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8)
- 2023(7203)
- 2022(6155)
- 2021(5968)
- 2020(4899)
- 2019(11698)
- 2018(11356)
- 2017(21734)
- 2016(10994)
- 2015(12717)
- 2014(12365)
- 2013(12292)
- 2012(11326)
- 2011(10596)
- 2010(10484)
- 2009(9883)
- 2008(9605)
- 2007(8001)
- 2006(6972)
- 2005(6534)
- 学科
- 济(55827)
- 经济(55791)
- 方法(29203)
- 管理(28484)
- 业(26619)
- 数学(26455)
- 数学方法(26112)
- 贸(23281)
- 贸易(23270)
- 易(22726)
- 企(20116)
- 企业(20116)
- 中国(15480)
- 农(13978)
- 出(9827)
- 关系(9580)
- 业经(9178)
- 学(8681)
- 财(8317)
- 口(8313)
- 出口(8312)
- 出口贸易(8312)
- 制(7848)
- 地方(7747)
- 环境(7594)
- 融(7557)
- 金融(7556)
- 银(7527)
- 银行(7523)
- 行(7340)
- 机构
- 大学(167065)
- 学院(164507)
- 济(82637)
- 经济(81658)
- 管理(63487)
- 研究(60543)
- 理学(55492)
- 理学院(54871)
- 管理学(53799)
- 管理学院(53504)
- 中国(46691)
- 京(35469)
- 科学(33579)
- 财(31831)
- 所(29455)
- 经济学(27360)
- 研究所(27117)
- 财经(26665)
- 中心(26148)
- 经济学院(24777)
- 经(24639)
- 北京(23028)
- 农(22742)
- 院(21809)
- 业大(21082)
- 江(20686)
- 范(20516)
- 师范(20371)
- 财经大学(20124)
- 贸(19184)
- 基金
- 项目(111929)
- 科学(90521)
- 基金(86752)
- 研究(80207)
- 家(76158)
- 国家(75732)
- 科学基金(65219)
- 社会(54968)
- 社会科(52480)
- 社会科学(52471)
- 基金项目(44212)
- 自然(41694)
- 自然科(40894)
- 自然科学(40889)
- 自然科学基金(40189)
- 省(38947)
- 资助(37269)
- 教育(36573)
- 划(34057)
- 编号(29580)
- 部(26773)
- 重点(25375)
- 中国(24587)
- 国家社会(24580)
- 发(23999)
- 教育部(23529)
- 成果(23389)
- 创(23201)
- 人文(22277)
- 创新(21874)
共检索到24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斌 刘杨倩宇 叶利莹 柯达
作为中国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矿产资源,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锡矿产业链为切入点,基于5种锡矿典型产品的2012—2021年国际贸易数据,构建锡矿产品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全球锡矿产业链贸易整体及个体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中国在全球锡矿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表明:(1)锡矿产业链上中下游典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都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上游集聚效应低,中下游贸易效率较高。(2)锡矿产业链贸易呈现小团体化,社团内部以少数国家主导,德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在中游及部分下游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3)中国在全球锡产业链贸易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在下游产品的控制力,但在原材料供应上高度依赖进口,在中游产品贸易中缺乏话语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莹莹 程宝栋 尤薇佳 郑文迪
【目的】厘清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各国(地区)原木贸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局部和个体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从网络地位和贸易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木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拓展,网络内部贸易关系稀疏程度相对平稳,但平均贸易额上升明显。不同年份全球原木贸易网络的板块构成不同,板块内部联系趋于紧密,核心国家(地区)趋于“抱团”,但板块间联系逐渐减少,板块间“俱乐部”效应显著下降。不同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变化趋势不同,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核心度上升明显,中国于2011年超越美国,居于核心度首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地区)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中国个体网络规模不断提升,“桥”的作用明显,但结构洞效应有所弱化。原木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提升,贸易伙伴以“边缘型”国家(地区)为主。贸易逆差不断减小,进口依存度有所提升。【结论】各国(地区)应根据自身和整体网络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原木贸易网络,推动国际物流互联互通,优化贸易路线,减少运费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原木贸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作为原木需求最为旺盛的国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全球原木贸易网络中的话语权,不断优化原木贸易网络,降低对单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内木材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而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需要稀土资源作为原材料。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稀土资源,稀土产品在全球贸易网络格局中的地位也在演化,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调整本国稀土产品的贸易体系,希望能在世界稀土产品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相应的优势地位。针对当前稀土产品全球贸易网络格局演化进行分析,以美国等西方主要的稀土产品国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提升中国稀土产品战略地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雨然 陈敏鹏
【目的】磷是不可再生资源,关系到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磷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有利于认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对保障中国磷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1990—2020年全球磷产品贸易网络模型,分析其全球化水平、贸易互惠和国家连接模式,考察了贸易大国(地区)的中心性演化,并构建指标评估了中国磷产品贸易安全。【结果】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磷矿加工产品(包括磷肥与其他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网络越来越活跃,互惠性增加了30%以上,从而有利于增加国际合作,稳定贸易关系。在不均衡的网络结构下,许多国家(地区)依赖磷产品出口国(地区),因此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政策稳定性对全球磷产品供给十分重要。(2)20世纪90年代,磷矿石、磷矿加工产品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包括具有高磷资源禀赋或生产能力的出口国(摩洛哥、美国)与磷资源禀赋低、需求大的进口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2006年以来随着东欧和中国磷矿石产量增加、磷肥需求扩大,它们对磷产品贸易网络的影响能力不断增强。(3)随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由磷资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贸易伙伴的政治风险和市场集中度深刻影响中国的贸易和安全,应进一步提升贸易伙伴的多样性,增强与政治稳定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结论】本文认为应积极推进磷资源可持续管理,考虑磷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磷矿资源的保护和优化利用,增强与磷资源大国的贸易联系,提升国家长期的磷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晴晴 孟勇 王涛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全球中间品贸易矩阵,对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图、中心性以及核-边缘分析法跟踪研究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通过凝聚子群划分结果跟踪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结构演变。研究表明:(1)全球中间品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占全球比例在逐年增加,同时,中国中间品贸易依赖程度先增后减,最终低于美国,说明中国中间品贸易优势地位提升显著;(2)欧盟在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的中间品贸易影响力在缩小,中国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3)全球中间品贸易可以分为4个子群,其中亚太地区群和发达国家群相对稳定,欧盟、美国和中国的子群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
关键词:
世界投入产出表 中间品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玮 董文静 高歌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2~2020年全球风电设备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和社团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全球风电设备贸易网络联系密切,并存在小世界特征;个体上,各产品贸易网络节点中心性差异较小,其中,中国风电设备产业贸易地位逐渐提高,并在各产品贸易网络中居核心地位;空间上,风电设备贸易网络中心不断向东亚转移,形成了欧洲、北美洲和东亚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各产品贸易网络社团板块演变特征表明,玻璃纤维贸易网络较为均衡,而风电设备零件和风力发电机贸易网络不均衡特征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天祥 刘星宇 王容博 朱晶
基于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中国猪肉贸易网络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扩大猪肉进口的潜在贸易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近20年来,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核心国相对固定,猪肉贸易网络呈"碎片化"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猪肉进口国,且进口呈现北美、西欧、南美"三足鼎立"的来源格局。未来中国扩大猪肉进口,潜在的贸易伙伴可选范围比较广泛。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和深化同德国、西班牙、美国、巴西等传统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拓展朋友圈,增加从意大利、比利时等其他出口国及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进口,以打造更加多元高效的猪肉进口网络。
关键词:
猪肉贸易 复杂网络 进口格局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顾雨檬 徐东普
[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该文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为了解世界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真实地位,推动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文章基于2000—2016年82个高技术产品主要贸易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中国的贸易地位。研究发现,中心度指数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点强度指数体现了贸易强度排名靠前的国家相对稳定,各国差距不断缩小;结构洞指数体现了各国间贸易关系的多元性即网络异质性不断变化。中国虽然具有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和较高的贸易强度,但是其贸易网络分布较为集中,网络异质性依然有待提高。为应对贸易摩擦,提高高技术产品贸易地位,中国应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水平,从而降低贸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贸易环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金玉萍 李光勤 刘雪燕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方法,采用2000—2018年全球42个国家的双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贸易数据测算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指标,考察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国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能够显著提高非高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网络的广度能够显著提高高收入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国的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世界各国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孝岩 李国祥
探究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对廓清各国贸易地位,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研究2002~2021年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RCEP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显著,贸易网络呈现以中国为绝对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具有“小世界”特征;内生因素中的互惠效应、多重连通效应以及稳定效应同样是推动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演变的重要因素。政策启示表明,应加强对RCEP贸易网络关键节点关注,稳住农产品贸易基本盘;深化中国与RCEP伙伴多方位合作,强化贸易网络核心地位;发挥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核心地位作用,促进贸易规则制度更加公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迪 安海忠 郝晓晴 钟维琼
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2007—2014年国际铜矿石贸易量为数据,通过建立研究对象的加权网络和随机网络,从贸易整体格局、贸易社团化和主要贸易国地位三个方面对铜矿石贸易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铜矿石贸易存在小世界特性,且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中国、美国和秘鲁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稳定,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倾向于形成一个贸易群,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动相对较大;中国、日本作为铜矿石进口大国,智利、秘鲁作为铜矿石出口大国,美国、南非作为贸易桥梁,这些国家在国际铜矿石贸易中均以不同国家角色成为贸易核心地位国家。还有一些贸易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它们的贸易影响力大都由它们的贸易合作国决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复杂网络 社团结构 贸易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斌
基于2000—2012年国际铁矿石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国际铁矿石贸易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及聚集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第一,国际铁矿石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不高。虽然国际铁矿石贸易波及近一百个国家,但真正意义控制铁矿石国际贸易网络的只有澳大利亚、巴西等几个国家。第二,在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家是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中国没有对国际铁矿石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的集聚系数变化幅度不大,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铁矿石贸易 贸易格局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君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中,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选择的典型产品由简单到复杂;对典型产品贸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典型产品贸易的工作对象、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艺流程规范等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课业文本设计,形成引导文、工作页等学习材料。实施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课程,须建立职场化的教学场所,并以工作或学习成果为载体进行课程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