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8)
2023(8517)
2022(7236)
2021(6520)
2020(5370)
2019(11591)
2018(11449)
2017(21545)
2016(11243)
2015(11963)
2014(11223)
2013(10960)
2012(9910)
2011(8974)
2010(9029)
2009(8370)
2008(7839)
2007(6874)
2006(6093)
2005(5466)
作者
(29557)
(24785)
(24588)
(23280)
(15672)
(11772)
(10964)
(9263)
(9173)
(8715)
(8412)
(8168)
(7793)
(7732)
(7664)
(7652)
(7226)
(7162)
(7047)
(6853)
(5878)
(5866)
(5814)
(5688)
(5522)
(5393)
(5375)
(5367)
(4947)
(4717)
学科
(47698)
经济(47649)
管理(36095)
(34285)
(28820)
企业(28820)
方法(17573)
数学(14856)
数学方法(14688)
中国(13539)
(12682)
技术(12563)
地方(11344)
业经(11193)
(10996)
技术管理(9599)
(9418)
贸易(9409)
(9130)
农业(8724)
(8670)
(8484)
(8254)
金融(8253)
(8086)
银行(8069)
环境(8008)
(7795)
理论(7464)
(7187)
机构
学院(148811)
大学(146284)
(66860)
经济(65725)
管理(56383)
研究(53607)
理学(48195)
理学院(47681)
管理学(46966)
管理学院(46659)
中国(40552)
(30235)
科学(29896)
(29889)
(26135)
中心(24019)
研究所(23553)
财经(23296)
(22793)
(21681)
(21122)
经济学(21032)
(19843)
(19272)
业大(19142)
师范(19107)
经济学院(18882)
北京(18628)
(17995)
财经大学(17110)
基金
项目(99470)
科学(79799)
研究(75413)
基金(72360)
(63113)
国家(62622)
科学基金(54158)
社会(50118)
社会科(47662)
社会科学(47653)
(39570)
基金项目(37547)
教育(34238)
自然(32932)
(32731)
自然科(32258)
自然科学(32252)
自然科学基金(31668)
编号(29711)
资助(28113)
(24260)
成果(23796)
重点(22980)
(22914)
创新(22840)
(21612)
国家社会(21342)
课题(20938)
(19597)
教育部(19077)
期刊
(76088)
经济(76088)
研究(47636)
中国(31341)
管理(24623)
(23526)
(20417)
科学(19876)
学报(19779)
教育(17640)
大学(15390)
(15039)
金融(15039)
学学(14377)
农业(13857)
经济研究(13830)
技术(13644)
业经(12751)
财经(11505)
(10182)
问题(9362)
(8763)
(8299)
国际(8296)
科技(8211)
世界(8086)
技术经济(8058)
商业(7398)
(6847)
论坛(6847)
共检索到232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凡  
从全球化导致"高增长、低通胀"到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世界上的国家又分成新的"三个世界":发达国家转变为金融大国,而发展中国家则转化为两类国家,制造业大国与能源、原材料生产大国。在原材料价格暴涨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全球市场开放为制造业大国创造了发展的机遇,制造业大国在这三个世界中经济增长最快。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金融大国与原材料大国似乎日子比制造业国家更好过一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侯振海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全球面临金融危机风险,而全球通胀压力也正在不断上升。为了及时化解金融危机风险,美联储已经大幅、快速降息。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将告别1990年代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红利的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经济增长范式,进入低增长、高通胀和负(实际)利率的新范式。美国经济不太可能陷入1930年代的大萧条,或类似1990年代日本的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或以低增长、高通胀和高利率为表象的类似1970—1980年代初的滞胀状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克莎  
自从1998年以来,由于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更由于中央将扩张需要、促进增长的政策列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集中表现为增长问题,甚至成为一个以速度为中心的问题。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继去年的回升之后又面临着波动的危险,速度问题再一次成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晓卫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银行业信贷也高速增长,在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骤增。银行业应该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精神,结合实际,全面管理新形势下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峰建  
本文在对我国2001年以来资本流动总量及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资本流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这种格局给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带来一些问题,外资尤其实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对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而解决资本流动失衡问题,必须进行资本流动的双向调控,加强资本流入引导和管理,有序推动资本流出,构建和完善资本流动调控机制,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最后,本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资本流动调控机制的工作原则和管理方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亚轩  高明  张岸天  
本文以美国与中国数据为主,分析新冠疫情叠加供给冲击背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率上行的成因与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映射;二是总需求的全方位扩张,包括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居民与企业的加杠杆空间;三是供给冲击与产出缺口,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长期低碳行动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华  
印度外贸研究所莎丁达尔·巴拉哈教授、L·沙胡副教授以及印度领事吴立民先生,1994年12月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介绍了当前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贾铁真  刘都生  朱红艳  董积生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全年GDP增速达8.7%,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虽已由衰退转入复苏,但发达国家经济回升的基础还较脆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海波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确立个人收入增长机制、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为“启动点”的改革思路,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在以后12年的改革进程中,尽管改革的侧重点时有变化,但国家让利于集体、让利于个人的改革倾向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改革以来出台的种种方案、政策或措施,几乎无一不包含着拓宽个人收入增加渠道或提高个人收入这类“诱导性”因素。在“个人利益增长诱导型”改革进程中,个人收入的增长具有一种超前性和刚性,它与改革前个人收入增长的滞后性和或然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形成的基础,源于分配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本文从生产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角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表现出逐季回升的态势;从需求角度,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逐季上升,对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表现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对GDP的负拉动作用逐季加大。本文还判断年底前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心侠  
“七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时期。“七五”人口计划能否实现,对于巩固“六五”成绩、为九十年代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基础,以及实现本世纪末12亿的人口控制目标,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一、回顾“六五”,展望“七五"。“六五”期间正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逐步深入贯彻落实的时期,各项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海波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工资制度和工资运行机制的重大变化,一些部门和同志对工资增长形势产生了一种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近几年工资增长在总量上由于没有超越合理的经验界限,因此可以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我认为,仅仅考虑工资增长在总量上是否超越了合理的经验界限,已经不能深刻地揭示近几年工资增长的真实面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1985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光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特点、宏观调控政策与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及其政策趋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势初步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继1992、1993年连续两年投资超高速增长(1992年投资增长42.6%,1993年投资增长58.6%)后,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一定控制,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