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5)
2023(8972)
2022(7500)
2021(7021)
2020(5966)
2019(13677)
2018(13168)
2017(24612)
2016(12981)
2015(14748)
2014(14332)
2013(14549)
2012(13758)
2011(12622)
2010(12415)
2009(11933)
2008(11704)
2007(9912)
2006(8844)
2005(8539)
作者
(37562)
(31233)
(31166)
(29827)
(20111)
(15048)
(14188)
(12282)
(12259)
(11129)
(11036)
(10572)
(10298)
(10172)
(10151)
(10038)
(9426)
(9096)
(8962)
(8743)
(7784)
(7703)
(7587)
(7328)
(7130)
(7127)
(6889)
(6757)
(6326)
(6253)
学科
(61080)
经济(61023)
(31784)
管理(30673)
方法(26857)
数学(24806)
数学方法(24654)
(22292)
企业(22292)
中国(22076)
(14861)
贸易(14853)
(14603)
(13869)
(13610)
(12880)
银行(12852)
(12492)
(12484)
金融(12484)
(12371)
(11314)
(10956)
保险(10865)
地方(10821)
业经(9943)
农业(9186)
关系(8302)
(8135)
(8101)
机构
大学(188941)
学院(182150)
(90756)
经济(89470)
研究(75796)
管理(65841)
中国(63586)
理学(55405)
理学院(54743)
管理学(53957)
管理学院(53624)
科学(42362)
(41940)
(41939)
(38799)
研究所(35186)
中心(33338)
财经(32687)
(31608)
经济学(30589)
(30283)
北京(27724)
经济学院(27591)
(27490)
(25572)
农业(25066)
财经大学(24814)
业大(24578)
科学院(22949)
(22126)
基金
项目(120143)
科学(95418)
基金(92209)
研究(84767)
(82493)
国家(81953)
科学基金(68619)
社会(58067)
社会科(55207)
社会科学(55194)
基金项目(46550)
自然(43350)
自然科(42372)
自然科学(42356)
自然科学基金(41689)
(41072)
资助(39579)
教育(37668)
(37324)
编号(29962)
(29010)
重点(28157)
中国(26617)
国家社会(26348)
(26301)
成果(25243)
教育部(24977)
(24352)
科研(23410)
创新(23234)
期刊
(95360)
经济(95360)
研究(65778)
中国(41316)
(30791)
学报(30757)
科学(28986)
(27988)
管理(25964)
(25267)
金融(25267)
大学(23566)
学学(22112)
农业(19357)
经济研究(17922)
财经(17033)
国际(15222)
(15169)
教育(14968)
(14801)
世界(13668)
技术(13354)
问题(12730)
(12259)
业经(10635)
技术经济(9294)
统计(9286)
理论(8447)
(7948)
(7703)
共检索到298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史蒂芬·皮克福德  朱子杰  
早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严重挑战时,中国获取G20轮值主办国地位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政策上的挑战,但也意味着中国有机会向世界展现其对全球经济增长问题的领导力。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左右,自全球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低的增长速度。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增速放缓的问题,其中一些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巴西)甚至陷入了衰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全球金融治理课题组  乔依德  祝望  
全球金融治理的缺陷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金融市场动荡不断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全球金融治理所面临的挑战、目标和改革角度对其五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这五个组成部分是系统重要性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及国际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支撑全球金融治理的国际金融机构、担当防止金融危机防火墙的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叶玉  
一、G20安塔利亚峰会背景(一)全球经济复苏"北高南低",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大宗商品市场低迷,风险点向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总体疲弱,而且发展也不均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提速,但是却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连续第五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贾晋京  
随着欧美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预期增强,G20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而中国将成为延续G20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力量20国集团(G20)的诞生与发展,与通过全球治理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紧密相关:1999年,为防范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再次发生与扩散,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诞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伦敦G20峰会在人们对它高度的关注和热烈的期盼中落下了帷幕。从会后公布的正式公告中,我们注意到了它的内容比几个月前华盛顿时候的内容要丰满了很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查晓刚  
中国将于2015年底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并主办2016年G20峰会。这将是中国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多边经济会议,对中国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施对外开放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主办本次峰会应该实现的战略目标,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行动空间。在此基础上,对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议题选择提出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凡  陈晶  
一、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与国际立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执全球经济之牛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将G20升级为峰会对话机制,而其自扫门前雪政策却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二战后世界经济唯美国马首是瞻时代已一去不返。在G20机制中,美国利益诉求多以维护美元霸权、保持金融霸主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为出发点。欧盟则首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凡  陈晶  
一、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与国际立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执全球经济之牛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将G20升级为峰会对话机制,而其自扫门前雪政策却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二战后世界经济唯美国马首是瞻时代已一去不返。在G20机制中,美国利益诉求多以维护美元霸权、保持金融霸主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为出发点。欧盟则首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亮  
近年来,二十国集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作用日益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一是机制内包含诸多主张减排的欧盟国家;二是集团内国家派别的划分与UNFCCC框架内谈判的阵营高度相似,具有谈判的连续性;三是气候变化问题被反复嵌入经济议题,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外部关系上,全球气候治理的延续性为G20机制提供了讨论和形成减排行动的不同时空条件;与UNFCCC的互动,保持了G20内基本相同的气候议题,责任、资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属性和外在关系,G20获得了持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动力,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亮  
近年来,二十国集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作用日益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一是机制内包含诸多主张减排的欧盟国家;二是集团内国家派别的划分与UNFCCC框架内谈判的阵营高度相似,具有谈判的连续性;三是气候变化问题被反复嵌入经济议题,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外部关系上,全球气候治理的延续性为G20机制提供了讨论和形成减排行动的不同时空条件;与UNFCCC的互动,保持了G20内基本相同的气候议题,责任、资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属性和外在关系,G20获得了持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动力,其影响体现在:以UNFCCC框架下谈判为基础的政治再承诺;通过规范或政策倡议为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与原则。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英纳兹奥·安格洛尼  让·皮萨尼-费里  杨盼盼  
G20设立于1999年,但真正发挥作用,是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迄今为止的短短三年内,已经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首尔和戛纳举办了六次首脑峰会,形成了一系列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包括金融市场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是IMF)治理改革等。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期,政策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婧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15日至16日将在土耳其西南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行第10次峰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如何改变全球经济面临的低增长困境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08年面对历史性的金融危机时,G20曾积极采取行动夯实了全球经济的基础,如今面临全球经济的低增长困境,G20各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政策和战略的协调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东喜  陈伟雄  
在G20从危机应对的临时平台向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作为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目标,而加强全球贸易政策协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摩擦不断反复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G20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分析G20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取得的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G20在全球贸易政策协调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G20框架下促进全球贸易政策协调的相关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远鸿  
风险和挑战来自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上看,主要是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分化,特别是美联储加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趋紧,而欧洲和日本还要继续发力,这种状况会加大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汇率、利率、资本市场及资本流动的波动风险。对中国而言,一方面主要国家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分化调整压缩了国内的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