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5)
- 2023(4551)
- 2022(3692)
- 2021(3714)
- 2020(2877)
- 2019(6912)
- 2018(7240)
- 2017(11363)
- 2016(7438)
- 2015(8401)
- 2014(8605)
- 2013(7291)
- 2012(6436)
- 2011(5949)
- 2010(6411)
- 2009(5627)
- 2008(5675)
- 2007(5065)
- 2006(4712)
- 2005(4467)
- 学科
- 教育(20337)
- 济(14309)
- 经济(14286)
- 管理(12766)
- 教学(12543)
- 中国(11497)
- 业(9970)
- 理论(9883)
- 企(9519)
- 企业(9519)
- 学法(6996)
- 教学法(6996)
- 制(6891)
- 财(6331)
- 学(5762)
- 体(5680)
- 学理(5109)
- 学理论(5109)
- 体制(4864)
- 业经(4515)
- 发(4431)
- 税(4224)
- 农(4218)
- 思想(4152)
- 发展(4115)
- 革(4092)
- 研究(4091)
- 政治(4066)
- 税收(4015)
- 展(3993)
- 机构
- 大学(88306)
- 学院(85315)
- 研究(33816)
- 教育(30298)
- 济(24492)
- 范(24363)
- 师范(24201)
- 经济(23601)
- 管理(22493)
- 京(20788)
- 师范大学(19969)
- 中国(18985)
- 科学(18623)
- 理学(18620)
- 理学院(18269)
- 管理学(17665)
- 管理学院(17457)
- 所(16579)
- 职业(16212)
- 江(15599)
- 财(15331)
- 技术(15291)
- 研究所(14805)
- 北京(14654)
- 中心(13592)
- 院(12345)
- 州(11869)
- 教育学(11794)
- 职业技术(11180)
- 财经(10670)
- 基金
- 项目(48027)
- 研究(46414)
- 科学(38217)
- 教育(32036)
- 基金(28627)
- 社会(24432)
- 家(23559)
- 国家(23150)
- 编号(22831)
- 社会科(22635)
- 社会科学(22632)
- 成果(22336)
- 省(20929)
- 课题(20323)
- 划(19403)
- 科学基金(18943)
- 年(18175)
- 规划(14267)
- 基金项目(13763)
- 项目编号(13481)
- 性(13455)
- 度(13058)
- 重点(12908)
- 部(12430)
- 研究成果(12231)
- 阶(11770)
- 段(11720)
- 阶段(11693)
- 教育部(11616)
- 发(11463)
共检索到15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山俊 支艳娇
全纳教育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能够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全纳教育的核心可以归纳为倡导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关注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重视学生在学校中的参与。本研究从基于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关注个体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及合作、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全纳教育价值取向下基础教育学校改革问题。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学排斥 教学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齐军 李如密
教学时空变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教学时空变革典型,其主要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激活教学空间、如何更有效地超越教学时间的限度和逾越教学空间的限制来开展变革的。在变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具理性、教学习惯、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期编发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发展摸式研究”课题组的一组文章,旨在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椎进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支奎
课程全纳是全纳教育的最高层次,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生命的高度关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蕴涵了丰富的全纳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爱一切生命;新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取向,为残、健学生共融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最低学习要求使特殊需要学生的实质性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实施注重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之需,合作学习促成学生差异共存;新课程评价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彰显生命的潜能和丰富多样性。
关键词:
生命关怀 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全纳思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学观是基础教育三个最重要的价值观。但是,纵观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追问。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学校的教师?究竟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功能?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学生观 教学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家成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科技取向王义高科技取向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回顾历史便能发现,前苏联及西方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就掀起了教育的科技取向的空前热潮。当时,论述“科技是直接生产力”的理论著作占满了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惠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确保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性和方向性,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择校政策,试图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原则下促进教育的多样化,主张"有差异的平等",承认所有学生具有不同的天赋并且使每个人达到优秀和成功,在提出多样性学校选择范围的同时,提出所有学校取得成功的政策目标,强调好学校必须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与本地区其他学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界合作,改造薄弱学校,推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这一政策在取得效率与公平方面迈出了一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作为后发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它始终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乃至多元世界教育潮流的冲击下向前迈进。如何在"古今汇合"和"中外融通"这一文化坐标上保持"文化位移"与"文化本根"之间必要的张力,无疑是教育改革家们应有的"文化自觉"。面对东西方乃至国别文化差异,无论20世纪20、30年代,还是80、90年代,乃至全球化多元文化愈益复杂交织的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家们都没有动摇其理性的文化坐标,立足本国的"融合中创造"、"本土化成长"、"实践中再生"俨然成为他们自觉的文化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润东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已步入深化阶段,关于学校变革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对过往研究综而述之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新生。国内关于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校变革"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为以价值取向、变革主体及其关系、变革对象、变革机制、变革路径及方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群带"。纵向来看,过往研究呈现几大发展特点:从把"人"放于变革价值取向的边缘或模糊位置移至核心的价值取向;从单一的变革主体观和割裂的主体关系走向多元一体的变革主体观和多元共生的主体间关系;从以物质和制度为主转向以人和文化为核心的变革对象观;从对变革如何发生发展的简单描述深入到内里的变革机制研究;整个学校变革的方法选择之理从简化、单向、静态式的思维转向复杂性思维。未来要从对学校变革主体、对象、方法和环境的孤立审视走向互动关系的探究,找寻更多变革之道。
关键词:
学校变革 主体 对象 变革机制 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党和国家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和教育功能、教育体系新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形成一种结构性变革的新趋势。基础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突破口,以养成核心素养特别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重点,系统、集中克服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难题。在人才培养新标准与教育功能、教育体系新要求下,为了应对信息化、创新发展、新全球化的新挑战,基础教育需要实现目标结构、素养结构、课程结构、活动结构与评价结构的整体性变革。为此,需要以结构性调整为目标推进基础教育改革,集中开展科研攻关,检视课程标准与教材标准,探索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总结"四有好教师"成长模式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冬青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论坛第二次国际会议暨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会议”于2004年5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会议主题是探讨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问题,核心内容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结题活动。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着眼于从不同的人(儿童及从业者等)及其所处的不同场景,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知识体系。近十年学习科学研究发展迅猛,许多成果已为教育研究者所接纳,研究方法也被应用于课堂及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学习科学研究,以系统地揭示多种情境和目标领域中学与"教"的关系。国际上,学习科学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素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基础,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政策引擎。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基础教育 课程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淳
国际教育援助的对象群体往往是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体。因此援助规划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受助对象,满足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基础教育援助作为国际教育援助的一部分,是其他层次、类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教育不仅被纳入到发展援助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而且援助界通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来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之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援助倾向,基础教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其原因在于基础教育援助与教育扶贫的人文理性认识紧密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