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0)
2023(12640)
2022(10594)
2021(10090)
2020(8514)
2019(19362)
2018(19557)
2017(37852)
2016(20258)
2015(22604)
2014(22062)
2013(21261)
2012(19221)
2011(17400)
2010(18119)
2009(17465)
2008(16724)
2007(14749)
2006(13545)
2005(12502)
作者
(55178)
(45421)
(45218)
(43504)
(28906)
(21538)
(20705)
(17288)
(17243)
(16413)
(15450)
(15434)
(14392)
(14371)
(14233)
(14042)
(13369)
(13312)
(13133)
(12941)
(11493)
(11128)
(11080)
(10529)
(10414)
(10345)
(10276)
(9992)
(9130)
(8869)
学科
(76975)
经济(76877)
管理(54091)
(53028)
(44552)
企业(44552)
方法(33237)
数学(29540)
(29462)
金融(29459)
中国(29281)
数学方法(28909)
(28535)
银行(28516)
(27621)
(23487)
(22483)
(22271)
业经(19115)
(15606)
(15535)
贸易(15520)
(15162)
理论(14501)
农业(14337)
地方(14267)
(14086)
(13518)
财务(13467)
财务管理(13428)
机构
学院(276550)
大学(274387)
(113294)
经济(110725)
管理(102328)
研究(92826)
理学(86515)
理学院(85588)
管理学(83747)
管理学院(83249)
中国(80377)
(58799)
(58465)
科学(53666)
(46633)
财经(45098)
中心(44066)
(42226)
研究所(41787)
(41778)
(40766)
北京(37677)
(36673)
业大(36568)
师范(36343)
经济学(35083)
(34677)
(33607)
财经大学(33522)
农业(32469)
基金
项目(172376)
科学(135248)
研究(130117)
基金(123564)
(106570)
国家(105652)
科学基金(90054)
社会(81259)
社会科(77105)
社会科学(77082)
(67466)
基金项目(63798)
教育(61476)
(56974)
自然(56597)
自然科(55306)
自然科学(55290)
编号(54914)
自然科学基金(54277)
资助(51928)
成果(46188)
重点(39450)
课题(38280)
(38280)
(37492)
(36375)
创新(34031)
项目编号(33816)
(33628)
教育部(33287)
期刊
(129509)
经济(129509)
研究(88496)
中国(57274)
(45372)
金融(45372)
(44648)
管理(40034)
(39299)
学报(38021)
科学(36183)
教育(35192)
大学(30115)
学学(28135)
农业(25889)
技术(24526)
财经(22287)
业经(22144)
经济研究(21614)
(19101)
问题(16749)
(14775)
理论(14726)
统计(14391)
国际(14136)
(13400)
商业(13296)
实践(13210)
(13210)
技术经济(12840)
共检索到434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雅珍  楼昳江  
本文考察全球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监管模式变革,比较其在监管构架、监管目标、监管方式与措施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并就我国监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钟秀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银行和金融集团的监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混业经济制度建构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并表管理上,即"伞+双峰"监管模式。这一监管模式具有消解各监管机构缺乏沟通与协调、监管范围的交叉和重叠等导致的监管真空和疏漏。从美国监管模式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也必须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混业监管能力;加强功能监管,形成金融监管的强大合力;重视行为监管,推动金融监管的实践和政策创新;实现金融发展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动态平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张本照  
文章以英国为例,简述了1997年开始英国对其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以及其后在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完善和发展自有金融监管模式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全先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等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它们反映了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我国金融业实现全面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统一监管是最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我国当前的分业监管模式刚刚建立不久,实现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平稳转变应该分两步来进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绵茂  欧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前行,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监管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2007年由美国引起的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美国通过立法对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机制的变革,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变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及其监管的深刻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广  
一、我国金融业监管体系现状我国的金融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为主体,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咨询、担保、租赁等各专业领域门类齐全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实行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俊  
迈入新世纪以后,混业经营成了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预见混业经营也 将成为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的方向。但与之对应,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却表现 出了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金融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不能顺应经营体制转变的趋势 而进行适时的变革,无法为金融经营体制的顺利转变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笔者对 已实行混业经营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加以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 监管组织结构的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夏  蒲勇健  陈斌  
金融控股公司代表了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构建适应当前金融混业趋势的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混业监管模式既能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进行自我约束,又能促进金融创新。我国应该建立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和效率为目标导向的混业监管模式,这样有利于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和增进行动的一致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文浩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原有的监管框架基础上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力度,修订了各项金融监管法规,并进一步推动了欧盟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强监管合作,凸显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岳  刘博  徐洁勤  
本文首先回顾了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历程,指出了此轮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理念落后、监管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动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留禄  陈福根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笔者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应对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举措,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文彬  
1998年,我国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大了金融体系改革的力度,其中尤以金融体系的改革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强调,被称为1998年金融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国的金融监管究竟要确立在何种目标模式上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对当今世界占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虞群娥  
随着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已发生了很大变革。现阶段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可借鉴美国的分层监管模式与欧洲的单层监管模式 ,选择综合监管与分立监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采取“一局两会”制 ,并分三个阶段全面建立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柳钦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德国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