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2)
2023(7713)
2022(5785)
2021(5443)
2020(4118)
2019(9312)
2018(9610)
2017(16684)
2016(10233)
2015(11637)
2014(12170)
2013(10862)
2012(9804)
2011(8785)
2010(9001)
2009(8124)
2008(8183)
2007(7746)
2006(7134)
2005(6535)
作者
(26491)
(21984)
(21845)
(21048)
(14004)
(10521)
(10221)
(8755)
(8450)
(8008)
(7534)
(7390)
(7113)
(6977)
(6962)
(6807)
(6555)
(6521)
(6373)
(6337)
(5853)
(5408)
(5396)
(5183)
(5130)
(5012)
(4934)
(4929)
(4455)
(4438)
学科
(33638)
经济(33489)
教育(20918)
管理(20329)
(18904)
中国(18696)
(17576)
企业(17576)
理论(14835)
方法(12637)
业经(12305)
(11230)
(10802)
(8665)
(8270)
(7583)
发展(7581)
(7458)
教学(7331)
农业(7191)
地方(6934)
数学(6743)
数学方法(6601)
产业(6322)
(6174)
经济理论(5964)
企业经济(5539)
技术(5395)
研究(5353)
(5254)
机构
大学(141473)
学院(136417)
研究(50636)
(45215)
经济(43888)
管理(42703)
理学(36474)
理学院(35906)
管理学(34971)
管理学院(34681)
(31871)
教育(30785)
中国(30652)
(30490)
师范(30307)
科学(30134)
(24941)
师范大学(24909)
(23006)
(22738)
研究所(22600)
中心(21030)
北京(20857)
(19759)
技术(18331)
(17967)
财经(17929)
(17843)
业大(17478)
职业(16521)
基金
项目(85454)
研究(70903)
科学(68593)
基金(57917)
(49385)
国家(48754)
社会(44707)
科学基金(40951)
社会科(40818)
社会科学(40804)
教育(40644)
(34995)
编号(32024)
(31038)
成果(29980)
基金项目(29249)
课题(25524)
自然(22974)
自然科(22460)
自然科学(22453)
自然科学基金(22069)
资助(21945)
(21933)
重点(21150)
(20113)
(19879)
规划(19513)
项目编号(19352)
(19086)
教育部(18098)
期刊
(55632)
经济(55632)
教育(52710)
研究(52400)
中国(38377)
学报(22052)
(19813)
科学(19471)
(18242)
大学(18225)
管理(16346)
学学(15430)
技术(14419)
农业(13235)
职业(12971)
财经(9827)
业经(8686)
(8639)
(8483)
金融(8483)
经济研究(8402)
技术教育(8323)
职业技术(8323)
职业技术教育(8323)
图书(8183)
(7991)
论坛(7991)
(7627)
(7460)
问题(7389)
共检索到218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刘慧丽  
西方全纳教育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在西方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里结出特殊教育理论的果实,也是西方社会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性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全纳教育的理论仅停留在表层,无论是系统化还是深入的程度都不够,全纳教育的本质及历史文化特性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更缺乏"扎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全纳教育进行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理论生成与发展。全纳教育在我国缺失其生成的文化和哲学基础,是基于文化嫁接之上的再生成,需要从社会科学理论与范式的角度对全纳教育进行哲学思考,从社会文化的宏观视野分析全纳教育的特征,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出发探索全纳教育的本质,并在实证研究中形成本土化的全纳教育理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景时  
本文通过分析随班就读与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经历了从回归主流到全纳教育的深刻变化;对应西方回归主流走向全纳教育的趋势,我国特殊教育理论应该在随班就读模式的基础上走向与全纳教育理念一致的"同班就读"。如同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实际和西方回归主流思想相碰撞的产物一样,同班就读是我国对国际全纳教育理论趋势的中国式回应,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的嫁接、冲撞与融汇,是基于文化嫁接之上的再生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楚校  
推进现代成人教育学的"本土化"构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人教育学,是现代成人教育对新时代的积极应答,因此,必须有三个深刻认识:一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历史脉络的赓续,二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重大问题的探索,三是"本土化"是现代成人教育学实践经验的蕴意。在研究方法上,尤其需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现代成人教育学"本土化"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好现代成人教育学"本土化"构建的几个关键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公共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教育是公共部门中颇为热门且最为贴近民生的一个领域,运用教育政策工具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一个显著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教育快速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公共教育问题也变得日益纷繁复杂。教育政策学科在我国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的理论探索方兴未艾,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调整以及评估等方面的实践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秦玉友  
由于教育理论中普遍主义倾向和对教育实践落后的自认,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理论本土化不良,呈现出表面化的特点。随着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本土教育实践的学术化,并从本土教育问题切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本土教育理论创新的过程。教育理论本土化可以从观点层面、文化层面和方法层面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洪正  
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实践运动,引发了当时的理论界特别是教育理论界对社会教育基本问题的学术性探讨,涉及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诸多视域。从认识的基本路径和层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哲学、知识哲学(知识论)和实践哲学三个认识取向或维度。其中,社会哲学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塑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存在依据,知识哲学导致的致知路径的多元化赋予了社会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实践哲学维度则强调了社会教育理论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行动性。从社会、知识和实践三个哲学层面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进行学术探讨,对当下构建社会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晓英  李精华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和福利主义思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尽管起步缓慢但发展相当迅速,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又不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形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家国理想、政治和谐理想、众生平等理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有相通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本地社区,从本地社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 彩的、有助于提高成员素质和发展本地社区的教育性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诉求,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发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陈学飞  
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话语的交流过程。西方的教育话语存在明显的霸权现象,中国教育本土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打破西方教育话语霸权,使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得以觉醒与重构,使中国教育的真实需要得到符合传统与现实的正确表达。在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本土传统,与外来传统交流的目的不是成为外来传统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外来传统促成本土传统的发展。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价值才可能促进本土传统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焦若水  张宇  
基于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社会工作对文化多元性的回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精英与通俗文化、城乡文化、民族文化和国外移民文化四个不同的视角,对国内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的可能性途径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跳出社会工作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并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中适应生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瑞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通过规范的研究流程来建构理论,其扎根于实践、面向实践、服务实践的理念及以建构新理论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图书馆学本土化理论构建研究,但扎根理论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梳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扎根理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扎根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适切性,阐释扎根理论的内涵与背景,讨论扎根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及应用该方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周林兴  
档案馆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接受并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文化。但它不是一种被动的存在,它能动地在档案收集中通过收集什么、不收集什么来强化某种文化并弱化某种文化存在;在档案保管中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整理与组织来凸显什么档案是有价值的什么档案是无价值的;在档案服务中通过对某些服务对象与服务功能的偏向来执行其服务理念,并在这些程序中彰显自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目的 /意义]针对目前学界更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对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的认识现状,重点分析图书馆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反向能动作用。[方法 /过程]指出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过程看似客观,实无不涉及对文献背后所记录的知识性质的裁定,且主动地彰显着关于知识是什么的本体论、关于知识如何存在的存在论、关于知识如何被认识的认识论、关于知识为什么的目的论,从而也改变着文献背后的知识面貌,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在从作者到读者的文献知识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并不中立的中介性机构——图书馆,它始终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建构着社会文化。[结果 /结论]追问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构功能,有助于正确认识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崔景贵  
本土化是我国心理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文化学的视角 ,比较了本土心理教育与心理教育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探讨了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意蕴 ,对心理教育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文化反思 ,认为积极推进和科学引导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工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