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9)
- 2023(10671)
- 2022(8853)
- 2021(8085)
- 2020(6602)
- 2019(14717)
- 2018(13989)
- 2017(27166)
- 2016(13936)
- 2015(15213)
- 2014(14351)
- 2013(13806)
- 2012(12176)
- 2011(10824)
- 2010(10834)
- 2009(10469)
- 2008(9236)
- 2007(7828)
- 2006(6831)
- 2005(6143)
- 学科
- 济(51192)
- 经济(51139)
- 业(39480)
- 管理(37711)
- 企(32883)
- 企业(32883)
- 融(27503)
- 金融(27502)
- 银(24179)
- 银行(24157)
- 行(23455)
- 中国(21711)
- 方法(21636)
- 数学(18623)
- 数学方法(18474)
- 财(16985)
- 农(14738)
- 制(13295)
- 业经(13169)
- 贸(12488)
- 贸易(12478)
- 易(12236)
- 务(12049)
- 财务(12024)
- 财务管理(12008)
- 企业财务(11510)
- 中国金融(11234)
- 地方(10928)
- 农业(10498)
- 理论(9983)
- 机构
- 学院(182469)
- 大学(179774)
- 济(79949)
- 经济(78480)
- 管理(69027)
- 理学(59776)
- 理学院(59177)
- 研究(58824)
- 管理学(58294)
- 管理学院(57969)
- 中国(52377)
- 财(38089)
- 京(35380)
- 科学(32160)
- 财经(30703)
- 中心(29848)
- 经(28058)
- 所(27514)
- 农(27435)
- 经济学(26403)
- 江(25348)
- 研究所(25035)
- 业大(24478)
- 经济学院(24123)
- 财经大学(23300)
- 融(22749)
- 范(22429)
- 金融(22358)
- 师范(22208)
- 北京(21654)
- 基金
- 项目(123788)
- 科学(98957)
- 研究(93686)
- 基金(91344)
- 家(78557)
- 国家(77869)
- 科学基金(67853)
- 社会(62281)
- 社会科(59364)
- 社会科学(59350)
- 省(48429)
- 基金项目(47958)
- 教育(43209)
- 自然(41385)
- 自然科(40512)
- 自然科学(40505)
- 划(40252)
- 自然科学基金(39809)
- 编号(37962)
- 资助(36169)
- 成果(30378)
- 重点(28087)
- 创(27636)
- 发(27542)
- 部(27505)
- 国家社会(26599)
- 课题(25708)
- 创新(25668)
- 教育部(24527)
- 人文(24518)
共检索到27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立燕 李金凯
本文选取1999—2017年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Probit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了在全球金融周期不同阶段中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全球金融周期"繁荣"阶段(VIX指数较低时),全球风险指数和大部分经济体内部因素均为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驱动因素;在全球金融周期"萧条"阶段(VIX指数较高时),全球风险指数成为第一主导因素,大部分经济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变得不显著。此外,在全球金融周期不同阶段中,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驱动因素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周期不同阶段中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占韦威 裴平
本文选取1990—2019年58个经济体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对激增、中断、外逃和撤回四类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激增和中断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对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和撤回的影响要大于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较高的经济增速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流动激增和中断的影响,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较高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可以强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提供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红 苗蕊
本文利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43个经济体数据,基于“三元悖论”有效性视角,采用带有交乘项的probit模型,研究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是引起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原因,全球金融周期“繁荣”时期,可能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激增;全球金融周期“萧条”时期,可能会引发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汇率制度弹性提高能够削弱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通过提高汇率制度弹性防范外部冲击的举措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更为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影响不同,这与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有关。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国际资本异常流动 三元悖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继梅 李典毓
基于49个经济体2005年第三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并探讨经济制度与政策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顺周期性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全球金融周期扩张阶段,跨境资本显著外逃;全球金融周期衰退阶段,资本中断和撤回的发生概率增加;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异常流动均具有顺周期特征;与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相比,直接投资受全球金融周期衰退的影响程度最小;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调节输入型资本异常流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发展和汇率制度在不同类型经济体中的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虞梦微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金融状况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不断上升,产生了所谓的全球金融周期。全球金融周期受美国货币政策和全球风险偏好的驱动,两者的变化通过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机构杠杆率、信贷和资产价格进行传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跨境银行在全球金融周期传导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危机后,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逐渐上升。中国与全球的金融状况联动性较高,随着与国际资本市场融合度以及外国投资者参与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于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性也会进一步增强,这会给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显著冲击。为此,政策当局需要采用合理的汇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使用宏观审慎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推进国际政策协调和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以抵御全球金融周期的冲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昊宇 陈中飞 初可佳
构建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时变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月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美利差、汇率预期、通胀水平和资产价格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机制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存在2007年和2013年两个重要结构时点。资本账户管制有利于抵御外部金融风险冲击,但金融危机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导致各变量时变脉冲曲线呈现剧烈波动。据此,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维持金融稳定;资本账户开放应当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宜操之过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林广维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世界各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衰退,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必然会加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扩大金融业开放措施的逐步实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将更为频繁,短期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会对一个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TVP-SV-VAR模型,探究2006年10月—2020年11月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和全球恐慌指数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动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球恐慌指数和股票价格在面临巨大的不利外部冲击时(比如经济衰退),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最大;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关系与经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这种影响关系会回归到正常状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绍宸 杨诗琦
在“二元悖论”理论框架中,全球金融周期作为重要的冲击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中心国家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风险承担渠道和基金渠道传导,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长共振,从而产生全球金融周期的现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导致投资组合流动和信贷流动产生强烈的顺周期性,这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更加明显。同时,危机引发的“涡轮增压效应”放大了全球金融周期的冲击作用。为有效防范外部冲击,需在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发展和浮动汇率制度等方面不断着力,并运用资本管制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杠杆率限制等政策工具,提升资本流动管理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于晓宁
本文从国际金融投资视角构建了21种货币1993—2016年的货币国际化指标,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其驱动因素,并采用混合组均值法估计的动态异质性面板模型检验各驱动因素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短期内货币国际化与汇率波动、经济规模正相关;长期来看,汇率波动表现为抑制作用,即汇率波动在短期为交易者提供高抛低吸的套利机会使其增加投资,但在长期会打击交易者的信心。长期驱动因素还包括货币资产收益、以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管制衡量的交易成本和经济基本面。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短期路径设计中,短期内发展经济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具成效的方式,而长期可以通过提高资产收益吸引投资,同时防范汇率大幅波动,谨慎处理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开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虞梦微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跨境资本流动 三元悖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曦晨 张明
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是未来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1870年至今,国家内部不平等和国家间不平等分别呈现出先降后升和先升后降的特征。长期来看,收入不平等周期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生产要素及其回报率的变化,如技术进步、教育、全球化和制度因素等,但这并不能解释顶端收入不平等的空前增长。进一步的解释包括政治游说、金融自由化、税收制度、劳动力市场和创新的影响。全球收入分配恶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发达经济体收入分配长期失衡会扭曲政治决策,从而引发信贷扩张和金融监管缺失,最终加大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二是诱发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三是“长期性停滞”格局的形成。文章认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包容性和税收覆盖性,加强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和税收强度有助于控制不平等的激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本文利用15个有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存在顺周期、逆周期及无周期三种变动趋势。1982至2008年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顺周期变动,而GDP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和国内股票价格指数是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这种顺周期资本流动能引起人民币出现新一轮内外价值偏离,积累和放大国内资产泡沫,延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剧国际收支失衡与储备货币贬值,增强国内宏观经济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宏观上需要进行必要的逆周期反向调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斌 于春海 刘翠花
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资本流动稳定性也在发生深度调整。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周期的动态变化,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等不同金融开放形式与资本流动稳定性之间可能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以52个国家1987—2018年跨国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详细考察金融开放、全球金融周期与资本流动稳定性之间的深层关联。主要结论如下:(1)将全球金融周期作为转换变量情况下,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对证券类和信贷类资本流动波动的影响均存在非线性转换特征,但对FDI类资本流动的非线性影响不明显;(2)资本账户开放会加速资本流动波动,而随着全球金融风险提高,这种加速刺激会逐渐强化。当全球风险达到特定门槛,资本账户开放的边际影响会发生结构突变,加速器效果将更加明显;(3)汇率市场化虽然能一定程度抑制资本流动波动,但随着全球风险上升,其自动稳定器效果会弱化。当全球风险达到特定门槛,汇率市场化的边际影响也会发生结构突变。特别地,其对证券类资本流动波动的影响将由缓冲器转化为加速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王伟涛 董雅洁
基于1998—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结构视角探讨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和异质性等问题。基准检验发现,总量跨境资本流动以及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直接投资顺周期特征不显著;国内金融风险改善、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汇率稳定性增加会强化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证券投资顺周期特征主要由企业驱动,其他投资主要由商业银行驱动;全球金融周期上行时总量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流入顺周期特征更为明显;金融危机后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对全球金融周期更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全球金融周期渠道影响各国跨境资本流动。拓展模型检验表明,不同类型经济体储备政策变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兴市场经济体倾向于使用外汇储备对冲风险和稳定汇率。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做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绍宸 巩冰 时梁 杨诗琦
各国金融状况相关性和联动性的逐步增强导致全球金融周期现象的出现,“三元悖论”和“二元悖论”相互取代对政策选择提出诸多挑战。危机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紧缩、风险因素上行对资产价格、信贷增长、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作用明显增强,仅靠浮动汇率制度已无法隔绝外部冲击,需要利用资本流动管理降低金融连接强度,“二元悖论”成立;非危机期间金融市场波动性下降,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明显提升,“三元悖论”成立。为防范外部冲击、提升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需有效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和杠杆率限制降低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危机期间使用资本管制政策限制资本流动,通过建立风险水平的监测体系,选择适宜的时间窗口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