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79)
2023(20005)
2022(17021)
2021(15816)
2020(13202)
2019(29891)
2018(29497)
2017(56623)
2016(31046)
2015(34367)
2014(34533)
2013(33890)
2012(31484)
2011(28652)
2010(28835)
2009(26875)
2008(25576)
2007(22767)
2006(20207)
2005(18098)
作者
(92437)
(76975)
(76103)
(72919)
(48998)
(36989)
(34700)
(30085)
(29403)
(27510)
(26208)
(25824)
(24679)
(24537)
(24139)
(23798)
(22876)
(22836)
(22174)
(22014)
(19315)
(19227)
(18851)
(17591)
(17463)
(17102)
(17091)
(16870)
(15563)
(15263)
学科
(130569)
经济(130421)
管理(86994)
(81912)
(67375)
企业(67375)
方法(52769)
数学(45911)
数学方法(45392)
中国(36987)
(33050)
(32943)
(30573)
(30042)
金融(30034)
地方(29272)
(29034)
银行(28947)
(27871)
业经(27730)
(26776)
(23374)
贸易(23359)
(22698)
农业(22155)
理论(20768)
(20661)
财务(20575)
财务管理(20542)
企业财务(19576)
机构
大学(438980)
学院(438918)
(180626)
经济(176690)
管理(165175)
研究(157555)
理学(142005)
理学院(140344)
管理学(137770)
管理学院(137012)
中国(121452)
科学(98635)
(93695)
(83466)
(81735)
(80637)
研究所(74698)
中心(71328)
业大(69111)
财经(66197)
(65428)
农业(63616)
(60123)
北京(59270)
(56803)
(56683)
师范(56117)
经济学(55300)
(52833)
经济学院(49657)
基金
项目(296679)
科学(230685)
基金(213987)
研究(210716)
(189941)
国家(188380)
科学基金(158939)
社会(132035)
社会科(125124)
社会科学(125090)
(116077)
基金项目(112608)
自然(105030)
自然科(102557)
自然科学(102529)
自然科学基金(100687)
(98476)
教育(96273)
资助(88912)
编号(84627)
成果(69060)
重点(67480)
(64561)
(63856)
(61334)
课题(59459)
创新(57404)
科研(57067)
计划(55438)
教育部(54511)
期刊
(201126)
经济(201126)
研究(132387)
中国(86419)
学报(77859)
(72909)
科学(68183)
(63237)
管理(60747)
大学(57370)
学学(54628)
(52988)
金融(52988)
农业(48874)
教育(45560)
技术(35889)
经济研究(33798)
财经(33217)
业经(31213)
(28583)
问题(25528)
(25037)
(21387)
科技(21062)
技术经济(21056)
(20590)
理论(20522)
业大(19983)
图书(19350)
商业(19026)
共检索到661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英辉  陈欣  江日初  
文章以全球20个新兴经济体20052015年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方法考察了全球金融周期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一体化大背景下,以VIX指数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会显著地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便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新兴经济体也无法保证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文章还进一步证实当VIX指数下降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加大,该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会遭到削弱;当VIX指数上升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减小,该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黎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很多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流动的方向也更加易变,波动性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将就金融周期的理论发展、表现特征,及其与资本流动的相互关系、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劼  
传统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并没有考虑金融全球化的规模,特别是银行国际化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在面临全球金融动荡时,独立的货币政策只可能在资本项目实施管制下实现。由于全球性金融周期的显现,中心国家的金融环境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从资本管制、内部化溢出效应、宏观审慎政策、杠杆率限制四个维度提出政策选项,以应对全球金融动荡的潜在冲击,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劼  
传统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并没有考虑金融全球化的规模,特别是银行国际化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在面临全球金融动荡时,独立的货币政策只可能在资本项目实施管制下实现。由于全球性金融周期的显现,中心国家的金融环境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从资本管制、内部化溢出效应、宏观审慎政策、杠杆率限制四个维度提出政策选项,以应对全球金融动荡的潜在冲击,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一  代桂霞  
本文采用TVP-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间的关系、不同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及当前货币政策选择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时,刺激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稳定通胀水平,但这种效用受到金融市场所处周期阶段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政策调控效果同样存在非对称性,特别当金融市场收缩至过冷萧条时,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微弱。(3)针对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所处阶段,当金融市场温和扩张时不必通过额外的政策手段干预;而当其温和收缩时则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同时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证实了其中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不同的市场状况及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政策调控手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居照  郭盛锋  李晓璇  周明明  
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金融周期因素的金融周期指数,通过扩展型IS曲线模型和扩展型货币政策规则模型,将金融周期指数分别纳入其中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显著影响,即金融周期波动确实已成为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来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应考虑将金融稳定框架纳入货币政策决策,并考虑管理金融周期的时机和工具选择问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伟  刘承洋  
以1995年2季度至2018年1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在运用BP滤波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周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LT-TVP-VAR模型对比研究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金融周期敏感度较低。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逆经济周期调节,仅在一定阶段会考虑金融周期。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逆金融周期调控往往会让位于逆经济周期调控,通过顺金融周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中国金融周期已经位于区间高点,再通过顺金融周期稳定经济的政策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议在政策制定中要统筹考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完善涵盖房地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BP滤波法对我国金融周期进行客观、系统地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周期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周期具有中周期性质,周期长度约为9年,振幅有缩小趋势,由0.034缩小至0.016;金融中周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显著,金融繁荣阶段,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下降约50%,价格效应则至少增强1倍;金融繁荣下产出效应的下降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成本,增加政策无效的风险。由此,本文认为将金融周期的中周期特征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存在必要性,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下的货币政策效力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的刺激产出的任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同时受到了来自国外的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贡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章回顾了相关理论研究;其次,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经济下一步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郑挺国  
考虑到国际风险具有隐蔽性、蔓延性和跨国别高维特点,本文设计了高维网状溢出矩阵,并考察了国际金融周期的共振传染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递归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识别了全球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近年来国际金融周期共振传染现象愈发明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周期净溢出国,其次是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中国、俄罗斯、荷兰则是主要吸收国。(2)在应对国内金融周期波动上,全球中央银行倾向于采取主动治理策略,从长期熨平国内金融风险;对于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则采取防御性策略,即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提高经济行为主体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力求短期内消除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这种政策取向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但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并未对国际金融周期冲击做出显著反应。(3)从全球开放程度较高经济体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期货币政策盯住经济增长目标的强度明显增强,而盯住国际金融周期冲击的政策取向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迅速从逆周期调控切换为顺周期调控,表现出显著的适时调整特征。最后,本文从国际金融风险及其传染路径的有效识别以及如何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的角度提供重要的决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钟茜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