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3)
- 2023(5051)
- 2022(4055)
- 2021(3639)
- 2020(2961)
- 2019(6776)
- 2018(6449)
- 2017(12773)
- 2016(6510)
- 2015(7231)
- 2014(6834)
- 2013(6980)
- 2012(6482)
- 2011(5918)
- 2010(6029)
- 2009(6101)
- 2008(4872)
- 2007(4327)
- 2006(3978)
- 2005(3837)
- 学科
- 济(27574)
- 经济(27554)
- 融(25793)
- 金融(25793)
- 银(22383)
- 银行(22371)
- 行(21812)
- 业(16782)
- 中国(15554)
- 管理(14972)
- 企(14515)
- 企业(14515)
- 方法(12360)
- 数学(11602)
- 数学方法(11551)
- 中国金融(11025)
- 财(9084)
- 制(8737)
- 务(6656)
- 财务(6637)
- 财务管理(6631)
- 地方(6539)
- 企业财务(6408)
- 贸(6004)
- 贸易(5995)
- 易(5937)
- 业经(5935)
- 农(5427)
- 体(5285)
- 理论(4960)
- 机构
- 大学(84445)
- 学院(84141)
- 济(43062)
- 经济(42234)
- 中国(33403)
- 研究(29225)
- 管理(29091)
- 理学(24329)
- 理学院(24133)
- 管理学(23773)
- 管理学院(23644)
- 财(21561)
- 融(19784)
- 金融(19496)
- 银(19298)
- 银行(18726)
- 行(17432)
- 财经(17235)
- 中心(16735)
- 京(16513)
- 经济学(16140)
- 经(15834)
- 人民(15614)
- 经济学院(14859)
- 国人(14232)
- 中国人(14157)
- 中国人民(14058)
- 所(13906)
- 科学(13834)
- 财经大学(13339)
- 基金
- 项目(52831)
- 科学(41824)
- 基金(39998)
- 研究(39524)
- 家(33980)
- 国家(33710)
- 科学基金(29147)
- 社会(27178)
- 社会科(26169)
- 社会科学(26165)
- 基金项目(20022)
- 省(19359)
- 资助(17805)
- 教育(17673)
- 自然(17033)
- 自然科(16698)
- 自然科学(16697)
- 自然科学基金(16429)
- 划(16217)
- 编号(15062)
- 成果(12763)
- 部(12349)
- 融(12138)
- 国家社会(12122)
- 重点(12084)
- 发(11610)
- 创(11392)
- 性(11374)
- 教育部(11256)
- 社科(10922)
共检索到140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红 张培杰 孟昊
本文运用TVP-SV-VAR模型从外部溢出视角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失衡的时变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影响看,全球金融周期扩张对人民币汇率失衡产生正向溢出,其中对暂时性汇率失衡的冲击程度更大且逐年波动上升。从作用机制看,全球金融周期扩张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和贸易渠道加剧了人民币汇率高估,而通过利率渠道则可以减缓这一冲击。此外,全球金融周期波动主要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和利率渠道冲击暂时性汇率失衡,而对长期汇率失衡的冲击则主要通过贸易渠道。本文验证了全球金融周期加剧人民币汇率失衡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暂时性和长期汇率失衡的差异性冲击,为应对全球金融周期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美国消费者减少这类消费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在人民币升值后,美国消费者有可能用第三国商品替代中国商品,其替代程度取决于价格差价。在人民币升值后,如果中国出口价格仍旧明显低于第三国价格,那么第三国商品很难替代中国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甚至有可能助长中美贸易失衡。另外从对国内影响来看,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技术革新,但就长期影响而言,升值有可能缩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期限。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升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伟 朱军林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汇率 贸易失衡 经济失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洋 荣璟
人民币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可以从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两个角度来探讨。以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从无风险金融资产视角出发构建的金融有效汇率指数,将关注点从即期有效汇率指数过渡到远期有效汇率指数,从金融资产的角度完善了人民币金融有效汇率指数体系,可用于测度人民币所面临的升贬值压力,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一国货币对外价值高低的前瞻性参考。研究表明,不同期限下的人民币金融有效汇率指数走势之间的差别主要受国内外利差因素的影响,但即期汇率的波动是影响其走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明
截至2016年12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6.9左右。本文分析了汇率波动与本轮短期资本外流关系,并指出在人民币波动压力下,商业银行面临风险上升,进而对如何化解金融风险提出建议。在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左右。截至12月中旬人民币中间价与8·11汇改时相比贬值了大约13%。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建伟 刘琨
随着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的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传递效应日益显著,金融调整渠道逐渐成为贸易调整渠道之外又一条重要的汇率传递通道。文章通过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发现,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传递效应主要受到投资开放程度、投资替代弹性和投资偏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文章利用2003~2019年月度数据构建单变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实证研究发现,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通过贸易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复杂,除表现为传递的不完全性与滞后性外,汇率波动分别通过基于FDI和OFDI资产的金融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即期和存续期还呈现出相互抵消态势。研究结论不仅有效拓宽了汇率传递理论,并对优化中国涉外经济政策以及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 尚玉皇 李建勇
本文基于离在岸汇率传导机制,阐释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理论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逆周期因子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配置影响人民币离在岸价差,逆周期因子在有效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同时显著降低价差的波动幅度。在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影响下,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效果依然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人民币贬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显著缩小了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和波动幅度;人民币升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无助于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仅能降低价差波动幅度。鉴于此,建议我国央行进一步强化逆周期因子政策的规则化和透明化,切实发挥逆周期因子的预期引导功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克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失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全球失衡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国民储蓄的下降,而非投资的增加。为了纠正外部失衡,美元自2002年以来开始贬值,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感受到了极大的货币升值压力。只要中美贸易顺差没有显著减少,只要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没有下降到可持续水平,人民币都将面临升值压力。这种升值压力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词:
全球失衡 国民储蓄 人民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荣桓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我国新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运用协整方法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水平、失衡程度和长期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1994—2016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衡情况呈现阶段性变化,具体可以划分成"低估(1994年第一季度—2000年第二季度)—高估(2000年第三季度—2003年第三季度)—低估与高估双向变动(2004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二季度)—高估(2014年第三季度至今)"四个阶段。综合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得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汇率超调";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远期贴水偏差"和经常账户的"J曲线效应"取决于货币政策冲击的类型。本文通过构建并模拟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和钉住汇率波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贸易条件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风险溢价是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金融加速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张潇
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周期性问题开始引发大家关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明确表示:"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汇率周期性周期性,是描述一个经济量与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张潇
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周期性问题开始引发大家关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明确表示:"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汇率周期性周期性,是描述一个经济量与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雪军 王义中
本文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均衡汇率、失调和波动,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值,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产市场上高估;产品市场上实际汇率长期波动主要源自相对供给冲击,资产市场上短期波动则主要来自自身调整机制和相对货币供给冲击。政策含义表明:资本账户保持一定管制降低了风险溢价,允许决策者调整短期实际汇率波动,扩大波动幅度减缓汇率升值预期,消除资产市场上短期失调;长期波动决定因素使得决策者只能以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汇率为升值目标汇率,在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供给管理政策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关键词:
均衡汇率 汇率失调 实际汇率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国轩 于润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立足中国国情,分析2003年-2012年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基本经济因素,特别是政策性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情况。同时,通过DGP识别的Johansen协整分析,测算均衡汇率水平及错位程度。结果发现:(1)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民币受政策性因素干预明显。(2)政策调控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沉重的调控成本。(3)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对国际市场波动的反应越来越敏感。这些意味着健全完善外汇市场和风险管理体系,稳定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平衡政策调控的收益与成本,增强抵御内外突发因素冲击的能力,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