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1)
2023(16584)
2022(14040)
2021(13124)
2020(10782)
2019(25023)
2018(24428)
2017(47202)
2016(24862)
2015(28171)
2014(27790)
2013(27914)
2012(25759)
2011(23571)
2010(23542)
2009(22091)
2008(20587)
2007(17935)
2006(16056)
2005(14587)
作者
(71354)
(59296)
(58713)
(56194)
(37773)
(28372)
(26733)
(23161)
(22654)
(21107)
(20281)
(19957)
(18894)
(18613)
(18400)
(18310)
(17540)
(16904)
(16859)
(16854)
(14733)
(14398)
(14083)
(13499)
(13411)
(13193)
(12978)
(12531)
(11913)
(11528)
学科
(120354)
经济(120236)
管理(69648)
(65866)
(54053)
企业(54053)
方法(48974)
数学(43234)
数学方法(42892)
中国(35797)
(28730)
金融(28729)
(27297)
(26958)
(26660)
银行(26620)
地方(26583)
(25757)
(24553)
贸易(24536)
业经(24094)
(23940)
(22689)
(21872)
农业(18296)
环境(17011)
理论(16318)
(16315)
(16232)
财务(16163)
机构
大学(361342)
学院(357116)
(162276)
经济(159235)
管理(139859)
研究(126797)
理学(120847)
理学院(119547)
管理学(117767)
管理学院(117139)
中国(101045)
(76702)
科学(73333)
(71637)
(62905)
财经(57967)
中心(57409)
研究所(57280)
(52944)
(52932)
经济学(52176)
(49917)
北京(49252)
业大(48989)
经济学院(47034)
(45657)
(45004)
师范(44649)
财经大学(43399)
农业(41279)
基金
项目(240568)
科学(190206)
基金(177957)
研究(177146)
(154428)
国家(153221)
科学基金(131681)
社会(115671)
社会科(110004)
社会科学(109977)
基金项目(93547)
(90009)
自然(83050)
自然科(81145)
自然科学(81130)
自然科学基金(79697)
教育(79492)
(75809)
资助(73945)
编号(70021)
成果(56681)
(54556)
重点(53534)
(52078)
(49679)
国家社会(49173)
课题(47749)
教育部(47490)
创新(46514)
人文(46086)
期刊
(176233)
经济(176233)
研究(113659)
中国(67827)
学报(53149)
(52462)
管理(51969)
科学(50244)
(48104)
(44096)
金融(44096)
大学(40863)
学学(38504)
农业(33095)
教育(32769)
经济研究(30380)
财经(29538)
技术(29235)
(25459)
业经(24966)
问题(22905)
(21044)
国际(18962)
技术经济(18662)
世界(18496)
理论(17961)
(17423)
图书(16746)
现代(15979)
实践(15849)
共检索到54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刘晓宇  
本文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和中国经济周期,构建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先行于中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全球的房价、利率、宏观杠杆和总资本流动周期都显著影响中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时滞,且全球宏观杠杆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最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徐曼  
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从水平和方向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并揭示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总溢出效应和定向溢出效应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定向溢出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美国金融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明显强于中国金融波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周期波动主要通过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传导到美国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则是美国金融周期波动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积极调整金融格局,确保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渐进、有序的同时,中美两国还应在金融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并健全系统性风险跨国分摊机制,以防范两国金融体系共振对世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加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应蓉  王熠琳  
文章将全球金融周期分为高涨期、衰退期和正常期三种状态,基于纳入全球金融周期指数的资产平衡模型,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研究不同周期阶段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对中国溢出渠道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缩减所带来的效应会随着利率、资产重组、汇率和流动性四种渠道对中国经济进行传导。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影响存在差异:汇率渠道在金融周期各阶段均发挥作用,且高涨期的影响大于衰退期;利率渠道、资产重组渠道和流动性渠道均在全球金融周期高涨期和衰退期发挥作用,而在正常期没有显著传导。这种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大了央行管理来自美国的外部冲击的难度。据此,文章从前瞻性变量管理、将全球金融周期纳入政策目标并根据周期阶段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加强渠道监督和国家经济基本面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这种外部冲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张鹤  
在非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当中 ,我们利用经济增长率的绝对离差、条件标准差和在险增长水平等三种方法度量了经济增长风险和条件波动性 ,然后利用冲击反应函数度量了经济增长水平对于经济增长风险的动态反应 ,并检验了增长水平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经济风险性和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经济周期波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溢出效应” ,较高的经济波动性带来了经济增长水平的“风险奖励” ;同时 ,从经济风险的传导过程中可以判断 ,非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尚未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形成显著干预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婷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德友   石振宇  
基于LASSO-VAR模型、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以及二次指派程序方法,考察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时变溢出动态、空间网络结构和区域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上,中国省际金融波动风险传染具有顺周期性,并且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金融关联水平呈现动态分化和较大差距;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等重大外部不利冲击期间省际共同风险敞口扩大,导致省际金融波动溢出溢入水平普遍提高。空间维度上,邻近省份之间高度关联的经济基本面和相似度更高的金融运行状况,使得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区域集聚特征;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四大板块之间的传导路径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关联解释上,省际地理距离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负相关,临近省份相较于远隔省份具有更强的金融波动空间溢出效应;省际经济和金融协同性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正相关,协同程度上涨将会增强金融波动的空间溢出;在省际空间地理距离影响金融周期波动溢出效应过程中,存在“空间地理距离增加——经济金融协同性下降——金融周期关联度下降”的传导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吴金友  
本文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不同学者的经济周期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不同滤波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资本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勇  朱鹏飞  林玉婷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波动溢出视角,采用高频数据,使用有向无环图和基于VAR的DY指数,并构建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规模、大小、传染路径等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横向来看,不同的子市场在金融系统的波动溢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纵向来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波动溢出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于资产优化配置、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创  徐曼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中国的金融形势指数,以此考察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并进一步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周期长度大致为3年,且存在长扩张短收缩的非对称性特征;金融冲击的"产出效应"不如"价格效应"明显,金融形势好转所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金融形势恶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