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3)
- 2023(2133)
- 2022(1744)
- 2021(1586)
- 2020(1526)
- 2019(3048)
- 2018(2988)
- 2017(6028)
- 2016(3166)
- 2015(3349)
- 2014(3402)
- 2013(3418)
- 2012(3149)
- 2011(2950)
- 2010(2951)
- 2009(3082)
- 2008(2971)
- 2007(2464)
- 2006(2066)
- 2005(2008)
- 学科
- 济(11967)
- 经济(11951)
- 险(10656)
- 业(10586)
- 保险(10565)
- 管理(7511)
- 企(6877)
- 企业(6877)
- 方法(6111)
- 银(5756)
- 银行(5756)
- 数学(5632)
- 数学方法(5599)
- 中国(5495)
- 行(5435)
- 融(4927)
- 金融(4927)
- 各种(4294)
- 制(4286)
- 类型(4250)
- 种类(4247)
- 各种类型(4245)
- 财(3849)
- 保险业(3745)
- 贸(3157)
- 贸易(3156)
- 易(3131)
- 业务(2895)
- 务(2779)
- 财务(2778)
- 机构
- 大学(42610)
- 学院(41930)
- 济(20017)
- 经济(19619)
- 管理(16566)
- 中国(15881)
- 研究(13507)
- 理学(13267)
- 理学院(13153)
- 管理学(12956)
- 管理学院(12875)
- 财(12417)
- 财经(9466)
- 京(8798)
- 经(8676)
- 融(8079)
- 金融(7981)
- 财经大学(7303)
- 中心(6946)
- 经济学(6800)
- 银(6622)
- 科学(6266)
- 银行(6247)
- 经济学院(6241)
- 所(6239)
- 江(6091)
- 北京(5902)
- 行(5814)
- 公司(5747)
- 国人(5493)
共检索到69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斌  
                                    
                                
                            
                            在充分吸收、借鉴过往应对滞胀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国际社会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滞胀风险近期,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对抑制来自供给侧的通胀作用有限,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明显上升。这种“高通胀、低增长”特征,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滞胀”时期较为相似,但也存在货币宽松程度远超以往、国际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更加复杂等差异。在充分吸收、
                            关键词:
                                
                                    
                                    
                                        滞胀  全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滞胀的成因,发现:从经济基本面看,导致滞胀的因素主要有负向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影响以及劳动生产率下滑和实际工资刚性;从政策面看,导致滞胀的因素主要是货币波动与价格管制。以此来分析中国,我们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近期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很小,但中长期面临增速放缓与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因此,在政策面上要妥善应对,谨防政策不当引致的滞胀风险。
                            关键词:
                                
                                    
                                    
                                        滞胀  总供给冲击  政策风险  供给面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华  
                                    
                                
                            
                            本文以筛选调控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为出发点,利用非线性STR模型对1952—2010年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滞胀风险评价模型对历年经济的滞胀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STR模型  需求拉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奇渊  熊婉婷  栾稀  
                                    
                                
                            
                            后疫情时代,滞胀和债务危机风险并存,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挑战。本文发现,基准情形下,各国面临的滞胀压力和债务危机风险均有望缓解,但仍需警惕负向的供给冲击进一步持续、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主要经济体逆周期政策退出时点选择不当等风险事件。极端情形下,局部地区乃至更多国家或因上述风险事件陷入滞胀或爆发债务危机。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同时积极加强卫生和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全球经济  滞胀  债务危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汤铎铎  
                                    
                                
                            
                            通过基本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换,探讨增长与通胀的多重可能组合,分析了开放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以及"滞胀"组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回答中国是否面临"滞胀"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滞胀"局面。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滞胀  开放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志敏  王良健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忧不仅是通胀问题,而且是通胀与停滞并存的"滞胀"问题。"滞胀"风险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防止通胀问题,又要避免因政策过分紧缩导致经济增长过快下滑,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迎联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患不仅是通胀问题,更是通胀、停滞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相关分析表明,滞胀的风险来自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收入分配失衡、外部输入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内生型增长是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滞胀风险  宏观政策  内生型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力  李沂  肖继五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凤林  甘行琼  
                                    
                                
                            
                            近期我国经济呈增速趋缓、物价攀升的边际滞胀态势。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人口红利减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和制度不完善,引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企业成本上涨和公众的高通胀预期。借鉴国内外有关滞胀治理的理论研究,我国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劳动的收入份额,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保投入,实行结构性减税,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完善产权、户籍、社保和行政法律制度,明确货币政策的币值稳定目标,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关于“滞胀”魏加宁“滞胀”(stagflation)是停滞膨胀的简称,由停滞(stagnation)和膨胀(inflation)两个单词拼接而成,用以描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于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进并存的新现象。一、美国当年是怎样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翔峰  
                                    
                                
                            
                            全球流动性明显收紧根据全球咨询机构Cross Border Capital的最新报告,2015年全球流动性规模为105.7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全球流动性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流动性规模较2014年缩减2.8万亿美元。从地区看,亚太新兴市场缩减1万亿美元,占全球流动性缩减规模的36%。从未偿付余额看,美元、欧元和日元流动性分别缩减8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美联储加息预期是此次全球流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民  陈卫东  
                                    
                                
                            
                            本文通过历史案例分析表明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验告诉我们 ,反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对短期经济状况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采取单纯的总量政策和需求政策治理通货紧缩 ,从长期看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不均衡。总量政策的使用要适度 ,经济调控政策要实现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结合 ,要兼顾微观基础。外部冲击是恶化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原因 ,因此 ,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现今各国制定治理通货紧缩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特殊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经济转轨及体制变革、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微观行为的变化有关系 ,在现阶段 ,进行制度改革和建设更为重要
                            关键词: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调控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月星  
                                    
                                
                            
                            2008年世界经济扑朔迷离,次贷危机的影响仍未消停,石油问题、粮食问题、通胀问题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动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顾建光  
                                    
                                
                            
                            近两三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增速放慢,银行业业绩随之下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金融风险显露。论文透析形成这样趋势的深层动因,如:实体经济下行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业界竞争加深,以及利率市场化冲击等。在这样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也正处于需要调整的阶段,原有的一些政策模式不再适应当下的形势。论文通过对现状透视,借鉴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措施: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央行应当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商业银行调整盈利结构;人民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需要特别慎重,除了需要考量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外,还需要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华  
                                    
                                
                            
                            印度经济学家桑贾亚·巴罗认为,印度经济已走出5年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低谷时期,迈入适度高增长和适度通胀的“增胀”时期.多数印度经济学家似乎都同意了这一观点.当前经济有喜有忧据巴罗分析,印度经济增长率1981—1990年平均为5.5%,高于1960—1980年的3.5%;1981—1990年年均通胀率为7%,稍低于1960—1980年的8%.按照印度的标准,80年代可以算是印度经济的适度高增长与适度通胀并存的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