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2)
2023(8011)
2022(7169)
2021(6967)
2020(5834)
2019(14114)
2018(13596)
2017(25979)
2016(14156)
2015(16513)
2014(16974)
2013(17003)
2012(16246)
2011(14915)
2010(15085)
2009(14577)
2008(14784)
2007(13243)
2006(11515)
2005(10919)
作者
(42664)
(35757)
(35672)
(34470)
(22475)
(17151)
(16588)
(14003)
(13563)
(12805)
(12290)
(12021)
(11471)
(11422)
(11347)
(11311)
(10892)
(10496)
(10467)
(10360)
(8904)
(8883)
(8780)
(8275)
(8215)
(8105)
(8063)
(7973)
(7227)
(7090)
学科
(62099)
经济(62017)
管理(37985)
(36855)
(30236)
企业(30236)
方法(29737)
数学(26135)
数学方法(25919)
(20114)
(19665)
银行(19519)
(18230)
中国(16695)
(15732)
(15468)
(13619)
金融(13617)
(13298)
贸易(13289)
(13169)
(12948)
(12311)
制度(12274)
业经(11930)
地方(11562)
(10322)
业务(10212)
农业(9792)
(9614)
机构
大学(211833)
学院(207690)
(90820)
经济(88929)
管理(78554)
研究(74652)
理学(66368)
理学院(65531)
管理学(64529)
管理学院(64112)
中国(63999)
(45593)
科学(44360)
(43451)
(38797)
(38401)
中心(35326)
研究所(35094)
财经(33796)
(32512)
(30604)
农业(30479)
业大(30341)
北京(29116)
经济学(28909)
(27324)
师范(27076)
(26283)
经济学院(26185)
(25841)
基金
项目(132158)
科学(103158)
基金(96561)
研究(95126)
(84166)
国家(83500)
科学基金(70491)
社会(60461)
社会科(57302)
社会科学(57281)
基金项目(51097)
(49905)
自然(45265)
自然科(44191)
自然科学(44176)
教育(43677)
自然科学基金(43397)
(43022)
资助(39943)
编号(38325)
成果(32090)
(30280)
重点(30274)
(28146)
(26669)
课题(26414)
教育部(25861)
科研(25778)
国家社会(25190)
创新(25121)
期刊
(99519)
经济(99519)
研究(66549)
中国(43435)
(34706)
(34360)
金融(34360)
(33842)
学报(32965)
科学(30294)
管理(26781)
大学(24595)
学学(23037)
农业(20745)
教育(19298)
财经(17497)
技术(16805)
经济研究(15986)
(14950)
业经(14613)
问题(13579)
(12733)
国际(12322)
理论(11866)
(11861)
技术经济(10779)
实践(10755)
(10755)
世界(10227)
统计(9939)
共检索到328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心怡  
"2017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显示,全球银行业正在稳步复苏,主流银行运行基本稳定,但竞争格局仍在发生微妙变化。历史回溯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对欧美银行的冲击和中国银行业的崛起。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盈利水平的显著提高、风控能力的稳定可控和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就目前的运行态势考察,我们有理由认为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主导的全球银行业竞争新格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维持稳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以银行机构为单元、时间跨度最长、空间范围最广、涵盖指标最多的反映全球银行业运行状况的榜单,由于其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因此一直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高管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2016年6月底,《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从其数据看,当前全球银行业运行有三个突出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昊虹  李石凯  
基于银行单元的竞争格局演变研究显示,全球银行业已经进入"工行-建行时代",基于板块维度的竞争格局演变研究显示,全球银行业已经由中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共同主导。但是,不断成长的中国银行业也累积了不少问题,我们建议中国银行业应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风险管理、加快国际化进程,以维持全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2012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全球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复苏态势,但复苏的区域差异和国别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欧洲银行业衰退仍在继续,美国银行业复苏态势明显,中国银行业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球银行业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业已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改变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主流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拓展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泱  黄剑  
2010年度的"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提供的两条重要信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一,在政府的大力救助下,美欧主流银行基本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其二,中国银行产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际竞争力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全面提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涛  李石凯  
2019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全球银行业的复苏仍在继续,但步伐有所放缓,而且全球银行业的结构分化仍在加剧。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运行态势的分析显示上榜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持续上升,表明全球银行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上榜银行的平均利润率持续上升,表明全球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运行的结构分析,显示中国板块的全球份额不断上升,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增强,全球银行业集中度提高,全球银行业竞争正在由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演化。全球银行业的运行态势和结构特征要求我们对金融政策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其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石凯  王晓雷  
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银行产业的运行具有三大特征:1.全球银行产业在整体复苏的同时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2.中国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加强得到确认;3.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的形成。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主权债务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双重冲击下,美欧银行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石凯  
英国《银行家》杂志2009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银行的业绩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美欧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仍然具有显著优势。显然,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美欧银行主导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昊虹  李石凯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的研究显示,2014年度的全球银行产业运行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危机冲击显著收敛,银行产业整体复苏;竞争格局明显变迁,新兴市场地位凸显;行业龙头分化严重,全球集中趋势逆转;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海外分支作用增强。我们有理由预期,未来全球银行产业的复苏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演变、全球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家强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家强  彭继伟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显示,全球银行业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最低谷,资本实力与盈利水平都有所恢复。尤其是金融风暴过后,欧洲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受到较大冲击,美国银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实力犹在,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地位明显上升。本文回顾过去40年全球银行业版图变迁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内在决定因素,并探讨对我国银行业崛起的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家强  谢玉鹏  
新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银行业发展迅猛,在200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规模全面超越日本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差距逐步缩小,但当前仍然面临如何全面提高经营效率的种种挑战。以欧美经验为鉴,充分立足和挖掘本土市场、着眼经营战略转型、审慎掌握改革开放节奏、重视区域金融合作,应是亚洲新兴市场银行业走向崛起的重要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家强  
本文结合2009年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的新特征,分析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变化。结论认为,金融危机对未来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欧银行业将很难再现过去10年的辉煌,部分坚持传统稳健经营模式的发达国家银行可望取得良好发展,新兴市场银行仍将是发展亮点和全球银行业角逐之地。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全球银行排行榜是一个观察银行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透过全球银行排行榜变迁,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基础规律。那些"青春永驻"的全球大型银行,基本上都确立并长期坚持自己的风险偏好,形成清晰的战略定位、独具优势的经营模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文化;而那些曾经昙花一现、最终衰落倒闭的银行,主要教训在于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战略定位不清晰、盲目追求高收益以及管理层误判市场。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银行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研究并积极借鉴全球银行业发展规律,结合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探索适宜的银行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本文利用来自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中前10强的数据,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的演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分析表明,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从来就没有真正长时期稳定过。尽管都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银行主导,但不同时期美、欧、日银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差异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