24684)
社会科(23270)
社会科学(23259)
基金项目(23104)
自然(22992)
自然科(22494)
自然科学(22486)
自然科学基金(22116)
(21296)
资助(19366)
(19122)
教育(17868)
编号(14561)
重点(13590)
(13485)
成果(12758)
科研(11996)
计划(11685)
(11621)
教育部(11387)
创新(11035)
(10996)
大学(10937)
期刊
(37701)
经济(37701)
研究(34479)
(32464)
金融(32464)
中国(19963)
学报(18049)
(18003)
(17721)
科学(15649)
大学(13325)
学学(12919)
管理(11855)
农业(9811)
财经(9217)
(7539)
理论(6447)
实践(5979)
(5979)
教育(5579)
技术(5536)
经济研究(5493)
(5278)
(5223)
国际(4933)
农村(4849)
(4849)
业大(4675)
财会(4629)
问题(4488)
共检索到15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韩竹  
全能银行是世界范围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一般的金融企业,全能银行有着独特的风险特性,如风险传染、双重资本利用的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在监管方式上要更多地依赖功能性监管,在内容上更加注意对道德风险的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龚明华  张晓朴  文竹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推出了多项强化监管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评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影子银行的概念与内在风险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第一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华  
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人员及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可是 ,双方的目的是很不同的。银行监管部门担心的是银行业的安全问题 ,而银行管理人员担心的是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问题。本文讨论银行应该如何通过风险衡量 ,权益分配及内部资金调拨来为股东创造价值 ,同时又满足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德  
网络银行的发展使监管复杂化,监管当局要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分两个层次:企业级监管和行业级监管;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鹏程  
潜在的利益冲突将对全能银行及其客户造成危害。发达国家纷纷创设各种措施对之加以防范和控制。“中国墙”和“防火墙”是解决全能银行潜在利益冲突的两种有效的法律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星  
本文在Merton(1974)假设资产价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银行的监管机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面对高低两种不同类型风险的资产组合进行选择时,银行的监管强度对银行风险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关系。在VaR监管约束下,银行监管当局的审查强度和强加的银行关闭阈值使银行承担风险的激励弱化,通过引入恐慌因子,使银行资本要求变得更为风险敏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大庆  
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深层次原因是道德缺失。倘若我们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监管模式选择失败、监管系统无效、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性监控配合失效,皆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全球著名的三大全能银行——美国花旗集团、英国汇丰集团及德国的德意志银行都是在三个监管层次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共同促使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一、外部监管模式选择的失败金融监管体系应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文彬  
中国金融业目前正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而混业经营栽体的最高形式——全能银行,可带来明显的范围经济。同时全能银行是范围经济的最佳表现形式,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不仅表现在产品的综合化和全面化经营上,而且监管模式选择也同样带来显著的范围经济。本文对中国发展全能银行监管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并论证一体化监管模式在带来监管的范围经济的同时,又是中国发展混业经营载体——全能银行的最佳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庞岩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处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压抑,并为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化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对宏观金融体系具有积极价值,但其也存在譬如监管套利、系统性风险与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等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影子银行发展变迁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俊  官文元  
通过梳理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相关指引的历史演进,介绍目前国际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解读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指引,并评述该监管指引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及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房巧玲  崔宏  高思凡  
监管风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银行监管模式需要适应监管风险的演变。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日益重视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银行不当行为风险,并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但现行监管模式偏重于关注"物化"的指标和制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导致对人及其行为的风险重视不足。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透过银行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一步考察行为的动机、过程、后果,探寻对监管风险的有效应对,可以对现行银行监管模式进行补充、拓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民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种风险之中 ,银行业的风险最引人注目 ,它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评价金融系统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本身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完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对现存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 WTO入关条约签定后 ,构建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也更加迫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