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2)
2023(12522)
2022(10735)
2021(10190)
2020(8825)
2019(20758)
2018(20770)
2017(39689)
2016(21775)
2015(25081)
2014(25261)
2013(24965)
2012(23238)
2011(21089)
2010(21482)
2009(20151)
2008(19888)
2007(17910)
2006(15444)
2005(14029)
作者
(64476)
(53829)
(53681)
(51293)
(34138)
(25836)
(24507)
(21187)
(20340)
(19236)
(18406)
(18125)
(17331)
(17255)
(16941)
(16898)
(16165)
(16098)
(15752)
(15407)
(13732)
(13353)
(13323)
(12344)
(12193)
(11995)
(11974)
(11808)
(10923)
(10892)
学科
(94159)
经济(94064)
管理(57279)
(54251)
方法(45294)
(43628)
企业(43628)
数学(40787)
数学方法(40133)
中国(26421)
(24134)
(22615)
(20226)
(19280)
(19117)
贸易(19109)
(18651)
业经(17330)
地方(16073)
农业(15142)
(15052)
银行(15012)
理论(14785)
(14668)
(14661)
金融(14653)
(14399)
(13457)
(13422)
财务(13398)
机构
大学(316951)
学院(315007)
(133615)
经济(130932)
管理(116845)
研究(113055)
理学(100235)
理学院(99069)
管理学(97008)
管理学院(96432)
中国(86712)
科学(69600)
(68659)
(60068)
(58687)
(55929)
研究所(53570)
中心(50844)
财经(47740)
业大(47433)
(46827)
农业(44311)
北京(44078)
(43456)
经济学(42115)
(41190)
师范(40714)
(40585)
经济学院(37991)
(36605)
基金
项目(207381)
科学(162010)
基金(150778)
研究(148720)
(133075)
国家(132089)
科学基金(111322)
社会(93157)
社会科(88377)
社会科学(88352)
(79308)
基金项目(77861)
自然(72326)
自然科(70703)
自然科学(70682)
教育(69861)
自然科学基金(69440)
(68170)
资助(64651)
编号(59597)
成果(49495)
重点(47832)
(46988)
(44505)
课题(42292)
(42285)
科研(40180)
教育部(39818)
创新(39768)
国家社会(39089)
期刊
(143959)
经济(143959)
研究(92853)
中国(63953)
学报(53264)
(50117)
科学(47571)
(46907)
管理(42786)
大学(39782)
学学(37464)
教育(35211)
农业(33783)
技术(28801)
(27887)
金融(27887)
经济研究(25060)
财经(24055)
业经(21852)
(20775)
(19453)
问题(19178)
统计(18443)
(17563)
技术经济(16190)
(16059)
世界(15814)
国际(15662)
(15596)
决策(14747)
共检索到471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松  陈长胜  高郭平  来志刚  葛建忠  林辉婵  戚建华  
对全球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Global-FVCOM)计算的全球海洋潮汐东中国海部分进行了验证。模式与资料的比较范围为24°N到41°N、118°E到132°E。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东中国海的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分潮计算结果与东中国海区域99个实测站点比较结果总体较好,局部区域水深和网格精度欠缺导致偏差偏大。M2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15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10°,K1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8.2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9°。初步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全球多尺度潮流-洋流耦合模型。研究亮点:采用全球一体化的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模式计算了全球潮汐,东海潮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反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丹  刘浩  
基于POM数值模式构建了区域为(117.5°E~122.5°E,37°N~41°N)水平分辨率为2.5'的潮波数值模式,模拟了渤海M2、S2、K1、O14个主要分潮。模拟结果与19个验潮站观测资料拟合较好。渤海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占主导地位,渤海沿岸及海湾顶潮差大,中央海区潮差小;潮流以半日潮流为主,M2分潮潮流最强,最大流速达到96 cm/s,在渤海中央海域潮流呈现为旋转流,在海湾多为往复流,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存在3个强流区,分别为:老铁山水道及北侧海域、长岛和黄河口附近海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张梦飞  
本文提出"海洋等效虚拟水"概念,以陆海统筹思想为指导,采取陆海同功能产品或服务可等效转换的思路,从食物、废水净化、发电三个角度分别提出"海洋食物等效虚拟水"、"海洋环境等效虚拟水"和"海洋能源等效虚拟水"。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在海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海洋产品或服务对陆地淡水资源的等效替代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海洋等效虚拟水总量呈U型变化趋势,从2006年的182.05亿m3,先下降到2011年的145.03亿m3,又上升到2014年的165.68亿m3。研究期间海洋等效虚拟水含量占用水量的比例达6.4%,未来海水养殖等效虚拟水和海上风电等效虚拟水的显著增加将促进海洋等效虚拟水含量进一步升高。此外,本文根据中国海洋等效虚拟水结构性特征提出优化方向,并根据各省市海洋等效虚拟水结构性特征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等效虚拟水的发展提供借鉴。海洋等效虚拟水的稳定供给必须在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合理利用海洋实现陆地水资源补充是解决沿海地区未来水资源难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矣昕宝  魏巍  全海燕  
为了提取重力固体潮信号各谐波分量间能量差异较大的谐波分量,该文在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实现重力固体潮信号的加性分解,再利用谱相关分析独立分量间的谱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揭示了各谐波间的调制关系.同时,通过对独立分量间的自相关谱和互相关谱的分析,论证了在自相关谱中,能量大的谐波分量被凸显,能量小的谐波分量被抑制,而在互相关谱中,能量较小的谐波分量能更好地凸显出来.结果表明,互相关谱更能够揭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弱的潮汐谐波分量及其调制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楠  于谨凯  刘曙光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三轴图"法对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并最终由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三二一"结构顺序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演进模式上是遵循左旋式演进的。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虽然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有些差异,但基本上遵循了第一二三产业演变这一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兴  周井娟  
文章拟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改革开放30以来我国海洋渔业产量的结构变化作一分析,试图探索出海洋渔业产量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渔业的贡献,为我国制定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加韬  
蓝色的海洋蕴藏丰富的蓝色碳汇,是我国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缓和国际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新空间。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在低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碳中和技术推广应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入手,加快推进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立平  万崇丹  赵丙奇  
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匮乏,海洋经济研究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准确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管理。文章从我国海洋经济现状分析出发,利用聚类分析将我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区分类和时间分类,找出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存在问题。然后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比重和空间集中度分析,观察其发展趋势和地区间差距的变化,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综合得出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阮雯  纪炜炜  
综合渔获量规模、作业方式结构、作业方式能耗强度和燃油排放系数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对2006~2011年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时序分析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6.66万t;拖网、刺网两种作业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相应年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重最大,约占80%,且温室效应最强。渔获量规模效应是驱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采取"捕捞配额"或实施较长期的禁渔休渔制度来降低渔获量总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徐婷  王恩辰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闫庆  李纲  
根据1998-2011年7-12月的东中国海鲐鱼渔业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渔场作业位置与海区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北纬32°为界,将东中国海鲐鱼渔场分为北部黄海渔场和南部东海渔场两部分,分别给出了各月份北部和南部渔场的最适表温范围。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东中国海区的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型,结合各月份的最适表温数据,初步建立了鲐鱼渔场渔情预报模块。应用此预报模块,对鲐鱼主要作业期(7-12月)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了回报,结果与历史捕捞作业数据符合良好。数值模型结果再现了北部渔场8月份起在黄海深水区周边发展,10月达到最盛,11月渔场位置南移,12月基本位于黄海海盆深水区的过程;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娟  王琦  刘大海  王玺茜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方水美  周应祺  项亦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娟  胡求光  
本文在阐述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交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1年相关宏观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静态协调度模型和动态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其静态协调度呈"M型"走势,两者协调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第二,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并不同步,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程度难以满足海水养殖发展的需要,甚或成为制约海水养殖潜力继续释放的短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康  李丽丹  
我国海洋渔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是对传统海洋渔业的扬弃,也是新发展时期海洋渔业产业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基于海洋渔业转型的内涵,从五个维度构建海洋渔业转型成效指标体系,运用AHP和变异系数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测度2001-2014年中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及ARCGIS技术对结果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层面上,中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呈提升态势,地区差异依然存在但逐渐缩小;(2)分维度层面上,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中,海洋渔业转型度、可持续发展度、科技支持度均呈良好发展态势;渔民转产转业度呈反向变化趋势,表明海洋渔业转型对渔民转产转业存在"挤出效应"。中国海洋渔业要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转型升级目标,可选择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引导渔业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