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6)
- 2023(6810)
- 2022(5584)
- 2021(5161)
- 2020(4176)
- 2019(9366)
- 2018(8777)
- 2017(17445)
- 2016(9108)
- 2015(9948)
- 2014(9750)
- 2013(9452)
- 2012(8818)
- 2011(8064)
- 2010(8416)
- 2009(8393)
- 2008(7314)
- 2007(6623)
- 2006(6206)
- 2005(5752)
- 学科
- 济(33643)
- 经济(33609)
- 业(27461)
- 管理(26396)
- 融(25816)
- 金融(25816)
- 银(23216)
- 银行(23209)
- 行(22622)
- 企(22605)
- 企业(22605)
- 中国(18124)
- 财(12805)
- 制(11361)
- 中国金融(11134)
- 方法(11028)
- 农(10879)
- 数学(9852)
- 数学方法(9706)
- 地方(9418)
- 业经(8638)
- 贸(8528)
- 贸易(8518)
- 务(8428)
- 财务(8400)
- 易(8391)
- 财务管理(8390)
- 策(8362)
- 企业财务(8042)
- 农业(7383)
- 机构
- 学院(121264)
- 大学(117752)
- 济(56346)
- 经济(55055)
- 管理(45242)
- 研究(42539)
- 中国(41191)
- 理学(37694)
- 理学院(37348)
- 管理学(36877)
- 管理学院(36640)
- 财(29423)
- 京(23915)
- 中心(22199)
- 财经(22108)
- 科学(21642)
- 银(20625)
- 所(20431)
- 经(20035)
- 银行(19964)
- 融(19288)
- 江(19091)
- 金融(18948)
- 行(18775)
- 经济学(18179)
- 研究所(18071)
- 农(17123)
- 人民(16772)
- 经济学院(16447)
- 财经大学(16391)
- 基金
- 项目(73920)
- 科学(58730)
- 研究(58611)
- 基金(53466)
- 家(44949)
- 国家(44506)
- 科学基金(38606)
- 社会(37675)
- 社会科(35958)
- 社会科学(35954)
- 省(28872)
- 基金项目(26577)
- 教育(26169)
- 编号(24472)
- 划(23824)
- 资助(22799)
- 自然(22758)
- 自然科(22256)
- 自然科学(22252)
- 自然科学基金(21877)
- 成果(21114)
- 课题(17296)
- 发(17250)
- 重点(16746)
- 部(16601)
- 性(16488)
- 创(16040)
- 国家社会(15557)
- 项目编号(15278)
- 制(15136)
共检索到20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钧
金融周期的理论演变、主要特征和观测指标目前,学界和业界对金融周期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货币经济部主任Claudio Borio认为,金融周期是"价值和风险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融资约束三者之间自我强化、相互作用过程"。法国央行Frait和Komárková(2001)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虞梦微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金融状况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不断上升,产生了所谓的全球金融周期。全球金融周期受美国货币政策和全球风险偏好的驱动,两者的变化通过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机构杠杆率、信贷和资产价格进行传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跨境银行在全球金融周期传导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危机后,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逐渐上升。中国与全球的金融状况联动性较高,随着与国际资本市场融合度以及外国投资者参与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于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性也会进一步增强,这会给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显著冲击。为此,政策当局需要采用合理的汇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使用宏观审慎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推进国际政策协调和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以抵御全球金融周期的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吉塔·戈皮纳特 王宇
面对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各国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较大偿债压力。就应对全球金融紧缩周期而言,增加汇率制度灵活性这一教科书式的操作并不是万能的,现实中这些国家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开放经济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价格黏性、外汇市场不发达、资产负债表的“货币错配”等多重摩擦。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外汇市场发展水平和债务水平为标准,将所有经济体分为四类,分别确定应对多重摩擦的最优政策选择。
关键词:
金融紧缩 多重摩擦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关键词:
结构失衡 分权 金融发展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郑挺国
考虑到国际风险具有隐蔽性、蔓延性和跨国别高维特点,本文设计了高维网状溢出矩阵,并考察了国际金融周期的共振传染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递归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识别了全球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近年来国际金融周期共振传染现象愈发明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周期净溢出国,其次是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中国、俄罗斯、荷兰则是主要吸收国。(2)在应对国内金融周期波动上,全球中央银行倾向于采取主动治理策略,从长期熨平国内金融风险;对于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则采取防御性策略,即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提高经济行为主体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力求短期内消除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这种政策取向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但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并未对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做出显著反应。(3)从全球开放程度较高经济体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期货币政策盯住经济增长目标的强度明显增强,而盯住国际金融周期冲击的政策取向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迅速从逆周期调控切换为顺周期调控,表现出显著的适时调整特征。最后,本文从国际金融风险及其传染路径的有效识别以及如何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的角度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钟茜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金友
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波动角度,分析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四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和成效;其次,再对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衡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有效性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一 代桂霞
本文采用TVP-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间的关系、不同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及当前货币政策选择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时,刺激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稳定通胀水平,但这种效用受到金融市场所处周期阶段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政策调控效果同样存在非对称性,特别当金融市场收缩至过冷萧条时,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微弱。(3)针对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所处阶段,当金融市场温和扩张时不必通过额外的政策手段干预;而当其温和收缩时则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同时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证实了其中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不同的市场状况及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政策调控手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学菲
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反思的焦点。逆周期监管是解决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一剂良方,若想让这剂良方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从逆周期监管工具选择到制定逆周期监管模式,再到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具体落地,每一步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和调整。但由于联席会议制度不成熟、分业监管体制存在漏洞、法律缺位等原因,导致监管体制存有缺陷,实施中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逆周期监管成本计算问题也还未提上日程,这一系列难点导致推进逆周期金融监管困难重重。文章重点分析了推进逆周期监管过程中存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学菲
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反思的焦点。逆周期监管是解决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一剂良方,若想让这剂良方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从逆周期监管工具选择到制定逆周期监管模式,再到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具体落地,每一步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和调整。但由于联席会议制度不成熟、分业监管体制存在漏洞、法律缺位等原因,导致监管体制存有缺陷,实施中的逆周期监管工具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逆周期监管成本计算问题也还未提上日程,这一系列难点导致推进逆周期金融监管困难重重。文章重点分析了推进逆周期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温兴春 王晋斌 石广平
基于坚持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本文研究全球金融周期进入衰退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球银行、国内银行及国内企业的理论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全球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即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负向影响,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缓解该负向影响。其次,基于微观数据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对企业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影响,包括贷款价值比、贷款损失准备要求、针对特定交易的税收要求、区分不同货币的储备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更严格能够进一步缓解该影响。基于宏观数据的分位数向量自回归(QVAR)模型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会给中国经济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当中国经济韧性处于较低分位数时影响更大,而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上述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应更加关注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来应对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利冲击;短期应侧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合理使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得文 吴华强 魏荣桓
本文基于金融、经济周期分析框架,在比较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美国、日本应对金融和经济周期冲击的调控经验和教训:第一,在金融周期下行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金融形势和经济波动进行动态调整;第二,加强财政刺激是应对金融周期下行阶段的重要手段;第三,维护信用稳定可能是平衡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变量,仅靠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缓解信用收缩压力;第四,要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度",避免政策过度和快速反转。比较来看,日本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力度、转向的节奏均明显强于美国,从而导致日本金融体系失衡和经济波动性比美国更加明显。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稳增长、防风险"等多目标约束的背景下,可以从美、日两国应对金融和经济周期冲击的经验和教训之中得到启示:一是要发挥好"宽货币"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避免市场被动、无序出清;二是要发挥好"宽财政"的逆周期调节和托底功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三是要发挥好"稳信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实现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金融周期之间的平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波
该文从全球视角分析了金融风暴通过心理和预期、资本流动和收入增长等渠道对中国房地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时期,由于市场预期悲观和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难免出现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交易萎缩、房价波动或下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减慢等周期性市场调整现象,以及收缩性的羊群行为。因此,政府要对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彻底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选择合宜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以扩大住房消费为突破口,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风暴 房地产市场周期 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英辉 陈欣 江日初
文章以全球20个新兴经济体20052015年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方法考察了全球金融周期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一体化大背景下,以VIX指数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会显著地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便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新兴经济体也无法保证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文章还进一步证实当VIX指数下降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加大,该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会遭到削弱;当VIX指数上升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减小,该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