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4)
- 2023(4158)
- 2022(3353)
- 2021(3436)
- 2020(2625)
- 2019(6281)
- 2018(6183)
- 2017(9545)
- 2016(6600)
- 2015(7386)
- 2014(7521)
- 2013(6517)
- 2012(6178)
- 2011(5914)
- 2010(6231)
- 2009(5346)
- 2008(5342)
- 2007(4979)
- 2006(4646)
- 2005(4265)
- 学科
- 教育(19064)
- 济(13274)
- 经济(13248)
- 中国(11005)
- 管理(10037)
- 业(9538)
- 学(7567)
- 理论(7381)
- 农(6490)
- 企(6149)
- 企业(6149)
- 教学(6044)
- 方法(4971)
- 农业(4643)
- 发(4449)
- 发展(4034)
- 财(3950)
- 数学(3946)
- 展(3911)
- 数学方法(3787)
- 研究(3539)
- 思想(3379)
- 革(3330)
- 技术(3257)
- 改革(3216)
- 高等(3170)
- 政治(3161)
- 业经(3085)
- 贸(3069)
- 贸易(3068)
- 机构
- 大学(88851)
- 学院(83495)
- 研究(35164)
- 教育(28800)
- 范(24280)
- 师范(24121)
- 管理(22283)
- 科学(22247)
- 济(22078)
- 经济(21247)
- 京(21003)
- 师范大学(20142)
- 理学(19290)
- 中国(18862)
- 理学院(18766)
- 所(18375)
- 管理学(17971)
- 管理学院(17782)
- 研究所(17023)
- 江(14867)
- 北京(14176)
- 中心(14081)
- 农(13952)
- 技术(13835)
- 职业(12756)
- 院(12487)
- 业大(11429)
- 州(11416)
- 财(11393)
- 教育学(10991)
- 基金
- 项目(52713)
- 研究(45006)
- 科学(42739)
- 基金(34522)
- 家(30237)
- 教育(29811)
- 国家(29801)
- 社会(24929)
- 科学基金(23875)
- 社会科(23163)
- 社会科学(23157)
- 省(21849)
- 划(21316)
- 编号(21152)
- 成果(20699)
- 课题(18466)
- 基金项目(17387)
- 年(15916)
- 自然(14291)
- 重点(14043)
- 自然科(13965)
- 自然科学(13958)
- 自然科学基金(13709)
- 资助(13546)
- 规划(13374)
- 部(13333)
- 发(12652)
- 性(12542)
- 项目编号(12151)
- 教育部(11868)
共检索到136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孔明
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本文在介绍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全纳教育所面临的心理学困境。如果不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全纳教育势必达不到人们期望中的效果。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心理学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本文力图以东西方文化交汇为背景 ,分析中国心理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表现和根源 ,希求中国心理学能够把握实证科学的文化内涵 ,防止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心理学的干扰 ,保证中国心理学能够健康发展 ,有益于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
实证 文化困境 理性主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波 崔景贵
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地位边缘化、教材体系庞杂化、教学内容普教化、教学方法程式化、师资队伍单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水平:学校和师生要高度重视,突出课程地位的重要性;体现职教特点,凸显教材体系的先进性;以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为主线,彰显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建设的有效性;强化教学研究,提升课程发展的科学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盈盈 雷世平
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着规训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倾向,与劳动教育的本质和使命相背而行,亟待转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消解高职劳动教育的发展困境,需要遵循创生幸福的目标指向及和谐平衡的设计原则,以价值张力强化积极引导,培育积极劳动认知;以美学观照创设积极条件,激发积极劳动体验;以联动融合构建积极生态,涵养积极劳动习惯;以多维标准开展积极评价,巩固积极劳动行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积极价值,引导高职学生成长为幸福劳动者、完满职业人。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宋文里
本文在概述布鲁纳学术思想巨变的基础上,评介其对文化心理学缘起与未来走向、叙事研究方法、文化与心智关系、民俗心理学及其教育意义等基本问题的论述。最后评介了台湾学术界兴起与此有些相关的"本土心理学运动",略论其进一步开展反身批判的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德铭
教育心理学与成人高教赵德铭教育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1839年,“教育心理学”一词,就在西方一些大学的课堂上提了出来。1886年“教育心理学”课程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开始设置,到1895年左右,教育心理学的教授职务开始确立。但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华山
武汉粮道街中学是创办于1978年的一所普通初中。建校初期条件很差。近年来,他们在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希望教育”的理论构想,并实施了希望教育改革实验。经过努力,他们把大批的差生转化为合格生乃至优等生、学有专长的人;使一所校史短、无名气、经费少、师资缺、生源差的三类学校跃入了湖北省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行列。粮道街中学的崛起,给许多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学带来了希望之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文波
教育网络化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 ,由于适应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网络化的发展 ,客观上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指导。然而 ,目前教育心理学自身尚未实现这方面的突破。教育网络化的发展必须解决五个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的问题 ,即教育网络化情境下的认知发展问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德育问题、学习者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庭教育问题
关键词:
教育网络化 教育心理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杨
基于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适切性分析和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思,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为案例,以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向度,设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课程模型,构建"三位一体"课程内容路径,实践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实施路径,探索协同式的课程评价路径,并研发出以新型任务驱动式为结构体例的配套教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海云 强冬梅 咸大伟
文章在研究何为贫困大学生和分析贫困大学生异常心理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即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增强贫困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实践 生命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广文 杨克瑞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已失去了它全能的尊贵地位,塑造灵魂的工程师面对个性迥异的众多学生早已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雕琢,于是不少人哀叹当前德育的苍白无力主要是“文化变迁”的必然产物。难道我们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吗?其实,加强对德育的多元化研究正是社会提出的最新课题。本文关于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心理学探讨便是一次初步的尝试。 一 我们认为,人的行为遵循着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体现为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之,这尚不是最终目的。认识、改造世界的目的正是使之更适于人类社会的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明利 张宁生
近十多年来,全纳教育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尽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社会学范式危机、心理学困境,乃至班级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反思全纳教育,认识到全纳教育并非唯一、万能的特殊教育模式,进而辩证地对待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实践 反思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平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贫困生教育,可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因经济贫困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理性认识贫困,增强大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
高校 积极心理学 贫困生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敬欣 李娟 田静 李永鑫
对视觉场景中突然出现的刺激,人们会不自觉地发生朝向目标的眼跳。反向眼跳是指,当目标出现时,要求被试眼睛跳向与目标位置相反的方向,这一过程包括抑制反射性的朝向眼跳,并计划和执行反向眼跳一系列相对复杂的认知加工。本文主要阐述了反向眼跳的生理机制、研究范式、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反向眼跳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关键词:
自主性眼跳 反向眼跳 抑制 优势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