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9)
2023(4666)
2022(4237)
2021(3826)
2020(3519)
2019(8417)
2018(8380)
2017(16797)
2016(9339)
2015(10749)
2014(11100)
2013(11354)
2012(10812)
2011(9965)
2010(10017)
2009(9617)
2008(9776)
2007(8938)
2006(7494)
2005(6734)
作者
(28643)
(24170)
(24135)
(23143)
(15187)
(11652)
(11206)
(9546)
(8842)
(8524)
(8113)
(7997)
(7804)
(7676)
(7622)
(7600)
(7552)
(7103)
(7035)
(6948)
(6063)
(5945)
(5881)
(5585)
(5476)
(5458)
(5446)
(5317)
(4938)
(4834)
学科
(44006)
经济(43969)
(24475)
管理(24215)
方法(23008)
数学(20803)
数学方法(20653)
(18876)
企业(18876)
(11555)
(10402)
中国(9526)
(8975)
贸易(8975)
(8928)
(8722)
地方(8005)
农业(7492)
业经(7469)
(7108)
(6529)
(6344)
财务(6330)
财务管理(6309)
(6273)
金融(6271)
(6161)
银行(6141)
企业财务(5915)
(5813)
机构
大学(143178)
学院(141592)
(60981)
经济(59716)
管理(53274)
研究(48732)
理学(45847)
理学院(45302)
管理学(44535)
管理学院(44257)
中国(36520)
科学(30355)
(30145)
(26948)
(26876)
(25756)
研究所(23526)
中心(22785)
业大(22510)
财经(21708)
农业(21578)
(21519)
(19596)
经济学(19401)
北京(18975)
(18544)
师范(18363)
经济学院(17817)
(16829)
(16749)
基金
项目(91352)
科学(70592)
研究(65692)
基金(65505)
(57070)
国家(56617)
科学基金(47310)
社会(40765)
社会科(38628)
社会科学(38612)
(35689)
基金项目(34821)
教育(30653)
自然(30515)
(30330)
自然科(29771)
自然科学(29759)
自然科学基金(29233)
资助(27538)
编号(27304)
成果(22588)
(20971)
重点(20901)
(19885)
(18518)
课题(18473)
科研(17955)
教育部(17745)
创新(17391)
大学(17310)
期刊
(64508)
经济(64508)
研究(39850)
中国(24526)
(23801)
学报(23339)
(21502)
科学(20577)
大学(16997)
管理(16639)
学学(16019)
农业(15744)
教育(12869)
(12577)
金融(12577)
技术(12136)
财经(10790)
经济研究(10613)
业经(10221)
问题(9271)
(9243)
(8861)
技术经济(8001)
(7893)
理论(7532)
统计(7531)
(7204)
商业(7079)
实践(6841)
(6841)
共检索到204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慧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本文首先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的周期性波动及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接下来分析了当前油价偏低的原因,阐述了国际油价偏低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认为世界经济要持续发展,国际油价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亚轩  高明  张岸天  
本文以美国与中国数据为主,分析新冠疫情叠加供给冲击背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率上行的成因与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映射;二是总需求的全方位扩张,包括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居民与企业的加杠杆空间;三是供给冲击与产出缺口,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长期低碳行动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孝青  曹丽  
本文分析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包括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节油的经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石油储备、建立石油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以化解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和经济正常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殿昆  
自 2 0 0 0年以来 ,由于中央前期实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效应 ,我国经济增长摆脱了去前年的减速趋势 ,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但是作为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之一的物价却回升乏力 ,仍处低迷状态。导致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低迷并存的原因 ,一方面是 2 0 0 0年上半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力增强 ,使宏观经济止跌回升 ,另一方面 ,城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 ,启动民间投资难度较大 ,过剩生产能力未得到淘汰等因素阻碍了物价稳定回升。为此 ,政府应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 ;深化改革 ,增加出口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培育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 ,推动消费层次升级 ,并同时继续开拓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克  
一位经济学教师在一堂经济学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问题:世界探明的已知石油储藏量为1238万亿桶,每天的消耗量为8000万桶,请问这些石油将何时彻底用完?上述问题的答案是——永远用不完。因为用该出题者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价格上升过高,人们就不会再使用石油,而改用其他替代品作燃料了;剩下的石油则因为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自然永远不会用完。这看似玩笑,却不是玩笑,不过倒是可以给最近热门的一个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高善文  缪延亮  
2021年7月15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全球通胀何去何从"研讨会。短期来看,政策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服务性价格上涨在更大范围疫情解封推动下值得关注。在外需热、内需冷、供给限的情况下,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端,猪价走低抑制国内CPI通胀水平。中长期来看,反不平等思潮的崛起、供应链的扰动、碳中和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两三年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高一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水平不会很高。但如果疫情以后全球需求异常弱,高通胀压力也很难显现。美国2020年货币增速是正常时候的4~5倍,财政扩张是传统上限的10倍,将来滞胀难以避免,但对美国滞涨的担心应该是在10年、15年之后的相当长时间段。最后,如果未来出现了尾部风险,对全球长期通胀的走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应对。相信全球中央银行已经汲取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会在通胀的早期去干预。如果美联储不断发现通胀比想象得难以克服,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已经脱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平  
自1998年6月份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后,国内外油价走势高度一致,国际原油价格与CPI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并不高。根据投入产出表分析及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胀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并通过成本效应对自身施加叠加影响,且对绝大多数行业的影响系数趋于上升。但由于石油行业与其它行业关联度低、上下游市场结构差异较大、技术进步的消化以及CPI统计制度设计等原因,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CPI的传导效应被弱化了,政策制定者不宜高估国际油价上涨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桂梅  崔日明  
本文利用"公地悲剧"模型,结合博弈论,证明我国部分行业出口市场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改善这种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春艳  南士敬  
文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建立了以自身滞后一期值为转换变量的LSTA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说明我国低通胀与高通胀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转换特征。CPI的转换位置在8.476%,RPI的转换位置在7.143%,CPI和RPI在低通胀下的系统是稳定的,在高通胀下的系统是非稳定的,由此导致高通胀持续的时间短,而低通胀持续的时间长,低通胀向高通胀的转换具有跳跃性,转换速度较快。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卫东  王有鑫  
该文尝试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分析框架,分析本轮全球通胀走高原因,研判短期和中长期全球通胀演变趋势。短期看,由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紊乱导致的供应链瓶颈可能在2022年二季度后逐渐得到平抑。中长期看,全球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绿色化"等趋势将导致生产成本提升,通胀中枢将趋势性上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步昙  
本文将时变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通胀等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采用G18(世界主要经济体,20国集团中18个国家)1993—201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0年之前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2000年之后,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强并变为显著正向。对新兴市场而言,进入21世纪其国内产出日益依赖国外负向产出缺口来消化,从而削弱了其内部经济过热拉动通胀的可能性;而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其国内产出与价格联动机制遭削弱,并且受益于低廉进口产品而享受了长期低通胀。这种新的通胀作用机制不仅要求各国央行在应对产出波动与治理通货膨胀时应更重视国际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陈秋祺  
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呈现持续攀升态势。截至2017年10月,Brent和WTI原油价格分别回升至60.9美元/桶和54.4美元/桶,同比上涨30.6%和18.6%。与此同时,中国PPI同比进一步攀升,自今年5月的5.5%反弹至9月的6.9%,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年内原油价格高点或已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一路高歌。截至11月6日,Brent原油价格攀升至64.11美元/桶。本轮原油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大体来自两方面:OPEC减产执行率持续处于高位,以及原油需求增幅超出市场预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郭嘉沂  
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主线转变为再通胀以及主要经济体渐进退出宽松政策。中美共振补库、超额流动性等预期共同助推了大宗商品的快速上涨以及通胀超预期的现状。目前市场交易的分歧点主要在于通胀的超预期程度,以及通胀预期变化如何影响美联储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文章展望了通胀预期对全球汇市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欣荣  
本文认为未来全球平均通胀上升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非常高。一方面,全球经济治理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长时间持续,无知和政府的短视会增大通胀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持续攀升的负债水平,都是值得警惕的信号。另一方面,全球化提升效率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农产品可能长期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一般价格水平中,资产价格的分量将越来越重,流动性所带来的通胀可能集中体现在资产价格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