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7)
2023(2901)
2022(2231)
2021(2378)
2020(1755)
2019(4180)
2018(4192)
2017(5840)
2016(4609)
2015(5405)
2014(5614)
2013(4551)
2012(4363)
2011(4032)
2010(4398)
2009(3558)
2008(3413)
2007(3196)
2006(2894)
2005(2861)
作者
(9781)
(7946)
(7908)
(7865)
(5168)
(3946)
(3867)
(3324)
(3131)
(3112)
(2832)
(2718)
(2712)
(2616)
(2576)
(2573)
(2507)
(2432)
(2387)
(2353)
(2323)
(2110)
(2074)
(1923)
(1917)
(1885)
(1863)
(1741)
(1719)
(1662)
学科
教育(19177)
中国(9132)
教学(7399)
理论(6837)
(6295)
经济(6292)
管理(5239)
(4733)
学法(3735)
教学法(3735)
思想(3716)
政治(3527)
思想政治(3390)
政治教育(3390)
治教(3390)
德育(3361)
(3320)
(3309)
研究(3264)
学理(3256)
学理论(3256)
改革(3213)
发展(3201)
高等(3117)
(3079)
教育改革(2780)
(2771)
计算(2700)
算机(2644)
计算机(2644)
机构
大学(54728)
学院(50713)
教育(27209)
研究(22179)
(19677)
师范(19589)
师范大学(16443)
(13782)
职业(12768)
科学(12374)
技术(11632)
(10893)
(10596)
教育学(10556)
经济(10013)
管理(9948)
研究所(9928)
北京(9868)
(9514)
中国(9051)
职业技术(8827)
中心(8526)
理学(8229)
(8005)
理学院(7979)
技术学院(7808)
教育学院(7776)
管理学(7552)
管理学院(7422)
(7288)
基金
研究(30155)
项目(29213)
教育(24311)
科学(23994)
基金(16158)
成果(15895)
编号(15763)
课题(15189)
社会(14809)
社会科(13618)
社会科学(13615)
(13577)
(13495)
(13221)
(13101)
国家(12920)
规划(10412)
科学基金(10104)
(9499)
项目编号(9068)
(8855)
研究成果(8841)
年度(8652)
重点(8641)
(8423)
教育部(8031)
(7931)
(7893)
阶段(7872)
(7762)
期刊
教育(48860)
研究(28242)
中国(21832)
职业(12357)
(11704)
经济(11704)
技术(9787)
技术教育(8192)
职业技术(8192)
职业技术教育(8192)
学报(6059)
大学(5969)
高等(5415)
成人(5050)
成人教育(5050)
科学(5003)
(4870)
论坛(4870)
(4767)
高等教育(4687)
(4266)
职教(4111)
发展(3931)
(3931)
(3768)
学学(3706)
比较(3594)
管理(3290)
教研(2979)
高教(2979)
共检索到90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舒国宋  
全纳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种新的课程观,即全纳教育课程现。全纳教育课程观正是在全纳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观,它对学习的定义、课程文化、课程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开发等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志成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志成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石晋阳  陈刚  
开放教育的发展一直依赖着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的革新。全纳教育的提出旨在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其当前的实施热点在于将普通学校改造为全纳学校以满足所有儿童的学习需要,而对于成人继续教育领域则研究不足。本文分析了主要承担成人继续教育的开放教育与全纳教育理念的契合之处,并重新认识了学习者的需要,提出了特殊需要补偿中心以改进开放教育系统构成和开放教育学习流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支奎  
课程全纳是全纳教育的最高层次,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生命的高度关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蕴涵了丰富的全纳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爱一切生命;新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取向,为残、健学生共融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最低学习要求使特殊需要学生的实质性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实施注重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之需,合作学习促成学生差异共存;新课程评价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彰显生命的潜能和丰富多样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艾丽  
全纳教育评价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不同的需求,使其获得适合自身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全纳教育评价应有助于教师对班级里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应有助于学校发展,使其更具有全纳性。同时,全纳教育评价还需要家长、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够对评价过程做出重要贡献。在实施方面,很多极为有用的评价方法,全纳学校的教师自己就能实施,而在技术上,还有待于通过培训来提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云英  
在普通学校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 ,帮助残疾儿童学习的改革存在两种几乎无法兼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是很有成效的 ,值得加以大力推动 ,深化改革。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的条件尚不具备 ,存在随班就混的情况 ,需要得到纠正。本文采用全纳性教育的理论与来自 8个实验学校的案例 ,对学校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描述性分析 ,借此讨论、评述构建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兰继军  李国庆  柳树森  
要实施全纳性教育 ,就须遵循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育正常化原则、早期干预原则、成功教育原则、平等教育原则、系统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等。当前推进全纳性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必须形成关于全纳性教育的系统理论 ,在全纳性教育的原则指导下 ,推进全纳性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支奎  吴岚  
当前,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从教育内部最核心要素——课程的角度来看,课程全纳应该是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课程全纳在价值预设上既追求教育过程中底线公平的基本伦理,又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差异发展的现实诉求。课程全纳在课程目标上关注"最低要求"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课程"基础上关注学生差异;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基础上加强学生合作;课程支持上实现人的共性需要基础上满足个体特殊需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当前,围绕着全纳教育的争论纷繁复杂,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全纳教育作一梳理,通过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定义加以分析以及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探讨,来揭示全纳教育纷争的现状,明示当前全纳教育理论的基本面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该文分析了研究全纳学校课程的原因 ,并指出了全纳课程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课程、也是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弹性课程 ,因而涵盖了比传统的特殊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传统课程都要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结构。本文还揭示了全纳课程调整与分层的原则及其具体方式 ,并结合我国随班就读课程的特点与具体实践进行了讨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娄立志  
从教育代价的视角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个理性的尺度 ,不同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会引发不同的教育代价 :学科中心的课程观注意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但却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儿童中心的课程观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但却丧失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强调了个人的情意 ,但却往往会导致人的认知发展的落后 ,不能达到其所追求的学生的“自我实现” ;社会再造主义的课程观所付出的最大的教育代价是其课程主张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达到实施。教育代价的研究有助于理性地制定课程目标、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科学地进行课程组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霞光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国际社会目前已形成共识并极力倡导推动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表明,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策略,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归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推进全纳教育将毫无疑问地促进全纳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晓萍  
"以人为本"的大特殊教育理念倡导"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享有特殊教育"的思想。它涉及到教育领域内内容、途径、结构和策略等多方面的变革与调整,其共识是:给全体适龄儿童提供适当的高质量的教育;其信念为:教育所有儿童是普通教育系统的责任。因此,现有普通学校必须改革,全面采取全纳教育做法。本文从人本特教的视角解读全纳教育的涵义,提出从更新教育目的、营建支持性的学校氛围、提供补充性的资源以及重构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四个维度构建全纳学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