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8)
2023(9919)
2022(8415)
2021(7507)
2020(6076)
2019(13484)
2018(13343)
2017(23877)
2016(13510)
2015(15060)
2014(14497)
2013(13950)
2012(13114)
2011(12223)
2010(12608)
2009(11519)
2008(11326)
2007(10095)
2006(9206)
2005(8463)
作者
(40894)
(34125)
(33873)
(31988)
(21810)
(16354)
(15119)
(13143)
(13072)
(12382)
(11878)
(11492)
(11206)
(10999)
(10990)
(10464)
(10276)
(10140)
(10027)
(9810)
(8874)
(8770)
(8391)
(7962)
(7862)
(7775)
(7733)
(7545)
(7138)
(6905)
学科
(52772)
经济(52715)
管理(30514)
(29937)
(22026)
企业(22026)
中国(19389)
地方(18553)
(17462)
方法(14051)
业经(13838)
(13040)
农业(11969)
数学(11252)
数学方法(11002)
理论(10644)
(10545)
(10384)
金融(10380)
地方经济(10373)
(10192)
银行(10157)
(9980)
(9953)
贸易(9943)
(9622)
(9516)
(9509)
环境(9424)
教育(9295)
机构
学院(188582)
大学(183602)
研究(73448)
(68439)
经济(66722)
管理(60773)
中国(53635)
理学(50730)
理学院(49992)
管理学(48696)
科学(48657)
管理学院(48368)
(40851)
(39750)
(39492)
研究所(36259)
(32131)
中心(31731)
(31687)
农业(31143)
业大(30418)
(29411)
师范(28934)
(27281)
北京(26068)
(25960)
技术(25810)
(24923)
财经(24026)
师范大学(22695)
基金
项目(122430)
科学(93200)
研究(90246)
基金(82096)
(73864)
国家(73140)
科学基金(59734)
社会(53116)
(52279)
社会科(50087)
社会科学(50075)
(43719)
教育(42679)
基金项目(42374)
编号(38232)
自然(37935)
自然科(37029)
自然科学(37012)
自然科学基金(36291)
资助(33626)
(33257)
成果(32168)
重点(29427)
课题(29210)
(26216)
发展(25948)
(25461)
(24836)
创新(24450)
(24419)
期刊
(88642)
经济(88642)
研究(58321)
中国(46759)
(37808)
学报(35245)
教育(32858)
科学(30820)
农业(26302)
大学(25629)
管理(24202)
学学(24061)
(22983)
(19005)
金融(19005)
技术(17613)
业经(17273)
经济研究(14054)
(13521)
财经(11379)
问题(10876)
职业(10248)
(10200)
(9891)
科技(9831)
图书(9655)
(9485)
论坛(9485)
业大(9427)
商业(9047)
共检索到30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赵恒亮  姜晓东  葛永春  王幼鹏  成永旭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祥平   朱筛成   梁梓龙   解志龙   向朝林   邓登   吴旭干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作为一种昆虫源饲料资源,可直接投喂水产动物或在饲料中添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幼虫投喂组的早熟率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组;(2)3组幼蟹的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肝胰腺色泽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幼蟹肝胰腺的亮度值(L)和红度值(a)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3)配合饲料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和交替投喂组;(4)配合饲料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最低。综上,完全投喂黑水虻幼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无负面影响,但会对幼蟹性早熟、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幼蟹养殖过程中可采用配合饲料和黑水虻幼虫交替投喂或混合投喂的办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赵金山  吴旭干  成永旭  
为了解不同地理纬度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性能和常规营养成分差异,通过连续采样和生化分析研究山东东营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生殖蜕壳率、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并进一步比较出肉率(MY)、总可食率(TEY)、肥满度(CF)和可食组织的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无论是雌体还是雄体,中华绒螯蟹体质量与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均呈幂函数相关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则呈线性函数相关。雌体平均体质量始终小于雄体,且7—9月差异显著(P0.05)。(2)雌体生殖蜕壳略早于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8—9月,9月中旬成蟹全部完成生殖蜕壳。8—10月,雌雄蟹GSI显著增加,HSI则为下降趋势(P<0.05),而MY和CF则以雄体为高(P<0.05)。成蟹雌体可食组织中粗蛋白和总脂含量均高于雄体,而水分含量则以雄体为高,灰分含量两者差异不大。综上,山东东营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生殖蜕壳高峰集中于8—9月,雌雄成蟹总可食率均较高,分别为46.47%和44.81%,可食组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应用生物饲料饲养克氏原鳌虾并和普通饲料进行营养评价及养殖效果比较,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指标的测定和观察,研究和评价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和普通饲料相比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更为齐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比例更为平衡,即两者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经2个月的比较饲喂养殖,平均生长速度(日均增重率)分别为1.75%,1.48%;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和相对怀卵量等指标经数理统计检验显示,在2种饲料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P<0.05),即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性腺成熟发育和普通饲料相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立鹤  陈立侨  李康  周永奎  李二超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旭干  龙晓文  刘乃更  何杰  王武  成永旭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印蹼  吴旭干  王伟  刘智俊  楼宝  成永旭  
采用单个体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纯化饲料(A组)、活饵料(章鱼和缢蛏,B组)和混合投喂(纯化饲料和活饵料有规律地交替使用,C组)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初体重0.5 g左右)成活、生长性能、肝胰腺指数(HSI)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3组幼蟹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均在70%~80%之间;(2)A组和B组幼蟹的增重率、蜕壳周期、特定增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C组幼蟹的第二次蜕壳周期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其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3)3种投喂方式的饵料对幼蟹的肝胰腺指数及其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A组幼蟹肝胰腺指数及其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但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爱军  成永旭  贺诗水  吴旭干  边文冀  杨筱珍  陆全平  王武  
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溞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IV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溞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I期发育变态到II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钱国英  朱秋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舒德斌  朱欣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成鱼生长性能、生化指标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低、中、高3个密度梯度,初始密度分别为(6.12±0.04) kg/m~3、(8.92±0.19) kg/m~3和(11.75±0.29) kg/m~3,密度养殖实验周期12个月,实验结束后将鱼转入恢复池进行低密度[(4.11±0.03) kg/m~3]恢复实验(6个月),分别在0、12个月和18个月时测定实验鱼的生长、血液生化和性激素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密度养殖实验结束后,低、中、高密度组分别达到(10.99±0.21) kg/m~3、(13.59±0.10) kg/m~3和(17.78±0.28) kg/m~3;随着设计密度的增加,实验鱼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日增重率(DWGR)显著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总蛋白(TP)浓度随设计密度的增加呈逐渐递减的趋势,高密度组血糖(GLU)浓度高于中、低密度组,各密度组间白蛋白(AL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各密度组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DHP)和睾酮(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浓度比实验开始时略有升高;高密度组雌二醇(E2)、卵黄蛋白原(VTG)和孕酮(P)浓度水平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肖昌伦   孙云飞   鹿珍珍   成永旭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囤养期间营养品质,本研究用配合饲料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和冰鲜鱼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3个月的囤养,比较可食率、常规营养物质、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囤养期间,两种饵料中华绒螯蟹性腺指数呈上升趋势,肝胰腺指数和总可食率呈下降趋势,出肉率无显著性变化;)囤养期间,两种饵料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性腺脂肪呈下降趋势,肌肉当中营养物质无明显变化;配合饲料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除精巢外)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中华绒螯蟹,而肝胰腺和卵巢中EPA和DHA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鱼中华绒螯蟹(P<0.05)。囤养过后,配合饲料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C18:2n6(LA)、C20:4n6(ARA)、∑n-6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冰鲜鱼中华绒螯蟹,冰鲜鱼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EPA、DHA和∑n-3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配合饲料中华绒螯蟹;两种饵料中华绒螯蟹囤养过后肌肉当中甜味氨基酸(Gly)含量增加,而苦味氨基酸(His、Ary、Pro)含量降低,性腺当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综上所述,两种饵料中华绒螯蟹囤养期间未出现明显的“掉膏”现象,但可食组织营养物质有明显的流失尤其是肝胰腺,从脂肪酸和氨基酸来看,囤养期间配合饲料中华绒螯蟹LA和ARA含量增加,冰鲜鱼河蟹EPA和DHA含量增加,整体而言囤养对中华绒螯蟹脂肪酸有一定优化作用,肌肉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而性腺当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下降,整体品质变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姜晓东  龙晓文  何杰  刘乃更  成永旭  
为研究长江、黄河和辽河中华绒螯蟹养殖种群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成蟹性腺发育和营养组成,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3种群雌体的性腺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雌体的可食率、肥满度和可食组织中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1)3种群雌体性腺发育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腺发育顺序为辽河种群>黄河种群>长江种群,但10月底辽河和黄河种群的卵巢指数无显著差异。(2)在体质量和卵巢指数接近的条件下,3种群雌体膏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3)3种雌体卵巢、肝胰腺和肌肉中的常规生化成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滕炜鸣  成永旭  吴旭干  杨筱珍  边文冀  陆全平  王武  
实验通过定时定点采样,对同种规格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的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子一代莱茵蟹和长江蟹养殖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性腺指数(GSI)变化规律几乎一致,只是在11月份以前子一代莱茵蟹雌体的GSI略高于长江蟹,莱茵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2)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其性腺快速发育期间,雌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两种群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肝胰腺指数和干重显著下降,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5);雄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晨远  迟骋  郑肖川  刘佳岱  张彩燕  刘文斌  刘艳玲  闫亚楠  黄健  王胜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